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内部机制变化的逻辑

日期:12-10
能源沙特欧佩克

原标题:欧佩克内部机制变化的逻辑

欧佩克内部机制变化的逻辑李靖云

本报评论员李靖云

在经过数天的谈判后,欧佩克(OPEC)成员最终达成了一份远超预期的减产协议。据悉,欧佩克成员国将每天减少120万桶的产量,远超市场此前预期的会议结果——日减产65万桶。

受此消息影响,布油攀上63.15美元/桶高位,涨幅5.14%。WTI原油价格至53.75美元/桶,涨幅4.39%。

其实之前OPEC也不是没有减产协议难产的时刻,但是基本都是OPEC内部博弈而已。作为OPEC的稳定器和实际领导者,沙特的主要协商对象已经从OPEC内部转向外部,对OPEC而言,这才是动摇根基的变化。

2016年以来,国际油价能够摆脱低迷,一举攀上70美元每桶的均价水平,可以说是沙特推动下,OPEC的政策导向发生变化。

从市场的争夺转向价格控制,并且充分考虑伊朗和伊拉克的要求,只做了减产的上限要求。更重要的是沙特再次发挥了油价稳定器的作用,2017年开始OPEC日产油较2016年减少53万桶,而其中沙特就占了38.5万桶,可以说OPEC能最终充分执行减产保价的协定,沙特的态度是决定性的。

那么今天在国际油价再次处于一个微妙的关口的时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OPEC的合作能力却似乎不复存在,表面看来这是OPEC内在机制发生了变化。过去海湾七国同盟已经瓦解,沙特和其他小国的内部矛盾不断,其协商能力下降,卡塔尔退出OPEC便是结果之一。同时,沙特和伊朗进入剑拔弩张的状态,伊朗已经在很多场合下表示将不考虑任何减量的要求。但是如果深入探究,不仅是OPEC协调机制变了,塑造机制的沙特也变了,同时国际原油的供需机制也在变化。

自第二次石油危机以来,沙特能够扮演OPEC稳定器的作用,主要就在于沙特将经济重点放在保持油价并维持石油的地位上。纳伊米连任21年沙特石油大臣,一直能很好地平衡这一目标。但是自2014年之后,沙特王室新一代登上政治舞台,更重视发展,而非稳定。这一原则的目标,就是要以摆脱财政对石油的依赖,同时又要发挥石油的地缘政治作用。这一方向性变化,沙特外交的重心进一步靠近美国,以及拉近OPEC外第一大产油国俄罗斯的关系,而较少考虑OPEC内部的利益一致。而在外部环境上,尽管国际原油的需求仍然在增加,但是能源多元化,以及非碳能源的火爆已经严重冲击了石油主导的国际能源体系。这一形势下,不仅是沙特,OPEC各国都在考虑经济多元化的出路。如此以来,具体反应到石油产量上,大家更多考虑的是多从石油生产中赚钱,为国内经济转型积累资本。正是这种动力,才有了2016年OPEC对减产的全力执行。如今沙特自身的经济转型并不顺利,要进一步摆脱食利经济,更需要投资,也非常需要OPEC之外的伙伴支持。沙特不仅要考虑从油价变化中获取更多的积累,也要考虑油价带来的地缘政治反应对沙特的影响。(编辑祝乃娟)

出清僵尸企业 “塑战速决”系列专题之二:艰苦的博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