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一个豆瓣差评没什么大不了
陶凤
豆瓣终于忍无可忍。在经历“高赞好评被收买改为差评”传言、《流浪地球》拥趸给豆瓣App打分一星等火药味十足的事件后,豆瓣正式发声不存在网传的“高赞评论被收买打差评”的情况,即网传的水军给《流浪地球》打低分的情况不存在。
假期过去,《流浪地球》的热潮未减,是非却越来越多。在春节档电影市场厮杀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排除有人或有竞争者煽风点火,故意将《流浪地球》和豆瓣摆在了对立面,豆瓣只是一个平台,言论自由自然也让别有用心的炮轰者和恶意者找到了舞台。但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对于电影的评价都是相对主观的,喜欢很简单,不喜欢也很正常。
因此看待“一星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纯粹制造“噪音”混淆视听的打分,自然要口诛笔伐,豆瓣评分制度的bug也理应认真修正。但对于正常观影给出自己态度的真实声音,强行battle就显得无理取闹了。
本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小事儿,却演变成水火不容的大型格斗现场,未免让人哭笑不得。角度不同、审美偏差、标准各异,这些都正常到不能再正常。在互联网这个自由发声场,动辄上升到阴谋、目的、动机甚至意识形态,论人格、搞对立、扣帽子……就不是所谓的电影评论了,而是处心积虑地搞事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豆瓣代表了一定的社会圈层,拥有相对固定的用户画像,这些人有自己的口味偏好,更有自己的亲疏善恶。他们或特立独行自成一家,或毒舌刻薄刁钻辛辣,又或者眼光独到客观公正。无论给一部电影或是某款App,每个人都有说三道四的权利。任何一部影片都面临一星的风险,不完美的《流浪地球》也不例外。
即便是相对稳定的豆瓣圈层,也在不断纳新中面对新的自己。近年来,豆瓣渐渐从过去小众“文艺青年”向“普通青年”扩容。在豆瓣不断下沉的过程中,新用户涌入必然会与原有受众偏好存在差异,进而对原有的评价体系产生冲击,造成新旧观念、评价体系间的矛盾碰撞。
相比于猫眼、淘票票等票务平台的评分,豆瓣因为不搭载售票功能,用户基数与影响力逐渐扩大而更具备公信力,因此逐步形成了一套在内部较为成熟的电影评价体系,并树立起了豆瓣在影迷圈层中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思想齐聚,贵在和而不同。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豆瓣,加入公共舆论场表达态度直抒胸臆,观点的分歧和摩擦只会越来越多,普通观众和影迷间的分歧只会愈演愈烈。这样的“分道扬镳”本质上不是任何一方的主观过错,豆瓣更不应该成为罪魁祸首。
既来之则安之,“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