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图为游客在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新华社发(陈熙摄)
图为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游览夜市。新华社发(张晓亮摄)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旅游仍是“顶流”。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5月1日到5月5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场有哪些新亮点?假日经济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延续增长趋势,出游人数、旅游花费等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每个城市都来了一亿人!”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的趣评反映出了“五一”旅游的热度。
“2024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延续了从元旦、春节到清明节的增长趋势,出游人数、旅游花费、人均出游半径、目的地游憩距离、入出境旅游人次等主要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从北京故宫到天津五大道,从成都春熙路到西安大唐不夜城,传统旅游热门景区依然热门。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庆、广州、南京、武汉、西安、深圳等大城市占据旅游热门目的地第一梯队。
这个假期,还有不少游客避开人潮涌动的热门景区,奔赴彰显个性的小众旅游目的地。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140%,跑赢全国大盘,且增幅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
得益于高铁网络等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以及景区酒店和其他文化旅游设施的升级,“反向游”“县域游”方兴未艾。“市场进一步下沉,中小城市、中心城镇和发达地区重点乡村是新兴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日渐增长的旅游客源地。”戴斌告诉记者,全国约72.3%的民用机场分布在延吉、天水、张掖、果洛等中小城市,这些城市各具特色,性价比和可亲近性较高,因此吸引了各年龄段旅游者的到访。
同时,随着航线恢复、入境便利化措施的落地以及互免签证国家数量增多,我国入出境旅游快速恢复。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消息,今年“五一”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保障846.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较去年“五一”同期增长35.1%。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客流大数据监测显示,“五一”假期入出境游客合计达367.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77.5万人次,出境游客189.7万人次。
“在出入境便利化措施带动下,中国旅游业与世界连接得更加紧密。‘五一’假期首日,大多数一、二线城市入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速高于国内游订单增速。”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王亚磊表示。
具体到出境游方面,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5月1日出发的国际机票预订量超过了2019年,创下同期预订量的历史新高。全球1035个城市接受了中国游客的酒店预订,多个对华免签目的地预订量超过了2019年同期三成。春秋、携程、众信等出境旅游组团社将格鲁吉亚与对中国游客免签的亚美尼亚、落地签的阿塞拜疆连成一程多站的“高加索之旅”,假日期间订单量明显增长。
各地不断挖掘文化底蕴,打造特色项目,旅游市场呈现出更加精细化、多样化、品质化特点
清透的海水拍打着礁石,绵延数里的椰林在海风中婆娑摇曳……5月3日上午,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的淇水湾海滩上人流如织。第六届文昌航天嘉年华活动正在这里举行,许多游客在月球、火箭模型和航天科普展板前拍照;极目远眺,海天相接处,巨大的发射塔架巍然矗立、直指苍穹。
淇水湾海滩距离发射场不到三公里,被誉为文昌火箭发射最美观测点之一。“今年‘五一’假期恰逢嫦娥六号发射,机会很难得,就带孩子来感受下中国航天的魅力。”虽然火箭发射时间是5月3日傍晚,但是来自广东省东莞市的何先生一家三口不到上午10点就来到海滩,铺好野餐垫,支起太阳伞,等待火箭发射时刻的到来。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最“年轻”的航天发射场,也是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5月3日下午5点27分,长征五号火箭搭载着嫦娥六号探测器从这里出发,开启奔月之旅。依托拥有航天发射场的独特优势,文昌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航天文化旅游,促进“航天+”与“旅游+”深度融合,吸引了大批“追火箭的人”。
文旅融合承载着文化交流与传承,让文化在旅行中焕发新的生机。各地不断挖掘文化底蕴,打造特色项目,旅游市场呈现出更加精细化、多样化、品质化的特点。
在传统文化、历史遗迹上做“文化大餐”。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土家打溜子、大庸武术、傩面舞、土家摆手舞等民俗表演精彩上演,尽显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在红色景点、革命旧址传承红色文化。在江西省瑞金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因热播剧《追风者》成为热门打卡地,游客们沿着剧中人物的足迹追寻红色记忆;瑞金叶坪景区推出《追风1932》全景区沉浸式情景“剧本杀”,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峥嵘岁月。
用新场景、新业态带来新奇体验。在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以“国风+新潮”为主题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吸引45万人次打卡体验。重庆市推出了低空飞行消费周活动,并发放消费券,推出了滑翔伞、三角翼、跳伞、直升机观光等低空消费活动,推动低空飞行项目从“小众体验”转为“大众消费”。
“通过旅游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革命文化传下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开,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繁荣。文旅相长,形成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戴斌说。
今年以来,旅游市场进入了恢复发展的快车道。随着消费者需求升级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持续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创新旅游产品供给,如何优化旅游公共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成为各地各景区的“必答题”。
四川九寨沟景区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九寨沟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9438人次,同比增长24.45%。5月2日,九寨沟景区迎来这个假期间的最大客流高峰,游客接待量为4.1万人次,达景区最大承载量。
“单日游客就有几万人,但各个环节都规范有序”“摆渡车数量充足、调度精准,不让乘客多等一分钟”“4万人同游也不挤,管理成熟的景区玩起来很舒服”……在社交媒体上,许多游客为九寨沟景区的规范有序管理点赞。
客流高峰常会伴随“堵在路上”“挤在景点”“一票难求”等问题,如何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考校的是相关部门和商家的用心与诚心。
“未来仍需加强科学规划,完善旅游公共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水平,通过更加优质的文旅消费供给,带动更多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激发文旅消费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张祥宇在接受采访时说。
流量聚起来、人气热起来、消费旺起来,山水街巷之间彰显蓬勃活力
“进店顾客翻了四、五倍,一天最多可以做200多把‘漂流扇’。”说起今年“五一”假期,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经营“漂流扇”生意的李宏武喜上眉梢。
据李宏武介绍,“漂流扇”是今年刚火起来的文旅产品,仅需水桶、清水、彩漆、素扇四件物品就能制作。顾客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清水中滴入不同颜色的彩漆,再将扇面浸入染色,以漆为笔、以水作画。
为了更好接待顾客,这家小店在“五一”期间把开门时间提前到上午9点,关门时间推迟到晚上11点。“用色用量不同,浸泡时间和操作手法不同,做成的扇子也不同,所以每把扇子都独一无二。”李宏武说,他们的卖点是“中国风”和体验感,让顾客在亲手制作中感受文化魅力。
今年“五一”假期,杭州市上城区联动辖区湖滨商圈、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杭州时尚中心等打造文旅消费矩阵。“‘五一’前后,我们持续推出宋韵市集、曲水流觞雅集、时尚国潮季、晚风音乐会等数十场活动。‘五一’期间,湖滨商圈总客流121.69万人次,同比增长10.32%。”上城区文商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火热的文旅市场,一头连着“诗和远方”,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创新的文旅供给,既催生了人气、引来了客流,也延长了产业链,带动零售、餐饮、住宿等消费场景“多点开花”。美团平台数据显示,假期前3天,全国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同比增长25%,全国餐饮堂食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3%。在电影市场方面,国家电影局5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五一”档电影票房达15.27亿元,观影人次为3777万。
从年初的“冰雪嘉年华”,到春节的“年味经济”,再到“五一”出游,消费热点不断显现,假日经济持续升温。5月1日至5日,河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6168.1万人次,旅游收入35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1.8%和14.2%;安徽全省接待游客49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8%;上海全市线上线下共计消费530.3亿元……翻开各地的“五一”文旅成绩单,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总收入等数据传递出积极信号。
热闹的“五一”假期,也是今年以来多重利好因素叠加、文旅市场繁荣发展的缩影。今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27亿元,同比增长4.7%;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0.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7%,对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流量聚起来、人气热起来、消费旺起来,节日里的中国在山水街巷之间彰显蓬勃活力。5月5日恰值立夏节气,而夏季也是每年的旅游旺季。“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入出境旅游协调发展的旅游经济,正在以理性的消费预期、增长的投资信心和积聚的创新动能,从快速复苏转入繁荣发展新阶段。”戴斌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柴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