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草率接受美国对华芯片限制 荷兰为何跟美国唱反调?

日期:01-18
荷兰美国光刻机拜登

▲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资料图。图/POLITICO

▲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资料图。图/POLITICO

当地时间1月15日,荷兰最高贸易官员、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在电视节目上发表讲话,称荷兰“不会草率接受”美国对中国出口芯片制造技术的最新限制。

事实上,面对美国的强压政策,施赖纳马赫尔在去年11月就曾表示,荷兰不会一五一十地效仿美国,美国也不应该指望荷兰照搬其在半导体上限制中国的做法。

从美国单边控制到多边控制

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出于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的目的,在全球范围内针对中国进行了领域广泛的高科技封堵,被誉为“高科技产业制高点”的芯片业则是“重灾区”。2021年初,拜登上台后,针对中国芯片业的封堵、打压,变本加厉、有增无减。

在拜登政府推动下,包括中国主要芯片制造商长江存储在内,36家中国公司被添加进长长的华盛顿“实体名单”,这意味着美国公司需要美国联邦政府许可才能向这些公司出售某些技术,而这些许可很难获批。

在美国的封堵、打压下,中国涉及电子、通讯、人工智能等广泛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产业受到严重影响,曾位于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前列的华为被迫削减其移动通信业务,中国最大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的业务发展也因此元气大伤。

美国对其他国家实施封锁、孤立的惯技,就是利用其政治、经济、金融等各领域广泛的“霸权”,施展所谓“长臂管辖”的手段,挟持其他国家和其步调一致。在美国两届政府持续施压下,日、韩、新加坡、英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地区的知名芯片企业纷纷起而效尤,力图借此将中国高科技产业整体“降档”。

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宣布了迄今覆盖面最广的、针对中国的出口芯片管制措施,包括要求任何使用美国工具或软件向中国出口芯片的公司都要获得美国许可(不论这家公司在世界任何地方),阻止任何美国公民或美国绿卡持有者为某些中国芯片公司工作。

拜登政府还着重加强了对“制造芯片能力”的控制:光刻机。

制造芯片的设备——光刻机,目前仅有荷兰阿斯麦、日本东京电子等少数企业可以批量生产,而最先进的极紫外(EUV)光刻机,则近乎是阿斯麦的专利。

总部位于荷兰维尔德霍芬镇、本身从不生产一块芯片的阿斯麦,却被称作“全球芯片产业的珠穆朗玛峰”。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如果不能堵住阿斯麦向中国出口光刻机,哪怕对华芯片出口全断,美国也注定徒劳一场。

正因如此,美国才不遗余力向荷兰施压,促使其切断阿斯麦对华光刻机出口。迫于压力,荷兰自2019年中断了对中国新生产EUV光刻机的出口,2020年又取消了对华出口EUV光刻机许可证,但阿斯麦仍继续向中国出口旧款光刻机,并按合同为中国已采购的光刻机提供售后服务,引发美国不满。

阿斯麦首席执行官温宁克还表示,美国动辄以“中国芯片发展会提高其军事能力”为由,但实际上各国军用芯片通常使用10-15年前的成熟技术,这些技术并不在禁运范畴,因此美方的对华封锁、禁运实际上是针对贸易竞争和技术进步的。

▲2022年11月7日,上海第五届进博会,集成电路专区荷兰阿斯麦展台。图/IC photo

▲2022年11月7日,上海第五届进博会,集成电路专区荷兰阿斯麦展台。图/IC photo

荷兰的态度为何“滞后”?

美国的最新动向,是试图施加更大压力,将荷兰、韩国和日本等国拉入其针对中国的“芯片神圣联盟”,变单边控制为以美国为首的多边控制。

鉴于此,去年12月美国高级官员等密集会晤荷兰官员施压,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甚至拜登本人也加入了对荷兰施压的行列。

在追随美国的脚步上,荷兰的态度为何始终“滞后”?

施赖纳马赫尔表示,尽管美国对安全的考量“有其道理”,但美国单边施加的限制会严重影响荷兰企业的利益,且“我们与美方讨论很长时间,美方却在2022年10月单方面提出新规则,并因此改变了竞争环境”。

去年12月13日,温宁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阿斯麦“已牺牲太多”,继续要求该公司配合美方是不公平的。

阿斯麦15%的销售额在中国,配合美方将令该公司损失年利润的5%,而一些美国芯片设备供应商对华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占比高达25%,且“限制阿斯麦对华出口光刻机,客观上有利于美国芯片制造企业在获得许可证情况下对华出口”。

施赖纳马赫尔还透露,荷兰正与日、韩、德、法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进行讨论,“确保如果我们把某项技术列入不能轻易出口的产品清单,其他各方也会这样做”。

归根结底,施赖纳马赫尔此番表态,仍是出于荷兰利益考虑,以便更好地和美国讨价还价。毕竟,两天后的1月17日,荷兰首相吕特出访美国。很显然,芯片出口政策的讨论,将是吕特与拜登绕不开的话题。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而言,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唯有自身打通“造芯片”及“造芯片设备”这“任督二脉”,中国芯片业乃至整个高科技产业,才能真正踏上安全的彼岸。

撰稿/陶短房(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张迪

美国务卿:俄呼吁乌承认“新边界”的要求不可接受 专访:中国是共享发展值得效仿的范例——访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执行主任纳塔利娅·卡内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