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冯亚仁环球时报记者倪浩赵觉珵陈欣]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15日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由于当季订单量仅为分析师此前预期的一半左右,以及明年预期下调,该公司股价当天创下26年来的最大跌幅。美国彭博社形容称,对于半导体行业的领头羊之一而言,这是一个“惊人的放缓”。在此背景下,中国依然是阿斯麦的最大市场,几乎占该公司第三季度销售额的半壁江山。有专家表示,阿斯麦订单的减少有全球市场缺乏大规模采购光刻机需求的原因,一些传统芯片制造商的需求已渐趋饱和,而唯一能带来重大市场机会的中国如今却面临美国及其盟友不断升级的打压。美媒报道称,美国或正在考虑进一步收紧对部分国家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的限制,并提到此前对中东、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限制出口人工智能芯片的原因在于,担心芯片可能经这些国家最终被转卖给中国。
阿斯麦原定于16日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结果却“意外”提前发布到网上。阿斯麦发表官方声明称,是因为“技术故障”导致错误地提前发布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净销售额75亿欧元,净利润达21亿欧元,略高于分析师的预期。但第三季度订单额仅为26亿欧元,远低于彭博社分析师所作的53.9亿欧元的平均预期。
阿斯麦预计,第四季度净销售额将在88亿至92亿欧元之间,全年净销售额为280亿欧元。该公司预计,2025年总净销售额将增长到300亿至350亿欧元之间,而此前的指引区间为300亿至400亿欧元。阿斯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傅恪礼表示,这一数据处于公司在2022年投资者日所给出的预期范围的下半段区间。
受上述数据影响,15日,阿斯麦股价在阿姆斯特丹持续下挫,交易多次暂停,最终收盘下跌16%,至668.10欧元,创下自1998年6月12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据彭博社报道,16日,阿斯麦股价延续跌势。
路透社称,阿斯麦的预期警报也带动其他半导体股下跌。15日,人工智能芯片巨头英伟达下跌4.5%,市值蒸发约1580亿美元。其他芯片公司,包括超威(AMD)、英特尔、安谋(ARM)、博通和美光等,15日收盘时下跌3.2%至5%不等。彭博社称,芯片制造设备厂商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15日,应用材料公司和泛林集团的股价均遭遇2020年以来最严重的下跌,而科磊则创下近十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除了工厂建设出现一些延误外,阿斯麦没有详细解释其订单量为何低于预期。”彭博社认为,芯片制造商正经历着“奇怪的不平衡时期”。在人工智能加速器等领域,英伟达等公司正在华尔街大放异彩,产品供不应求。而在汽车和工业等领域,芯片需求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彭博资讯记者则表示,中国芯片设备需求也可能在经历前几年的“疯狂囤货”后冷却下来。
“尽管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上升潜力,其他细分市场的复苏却较为缓慢。”傅恪礼表示,“当前形势表明,半导体市场的复苏进程比此前的预期缓慢。该复苏进程预计将持续到2025年,因此客户在决策上变得更加谨慎。”
“中国仍然是阿斯麦的最大市场。”据彭博社报道,阿斯麦今年第三季度对华销售额创下27.9亿欧元的历史新高,占其总销售额的47%。事实上,从2023年第三季度荷兰宣布收紧芯片制造设备出口政策以来,中国已连续五个季度成为阿斯麦的最大市场。
不过,美国不断施压荷兰政府收紧对华光刻机出口,将导致未来中国需求的放缓。彭博社称,今年9月,荷兰发布了新的出口管制规则,要求阿斯麦在海牙而不是美国为其部分浸润式DUV(深紫外)光刻系统申请出口许可证。此前有报道称,美方施压荷兰政府,要求其限制阿斯麦为中国客户提供维修和维护半导体设备的服务。报道称,阿斯麦的股价自今年7月创下历史新高以来已下跌1/3,原因除了半导体行业整体疲软,再有就是美国可能对阿斯麦在华业务实施更多限制。
“在新增订单和整体业务层面,我们预计中国区的业务及其在全球业务中的比重将呈现出更常态化的水平。”在阿斯麦16日发给《环球时报》的访谈文字中,该公司首席财务官戴厚杰表示,“因此我们预计,明年中国市场的整体营收占比将在20%左右。”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占比20%意味着阿斯麦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下降48%。据路透社报道,戴厚杰在16日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阿斯麦对中国市场销售预期下调的部分原因是出口限制。
“美国对中国进行科技打压之际,中国增加了对阿斯麦的订单,过去两年这些订单集中交付,也支撑了阿斯麦的业绩表现和股价。”半导体行业专家、奇谱科技创始人罗国昭16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随着荷兰政府迫于美国压力收紧阿斯麦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来自中国的订单也随之减少。”
罗国昭认为,阿斯麦所谓“中国区业务比重更常态化”的说法,实际上是在掩饰对中国市场的不舍。近年来中国对阿斯麦的收入贡献大,该公司从自身成长以及对股东负责的角度,都希望中国市场继续增长。但迫于美国打压中国的政策,这一愿望遭到打击。
就在阿斯麦发布第三季度财报之前,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美国政府官员已经讨论了为英伟达等美国芯片公司向部分国家出口人工智能芯片的许可证设置上限,限制将重点关注海湾国家,理由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报道直指,此举将收紧最初针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雄心的限制。拜登政府已经限制了英伟达和超威等公司向亚非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人工智能芯片,因为担心这些公司的产品可能会被转移到中国。与此同时,一些美国官员开始将芯片出口许可证视为实现更广泛外交目标的筹码。这可能包括要求重要的企业减少与中国的联系以获取美国技术。
对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对华芯片出口限制,业内鲜有企业支持。美国三大芯片巨头英特尔、英伟达和高通的首席执行官去年曾赴华盛顿游说,警告采取相关出口管制措施可能会损害美国在该行业的领导地位。
本月稍早,阿斯麦方面也发出不满的声音。傅恪礼在接受日本《日经亚洲》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我们不介意任何规则,只要规则不是每6个月就变一次。今天的地缘政治讨论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对企业来说永远不是好事。”
美国《纽约时报》早前引述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艾米丽·基尔克雷斯的话报道称,美国的盟友更愿意接受只限制出口最先进技术的规定,“控制范围越广,对他们的商业损害就越大”。知情人士表示,外国合作伙伴对美国的“国家安全”论点持怀疑态度,并对中国的报复和销售额方面的损失感到担忧。
“没有胡萝卜,只有大棒:美国欺负盟友,不让其出口芯片给中国。”美国智库欧洲政策分析中心网站曾表示,荷兰和日本都对可能加强的管控感到愤怒。如果美国采取单边行动,就有可能强化这样一种论调:美国是一个“恶霸”。
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网站不久前的署名文章称,他们的主要担忧是,优先使用出口管制来遏制中国在基础人工智能研发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很容易变得不合理:单方面使用此类管制不仅会疏远盟友,而且会激励中国发展独立于美国的替代性供应链。
路透社15日称,尽管由于美国的限制,阿斯麦无法在中国销售其最先进的产品系列,但中国芯片制造商一直在大力投资自研设备,生产成熟制程芯片。傅恪礼对《日经亚洲》表示,即使西方国家在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支持下建立了新的芯片工厂,亚洲的产能增长速度仍然更快。他预计,这个“竞争激烈”的地区将在“未来许多年”继续成为领先的芯片生产地。
据路透社报道,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SEMI)在9月发布的评估中表示,2025—2027年,半导体制造商将在计算机芯片制造设备上投入创纪录的4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将处于领先地位。SEMI表示:“预计中国将继续保持其最大支出国家/地区的地位……受国家自给自足政策的推动,未来三年将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