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悉尼9月29日电通讯:在行走中读懂中国——澳大利亚学者古德曼和他的中国故事
新华社记者郝亚琳
对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戴维·古德曼来说,中国的发展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几十年来他的亲身感受,更是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研究的主线之一。
走进古德曼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些有着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装饰物,而是满墙与中国有关的书籍,还有大量展现中国风土人情、跨度长达几十年的照片,这些照片是他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印迹。
不少照片是他时隔多年在同一个地点拍摄的,包括北京的胡同、天津的街道、上海的苏州河、南京的长江大桥。中国几十年来的快速发展被浓缩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中,令人印象深刻。
年逾七旬的古德曼出生在英国。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书时,他就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萌生了去中国实地调研的想法。“那时很多书籍对中国的描写千篇一律,我当时就想,这怎么可能呢?”这些书籍对中国的描写更加激发了古德曼去中国实地调研的念头。
1976年4月,古德曼第一次来到中国,首次中国之行让他大开眼界。他当时去了广州、佛山、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古德曼亲身感受到,在幅员辽阔的中国,风土人情是多么丰富多彩。
“那次旅行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因此决定,不仅要做研究中国的社会学家,而且要在中国生活更长时间。”几十年来,古德曼的足迹遍布中国。
古德曼说,中国人有非常强的整体观念,尽管中国不同地方的习俗差异很大,但中国人首先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其次才是北京人、上海人或者广东人。
在古德曼看来,中国改革开放后,各地方政府实施了因地制宜的发展政策,激发了地方经济活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古德曼说,“我以前去过很多地方,现在当地面貌完全不一样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
古德曼注意到,近年来,中国政府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成了他最新的研究方向之一。
古德曼认为,共同富裕意味着让国家发展给尽可能多的民众带来更多机会,不断提升民众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的发展要完全一样,而是要考虑到地区差异。“消除了绝对贫困之后,中国仍有一些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古德曼说。
作为长期研究中国地方社会治理的学者,古德曼很关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区、企业在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他打算以苏州、太原和兰州这三个地处不同省份、发展水平各异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研究。
古德曼非常怀念此前在苏州的生活。他说,等再去苏州的时候,会约上三五好友去最喜欢的素菜馆吃饭,或是骑自行车在姑苏城转悠,看看这座城市又发生了哪些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