嫦娥五号探月,武汉教授10年模拟月上取土

日期:12-02
武汉月球

原标题:嫦娥五号探月,武汉教授10年模拟月上取土

“这是地球上找到的一块陨石,但是它来自月球。”肖龙教授手拿一块薄石片说。记者杨佳峰摄

肖龙教授向记者展示着落点月球月海位置。记者杨佳峰摄

肖龙教授配制出的各种模拟月壤样本。记者杨佳峰摄

嫦娥五号探月,武汉教授10年模拟月上取土

嫦娥五号探月,武汉教授10年模拟月上取土

嫦娥五号探月,武汉教授10年模拟月上取土

嫦娥五号探月,武汉教授10年模拟月上取土

嫦娥五号迈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的关键一步,此行目标是实现月面自动采样并成功返回。人类有40多年没有从月面采集月壤和月岩等宝贵样品了。这将是我国探月工程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12月1日晚11时许,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将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面工作。

在月表开启挖土作业,钻头、机械臂将分别完成取土工作,这是武汉参与研究、助力完成的工作。早在10年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肖龙教授团队、段隆臣教授团队和李大佛教授团队接受任务,为嫦娥系列任务研制模拟月壤、绘制采样点地质地貌地图,研究使用何种钻探方法取样、采用何种型号钻头。十年磨一剑,他们走过了少有人知的科学攻关之路。

 10年模拟,制造月面土壤100吨

“月面采样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要了解月壤的性质,研制出与实际月壤相似的模拟月壤。”11月26日,刚刚从文昌发射现场回到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肖龙教授没有歇息便带本报记者来到研究所看他的坛坛罐罐——一瓶瓶的模拟月壤。“别看它们也是土,但来历可不一般。”他对即将到来的嫦娥五号月面取土作业充满自信,

今年57岁的肖龙教授是嫦娥5号钻取子系统飞控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嫦娥五号取土作业的两项关键任务——模拟月壤和采样点地质地貌地图绘制。10年间,他带领团队北至东北南到海南,收集各种岩石和土壤,研制出成分、颗粒、形态等都与月球相似的模拟月壤,先后提供了100多吨用于月面采样工程技术验证。

肖龙教授见证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现场发射;在嫦娥五号的发射现场,火箭升空的一刻,他流下了热泪。“作为参与者,我亲身感受到我国探月工程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内心怎能不激动!”肖龙说,早在2011年,他和团队就开始着手为嫦娥五号研究可供实验的月球土壤样本。由于缺乏真实样本数据,他们只能用有限的陨石和遥感数据反复进行分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配比尝试。

为保障模拟月壤的高仿逼真,肖龙带领团队首先调研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采集的月壤样品性质,获得了实际月壤的相关参数,以及随深度变化的月壤剖面结构。团队根据实际月壤的可能状态和月面低重力的工作环境,选取了不同类型的玄武岩、火山灰、斜长岩、钛粉等数十种与月壤性质较为相似的地球岩石和矿物,进行破碎加工,制造出成分、颗粒形态等都与实际月壤相似的原料。

在肖龙教授的实验室兼办公室,记者发现桌面上放置最多的就是各种类型的模拟月壤,记录了这一团队10年的奋斗历程。“现在摆这里的已经很少了,最多时房间里根本摆不下,都移放到车库里了,同样也是塞得满满的。”肖龙说,试验需要用到大量的岩石、土壤等原材料,实验室放不下,他把自家的车库改为了临时仓库。

 10年来,肖龙教授团队共研发出60多个种类的模拟月壤,经过反复筛选,其中10多种被最终确认为试验用月球土壤。

绘制着落点地质地形地图,为嫦娥指路

如同打仗需要战场地形图一样,嫦娥五号降落月表同样需要一份地图,只有廓清着落点的地质地貌,才能确保嫦娥着落的安全。因为涉及月面取土作业,这份地图还必须涵盖落点附近的地质构造,以满足嫦娥五号的工作需求。

据悉,“嫦娥五号”将实现月球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其预选着陆区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北部,北纬41°-45°,西经49°-69°区域,该区域东西长约450公里,南北宽约120公里,总面积约55000平方公里。

“着陆点的选址最主要考虑两点,一是工程的安全性,二是要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肖龙透露,此处采样点其他国家的探测器从未到访过。

这么大面积的月海地质地形地貌地图如何绘制?作为采样点选址的一项关键工作,肖龙教授带领团队在结合以往国内外月球地质填图资料和填图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开展月球地质填图的方法和流程,包括落月点地形地貌、石块分布、月壤厚度、以及撞击坑统计定年(通过统计单位面积中撞击坑的大小和数量,来计算该区域的年龄);并采用高程数据计算预选着陆区山体阴影、坡度,月溪的地形特征和月海玄武岩厚度;采用多光谱数据反演铁钛含量、计算光学成熟度、合成假彩色影像和月壤粒度。

经过10年努力,肖龙教授带领团队顺利完成并提交了这份复杂的地图——《嫦娥五号预选着陆区1:25万地质图》,覆盖了嫦娥五号预选着陆区,基本查明嫦娥五号预选着陆区的地质框架和地质事件序列,为嫦娥五号着陆提供了大比例尺月球地质图。

“嫦娥五号”预选着陆区地质填图成果可以为探月工程提供基础地质支撑。肖龙告诉记者,通过对月海玄武岩物质成分、玄武岩喷发历史和撞击坑等着陆区域专题研究,确定了地层切割关系、成分和矿物组成,厘清了该区域的地质演化历史。

据悉,《嫦娥五号预选着陆区1:25万地质图》完全覆盖嫦娥五号预选着陆区,弥补了预选着陆区没有大比例尺月球地质图的空白,是我国嫦娥五号计划重要的参考资料。该地质图表现了预选着陆区范围内各种地形、地貌、地质信息,以及主要地质单元的分布、年龄、岩性、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等特征。丰富详实的地质图面内容可以为嫦娥五号工程选择一个样品价值最为丰富、实施难度适中的着陆点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返回样品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地质背景信息。

为钻取月壤,设计螺旋钻进方案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取月壤的钻头要钻进月表2米深,在高速旋转下钻头该如何散热?除肖龙教授参与嫦娥五号探月工程钻取子系统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段隆臣教授团队和李大佛教授团队参加了部分钻探方案设计和钻探模拟试验等工作。

自2010年便参与月球采样研究的段隆臣教授介绍,在地球上模拟月球的采样试验,过去没有过,难度很大。月球钻探的最大不同是采样环境不一样,月球上是真空的,重力环境也发生改变,这是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月球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机械设备消耗的功率较小。此外,在地球环境下,钻头钻进往往会使用冷却液,给钻头降温才能继续工作,而月球上没有空气、水,钻头在高速运转中产生的高温无法散热,必然影响钻头工作。

在模拟月壤的参与下,段隆臣教授带领团队经过理论计算,确定在月球上钻探2米需要的动力储备,并通过低密度的月壤模拟低重力效果,经过反复尝试,最终选定螺旋钻进方案。段隆臣透露,在钻头的选取上,李大佛教授团队也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但李教授没有等到嫦娥5号升空的这一天就去世了。

“钻头钻进后,月壤的一部分会由钻头的螺旋叶片带出月表,另一部分月壤通过空芯钻杆带回地球。”段隆臣团队成员高辉副教授向记者描述钻取月壤钻头的工作原理:螺旋叶片带出月表的月壤可以有效降低钻头的温度,不需要再进行冷却也能确保钻头正常工作。

高辉介绍,嫦娥的取土作业采用表取和钻取两种方式进行。按照计划,表取1.5千克,钻取0.5千克。表取由机械臂采用挖、夹、铲等动作完成。表取的机械臂相当于机械手,异常灵活,配合计算机视觉系统,可以实现自由抓取。若遇到大型岩石或者硬度较高的月表,力量超过机器人设计限度,钻取无法进行,这时候将更多依赖于表取。

医务社工专业为病人解难题 跨江越湖,武汉四环线成城市流动景观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