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研究取得新进展:新蜥脚类恐龙或起源于亚洲(资料图)
据封面新闻(记者刘恪生):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和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系统古生物学》)在线发表自贡恐龙博物馆江山、彭光照、叶勇三位研究员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鑫鑫博士后、王旭日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尤海鲁研究员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
据悉,本次通过应用分支系统学、骨骼形态学与生物古地理学等研究方法,对产自自贡大山铺的董氏大山铺龙进行重新研究,发现恐龙古地理学上传统的“东亚隔离假说”并不严格成立。证实新蜥脚类恐龙在中侏罗世早期便已出现,蜥脚类类群在中侏罗世已经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生态位分化,同时提出新蜥脚类恐龙可能起源于亚洲的论点。
马门溪龙类恐龙并非东亚特有恐龙类群
为进一步确定中侏罗世发现的蜥脚类恐龙的系统发育关系,本次研究对董氏大山铺龙的鉴定特征进行重新厘定,通过分支系统分析表明,马门溪龙类恐龙除产自东亚地区已经命名的众多属种外,还有来自非洲坦桑尼亚和大洋洲澳大利亚的晚侏罗世两个蜥脚类类群(Wamweracaudia;Rhoetosaurus),以及来自非洲尼日尔中侏罗世的另一个蜥脚类类群(Spinophorosaurus)也属于马门溪龙类。
结果表明,传统认为马门溪龙类(Mamenchisauridae)作为“东亚隔离”背景下的东亚地方性类群并不成立。
新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区域可能为亚洲
研究表明,传统的“东亚隔离”并不存在。生物古地理分析表明,新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的晚期演化分支的起源区域可能为亚洲和北美地区,阔鼻龙类(Macronaria)恐龙的起源区域可能也为亚洲和北美地区,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
同时,通过分支系统分析,也表明大山铺龙的分类位置不仅为最早分异的阔鼻龙类恐龙,也是最早分异的新蜥脚类恐龙,因此综合推测新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区域很可能为亚洲。
本次研究分析表明在中—晚侏罗世之交(盘古大陆解体期间),以新蜥脚类为代表的蜥脚类恐龙主要类群可能已完成全球分布,因此传统的“东亚隔离”并不存在。不同类群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辐射可能开始于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已命名6属7种恐龙
中侏罗世蜥脚类类群已经具有很高的生态位分化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发现的七种蜥脚类的形态生态学分析表明,蜥脚类恐龙至少有两种类型的体型发育模型存在,“长颈”类群(以峨眉龙为代表)与“短颈”类群(以蜀龙和大山铺龙为代表)。两种颈部伸长状态暗示不同取食范围与高度。
与此同时,对牙齿形态和磨蚀面等的分析也表明,至少存在三种形态。这些骨骼形态和体型大小的差异可能解释这些类群共生的原因,暗示高生态位分化。
据了解,蜥脚类恐龙(Sauropoda)是迄今为止地球陆地上生活过的最大陆生动物,其起源与早期演化一直备受关注。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自1972年发现以来,经过50年的发掘和研究,命名包括蜀龙、峨眉龙和大山铺龙在内的蜥脚类恐龙共计6属7种,但是缺乏开展这些类群间系统演化关系和生物地理特征的研究。
综合现有研究证据表明,早侏罗世晚期到中侏罗世早期伴随着蜥脚类的快速辐射演化,其多样性、分异度与分布范围也在快速增长。
相关:新蜥脚类恐龙或起源于亚洲自贡“大山铺恐龙”研究获得新进展
据江山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袁伟):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和《系统古生物学》(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在线发表了自贡恐龙博物馆江山、彭光照、叶勇3位研究员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鑫鑫博士后、王旭日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尤海鲁研究员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
据介绍,本次研究通过应用分支系统学、骨骼形态学与生物古地理学等研究方法,对产自四川自贡大山铺的董氏大山铺龙进行重新研究,发现恐龙古地理学上传统的“东亚隔离假说”并不严格成立,证实新蜥脚类恐龙在中侏罗世早期便已出现,蜥脚类类群在中侏罗世已经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生态位分化。此次研究还提出新蜥脚类恐龙可能起源于亚洲的论点。
马门溪龙类恐龙并非东亚特有恐龙类群。为进一步确定中侏罗世发现的蜥脚类恐龙的系统发育关系,本次研究对董氏大山铺龙的鉴定特征进行重新厘定。通过对分支系统分析表明,马门溪龙类恐龙除产自东亚地区已经命名的众多属种外,还有来自非洲坦桑尼亚和大洋洲澳大利亚的晚侏罗世两个蜥脚类类群(Wamweracaudia;Rhoetosaurus),以及来自非洲尼日尔中侏罗世的另一个蜥脚类类群(Spinophorosaurus)也属于马门溪龙类。结果表明,传统认为马门溪龙类(Mamenchisauridae)作为“东亚隔离”背景下的东亚地方性类群并不成立。
新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区域可能为亚洲,传统的“东亚隔离”并不存在。生物古地理分析表明,新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的晚期演化分支的起源区域可能为亚洲和北美地区,阔鼻龙类(Macronaria)恐龙的起源区域可能也为亚洲和北美地区,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同时,通过分支系统分析,也表明大山铺龙的分类位置不仅为最早分异的阔鼻龙类恐龙,也是最早分异的新蜥脚类恐龙,因此综合推测新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区域很可能为亚洲。
本次研究分析表明在中-晚侏罗世之交(盘古大陆解体期间),以新蜥脚类为代表的蜥脚类恐龙主要类群可能已完成全球分布,因此传统的“东亚隔离”并不存在。不同类群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辐射可能开始于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
据了解,蜥脚类恐龙(Sauropoda)是迄今为止地球陆地上生活过最大的陆生动物,其起源与早期演化一直备受关注。
综合现有研究证据表明,早侏罗世晚期到中侏罗世早期伴随着蜥脚类的快速辐射演化,其多样性、分异度与分布范围也在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