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住宅变迁见证韶关市仁化县康溪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之路
■曾达明的新家正在装修记者程永强摄
从今年6月开始,家住韶关市仁化县丹霞街道康溪村的曾达明就利用工作之余,着手装修自家的两层小洋楼。“以前的老房子是破旧的泥砖房,上世纪70年代村小组建的,后来我父母买下来一家人住。”今年47岁的曾达明回忆,由于漏水,后来五间房只有两间勉强还能居住。“眼前的两层楼是2017年以来陆续新建和加盖的,40多年来,我第一次住上这么结实的房子,还是楼房,以前想都不敢想。”曾达明的幸福由内而外地真情流露。
40年老房子住了三代人
从康溪村村委会出发,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不到五分钟,就到了曾达明家。
曾达明打小就住在这个院子里,2017年以前,这里的建筑仅是生活居住了三代人的五间泥砖房。
“上世纪70年代,康溪村村小组在这里建造了五间泥砖房。后来我父母把它买了下来。”曾达明回忆,当时这五间泥砖房还算新,并没有破旧的感觉。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不少家庭陆续新建了平房。由于建不起新房子,1996年曾达明结婚时的婚房仍是这套上世纪70年代的“老古董”。1997年,儿子曾荣金在这里出生,曾达明心想,“难道以后这里还要作为儿子的婚房?”
由于曾达明自身和妻子都有疾病,加上儿子上学的花销,家庭收支入不敷出,一家也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曾荣金告诉记者,父母两人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父亲在周边建筑工地上打杂工,每月只有几百元钱的收入,母亲给别人喂猪,一年的收入也不到1万元。
第一次住上红砖房
2016年,东莞市松山湖管委会驻村工作队的到来为曾达明家带来了好机遇。驻村工作队首先联系了村里的贫困户,为他们带来了各种扶贫政策。
“工作队了解我家的情况后,首先就为我们申请了学费减免政策,每年还给学生7000元的生活补助。”曾达明说,有了这些补助,家庭的负担一下子就减轻了。
2017年,途经该村的一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征用了曾达明家的部分土地,补偿了几万元。由于不用担心儿子曾荣金的学费和生活费,此时的曾达明第一次不知道如何“花钱”。
这时,东莞驻村工作队主动上门,为他讲解政府有关农村危房拆迁补助的政策,并帮助曾达明家申请了危房拆迁补助款,与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加起来有8万元。
说干就干,当年7月,曾达明家的新住宅就破土动工了。2018年春节前,他们全家终于告别了40多年的老房子,第一次住上了红砖房。“多亏驻村工作队帮助我们重建新家。
两层小楼正在装修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和协调下,曾荣金父母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2017年11月,曾荣金母亲被安排在北控(仁化)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做保洁员,每个月有稳定的1800元收入,2017年12月,父亲曾达明被安排在丹霞街道办事处做门卫,每个月1350元。
除了曾荣金父母,东莞驻村工作队还主动帮助曾荣金找工作。2019年7月,曾荣金正式上岗,职务是东莞驻村第一书记助理,同时也是村两委重点培养考察的年轻后备干部,每月固定工资3000元。
有了儿子的支持,曾达明决定继续改善自家的住房条件。当年7月,曾达明就对两室一厅的新房子进行了加盖,一个月后,两层小楼房矗立在院子里,还顺带新建了两间小巧的房子。
“装修!”今年6月,又经过一年的积累,曾达明开始对两层小楼动起了脑筋。目前,曾达明不仅请了专门的师傅来做工,自己在工作之余也会动手干活,装饰自己的新家和四十多年的梦想。
记者刘召实习生王萃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