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谈外卖骑手陷“算法困境”:平台应提升外卖员保障
“送外卖就是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和红灯做朋友。”
9月8日,《人物》杂志一篇深度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揭露了外卖从业者的困境,引发广泛反响。9日,文章中提到的两大外卖平台饿了么、美团相继发表声明,均表示会优化系统,提高外卖骑士的权益。
有消费者评论称,即便饿了么、美团改善了系统算法,但平台依然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骑手承担了所有风险,被算法压榨。
1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萍,她从2017年开始研究外卖系统算法与骑手之间的数字劳动关系。在《人物》的报道中,多处引用孙萍和她的团队成员的调研报告。
孙萍分析认为,饿了么、美团提到的优化措施并不能够有效解决外卖骑士的困境。她建议,平台方应该在社会层面上建立起一套算法协商机制。
外卖平台的算法系统目前是以消费者为导向
9月9日凌晨,饿了么推出“五分钟功能”,即“在结算付款的时候增加一个‘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小按钮,如果消费者不是很着急,可以点一下,多给蓝骑士一点时间。”
孙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饿了么的声明相当于把决定权交给了消费者,“消费者和骑手感觉像是被道德绑架了,平台把消费者和骑手放在了对立面”。
孙萍和她的团队经过长时间系统性的研究发现,整个外卖平台的算法系统里对于消费者有非常强的倾向性。“以消费者为导向和消费者优先”。她指出,无论是从时间的设置、服务态度,还是投诉建议、五星好评,系统都是偏向消费者的,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外卖员没有相应的话语权。
对于美团声明中称系统会给骑手弹性8分钟时间,孙萍认为,这相当于平台或者是资方做出让步,“从送外卖的角度来说,8分钟的时间是非常长的。”
孙萍认为,两家平台的新举措都表明外卖经济里的算法是可以改变的,“算法是可以改变的,不但可以改,而且完全可以大家进行协作改进。”
孙萍表示,饿了么、美团提到的优化措施并不能够有效解决外卖骑士的困境。她建议,平台方应该在社会层面上建立起一套算法协商机制。“不光是由程序员、架构师、计算机或工程师来决定算法,入驻美团平台的店家、消费者、商家以及政府、社会科学家等都应该参与到算法规则的设定和审计中来。”孙萍称。
外卖员应该有自己的发声平台
算法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提高外卖的配送效率和精准性,然而外界对于企业提高外卖员人性化待遇的呼声渐高。此外互联网企业及其用算法支撑的商业行为有什么社会后果,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值得思考。
孙萍告诉澎湃新闻,外卖平台经济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典型的特点是按件计价。
“跑单越多,收入越多。”孙萍所在的调研团队发现,此前外卖员与平台直接签劳动合同,每位外卖员有3000元底薪,而2019年后,他们团队调研发现大部分外卖员的保底费消失了,“平台提高了客单价,比如以前一单6块,现在一单7块,但是没有这3000块钱底薪。”
孙萍称,没有底薪的后果会导致外卖员按照计件方式拼命跑,“按件记价的话,有时候万一中间出现了事,或者外卖员回老家一趟,这一两周没跑,剩下两三周拼命跑,职业风险会更高。”
孙萍认为,平台方应给予骑手外卖员一定的保障,原本该有的基本工资不能缺少。
孙萍还提到,从组织架构层面来考虑,无论是政府还是平台介入引导,都应当形成外卖员自己的劳动聚合体,让外卖员有发声的机会和场所。“而不是现在这种情况,像缺乏一个情感的组织。我想当外卖员下个APP、买个电动车就能去跑。大家都在路上跑,谁也不认识谁,非常的松散、原子化,缺少一种集体的声音和谈判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