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一餐馆为有困难者推免费“套餐A”,俩月送出一碗
新京报讯(记者沙雪良罗晓静)“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本店免费提供晚餐,不求回报,只希望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提示:只要告诉店员要套餐A,找地方吃,吃完直接走就行。”
日前,北京一家餐馆贴在门口的通告在网上引发关注,有网友称这是冬日里的温暖,也有人担心店主被吃穷。
今天(12月7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的这家餐厅。店主于先生说,告示贴出去两个月了,只送出去一份。“真的很困难、很需要帮助的人,其实也不是那么多,有的可能也不好意思。”
该店门口的告示。新京报记者罗晓静摄
网友热议“套餐A”,俩月仅送出一碗
昨天,“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发微博称:“三元桥附近的一家餐厅,为身处困境的人提供免费晚餐,冬日里的温暖。”
配图是一个贴在玻璃上的告示:“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本店免费提供晚餐,不求回报,只希望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提示:只要告诉店员要套餐A,找地方吃,吃完直接走就行。”
很多网友大加夸赞:“好暖心啊,祝发财”“尤其最后一段,还考虑到用餐人的体面,太赞了”“想去他家吃顿饭”。还有人建议:“有能力的人可以多买A套餐预留给需要的人。”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担忧:“看到后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清洁工、外卖、流浪汉,以及有困难的人,而是大爷大妈”,“我估计坚持不了太久”。
推出“套餐A”的这家德顺斋肉饼铺,位于三元桥附近的霄云路北侧。12月7日上午9点半,气温降到零度左右,从对面大厦缝隙间穿过来的阳光,照在窄窄的店铺门脸上。进入店内,早市已经基本结束。店门口左边桌上堆着油条,右边一位食客正在喝豆浆、吃油条。
店员小马告诉记者,免费晚餐“套餐A”是一份平时售价为22元的牛肉面。门口的告示已经贴出去两个月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人来吃过。
一名路人驻足看告示。新京报记者郑新洽摄
常送流浪老妇包子,环卫工人每天来接热水
曾接待点“套餐A”顾客的店员小杨告诉记者:“那是个二三十岁的男人,点了‘套餐A’后吃完就走了,我们知道他一定是有困难,所以什么都没问。”
小杨说,他们老板乐于帮助他人,在推出“套餐A”之前,就有一位年约六旬的阿姨经常光顾。
“阿姨穿得比较破旧,头发也是乱乱的,每天会来接水。我听经常来吃饭的顾客说,她没地方住,在附近捡垃圾,所以就会给她一些吃的。她不吃面,主要是粥和包子。”小杨介绍,这位老人可能担心自己衣服脏,每次都是打包带走吃。
小杨说,老人是外地口音,耳朵有点背,“我每次都叫好几声阿姨才理我,她跟我们说的最多的话也就是谢谢”。
上午11点时,环卫工人老王走进店里借用厕所。据老王介绍,他清扫从三环到这家店向东一个红绿灯的区域,已经干了10来年,这家店近几年才开的。“有一次,我在这家餐馆门前扫地时,被店员请进屋接水,之后我几乎每天都来接两次水,店里的人对我很好。”
对于店里推出的“套餐A”,老王表示没点过,“那都是给有困难的人的,咱不能吃”。
中午12点,店内迎来多位顾客。对于“套餐A”活动,与朋友一起用餐的张小姐说:“很多人都有遇到不愿说的困难的时候,就算吃不上免费晚餐,这样温暖的文字也是一种力量。”
“套餐A”是一份平时售价为22元的牛肉面。新京报记者郑新洽摄
专家:小公益越来越多,值得鼓励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介绍,“套餐A”这类公益项目目前在国内并不少见,近年来越来越多。个体户或企业主愿意履行社会责任、表达爱心,是好事,应该鼓励。大家点赞,说明都很认可,觉得他做得好。
为什么去吃的人实际上很少?邓国胜说,“我觉得这也很正常。第一可能是知道的人不多;第二,今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吃不上饭的人越来越少了。而真正吃不饱饭的人,他可能也不知道这个店。”
对于有人质疑,店主是不是在以公益之名打广告,邓国胜认为,这个告示主要是表达爱心,不应该去猜测动机。
对话店主:
“真的很困难的人,其实也不是那么多”
今天,记者电话采访了店主于先生。他介绍,推出“套餐A”的灵感来源于网络,深层原因则是他在大学时的经历,“在我上学、创业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帮助我,我就有一个回馈的心思。”于先生还表示,在他开的店里,每个月最多送出去约10份“套餐A”。
新京报:为什么要推出“套餐A”?
于先生:这个灵感来源于网络,深层原因是我在大学时的经历。
我是山东德州人,2012年,我到云南上大学。中秋夜逛街,我的钱包和手机都丢了,饥肠辘辘地到一个米线店吃饭,店主没收钱,还给了我5元车费,我一直都记在心里。去年,我在网上刷短视频时看到,有的餐厅推出爱心餐,于是就想在自己的餐厅里尝试。
在我上学、创业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帮助我,我就有一个回馈的心思。
新京报:需要帮助的人多吗?
于先生:我们贴告示时没想那么多,就是想切实帮助有困难的人。饿了,吃什么都是香的。
真的很困难、很需要帮助的人,其实也不是那么多,有的可能也不好意思。以前曾有人来店里,问有没有别人吃剩下的东西,不是落难、落魄的人,谁会这样呢?我们早点卖包子、油条什么的,成本也不高,就都送给他们吃了。
新京报:哪些是“有困难的人”?
于先生:我觉得是刚进城的、刚开始工作的、刚失业的人,兜里没钱,舍不得吃喝。
新京报:免费送面会不会造成经济负担?
于先生:北京这家店,我经营了4年多,疫情影响了生意,我也缩小了人员规模,目前有十几桌,15名店员。
一年半以前,我先在开在武汉的餐厅门口贴出了这样的告示,但是送出去的面不多,迄今每个月最多只送出去约10碗。一碗售价22元的牛肉面,成本也没多高,不会造成经济负担。
新京报记者沙雪良罗晓静
摄影记者郑新洽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