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Qing调查丨老人斥资百万投资玉石结果砸手里了到底谁的错?
来源:北京青年报
四年前,因听信电话推销,北京海淀退休老人李先生花费100多万元购买了多个翡翠原石并请“大师”雕刻成摆件,等待升值。如今急需养老钱的他准备将这批藏品出手时发现,在玉器市场上根本无人愿意购买。而向其推销藏品的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当初并未强买强卖,并曾因此事和李先生对簿公堂。
爆料
斥资百万购玉石翡翠准备出手却傻了眼
“老人在四年前悄悄购买的玉石翡翠藏品,总共花费100多万元,我们想拿出来变现,发现根本无人收购,全部砸手里了……”8月4日,家住海淀区的李女士向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爆料称,年近七旬的老父亲此前偷偷瞒着家人购买了多件藏品,“等我发现的时候,老人已经支出138万元用在翡翠和原石上,我觉得不对劲,立即对他进行劝阻。”
李女士说,刚开始时老人购买的这些“藏品”都没往家里拿,所以没及时发现。后来,觉得老人总是接到关于出售收藏品的电话、微信,甚至对方和父亲在商量将石头寻找大师雕刻成什么样的作品时,她终于察觉到不对劲,追问之下得知老人已经花光多年积蓄,“他把自己最珍贵的相机都拿出去卖了,还在手机上安装了支付宝,就是为了购买这些所谓的收藏品。”
李女士介绍,由于钱已经支付出去,当时购买的那些翡翠原石和雕刻成品都没有拿回家里,害怕既花了钱又拿不到货,她就赶紧联系出售翡翠的公司,最终拿回来一堆藏品。“老人听业务员说买回来的东西有可能会升值,但我们去了几家典当行咨询,人家都说根本不收。”李女士说,现在家里的翡翠成了老人的心病,卖又卖不掉,放在家里碍事,而且害怕母亲知道内情后更难以收场,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现在希望媒体把这件事曝光出来,防止其他老年人像我父亲一样盲目购买。”
探访
一后备箱的玉石商家直言都“不收”
“从2016年开始,我多次接到电话,业务员说公司正在做关于玉石方面的推介活动,他们用赠送手串等小礼物,不断催我去公司看看。”李女士的父亲告诉记者,他来到一个名叫“纯翠之滇”的公司,结识了多名业务员,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翡翠收藏生涯,刚开始购买的是几百元或者几千元的翡翠,2016年11月份就在他们的推荐下订购了《荷塘月色》、《亭亭玉立》之类的摆件,到2018年4月份,陆续订购了《福寿双全》、《望子成龙》、《达摩》、《杨贵妃》等摆件,单品价格从两三万元至二三十万元不等。
李先生说,在和公司业务人员交流的过程中,业务员会以“玉雕大师可能一年就来北京一次”、“都是几年前自己囤的料子,价格比市场价格低”等语言,希望他尽快下决心购买。就这样,李先生先后投入138万元,购买了一堆翡翠藏品,期待购买后升值的那一天。“其实我有个心愿,希望自费出版一本摄影集,这需要十几万元资金,本来想着可以靠着藏品升值赚到的收入来印刷摄影集,没想到慢慢地将家中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
而且,李先生为了筹钱买翡翠,一度将心爱的相机拿出去转卖。“现在这些细节根本不敢告诉老伴,怕她为我的事情气坏了身子。”
记者看到,李先生所购买的翡翠藏品装了满满一汽车后备箱,里面还有未进行雕刻的原石。
记者跟随李先生等人一起,前往天雅古玩城内的数家玉器和典当行,以出售的名义进行询价,没想到根本没有公司愿意接手。
一家典当行的工作人员看过李先生带来的多件翡翠摆件后摇摇头表示,这些翡翠的市场接受度不高,典当行收购后根本卖不出去。“一般品质较高的翡翠都会被雕刻成手镯之类的饰品,或者做成大家喜欢的佩饰,只有那些无法做成上述两种物品的,才会考虑制作成摆件。”这名工作人员说。
而在玉器店里,一名不愿具名的店主看到带有“鉴定证书”以及玉雕大师签名的“收藏证书”“获奖证书”后,同样直言不讳地说,这些所谓的配套证书,花一两百元就能从网上搞到。李先生的这一堆翡翠,没有多少市场价值,无法出钱收购。
回应
没有强买强卖公司也是这一事件受害者
“李女士在两年前就找我们沟通交涉过这个事情,双方对簿公堂,法院也作出了相应的判决……”8月4日,翡翠之滇公司工作人员于女士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李先生确实花费100多万元购买了公司的翡翠玉石,“李先生并非没有判断能力,本身对这个东西是喜欢的,我们没有强迫他购买,他肯定不会因为一个业务人员的讲解而去购买这么大金额的东西。”
于女士表示,现在是法治社会,每个人都有判断一件事情的能力,李先生并非一次性购买100多万元的翡翠,而是多次购买,如果对翡翠不喜欢,也不可能一再购买,“有的翡翠原石是他自己想好了要做什么,提出创意,我们为他找玉雕大师来做。没想到法院判决两年之后,他们又来找我们交涉。”
于女士说,现在公司仍在坚持做销售翡翠这一行业,“我们在这个事件中也是受害者,我们也付出了成本。”
判决
消费者曾以合同纠纷为由起诉部分费用已退回
针对纯翠之滇公司工作人员于女士提到的法院判决一事,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询到海淀区人民法院2019年7月9日的一份“加工合同纠纷”判决书。
李先生向法院起诉称,从2016年初开始,李先生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先后向纯翠之滇公司和纯翠工艺品店订购了9块玉石,并根据原石的特点,使用其中8块原石定制了11个产品。2018年5月,李先生发现对方在产品加工和交付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于是就提出解除合同,终止对原石的加工,并尽快退还款项。要求被告返还56万余元。
纯翠之滇公司、纯翠明绿工艺品店称,李先生请求解除两份定制单没有事实法律依据,定制单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是合法有效的。
综合案件情况,法院认为,李先生要求解除涉案定制单并退还价款的诉讼请求,主要部分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可予支持。判决纯翠之滇公司、北京纯翠明绿工艺品店与李先生两份定制单的合同关系予以解除。被告向李先生退还原石工费15万元,以及原石价款8.5万元。
延伸
老年人买藏品纠纷频频被报道
部分老年人退休之后空闲时间较多,反而更喜欢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手握养老钱花费巨资购买藏品、保健品等相关报道在媒体并不鲜见。
据2019年4月23日的一篇报道,2017年,七旬老人李先生在通州区一座大厦附近遇到收藏品公司的推销人员。听了“课程”之后,李先生花费将近18万元购买了纸币藏品,后来为要回钱财,不得不向法院起诉。
类似的事情也出现在2019年3月15日的一篇报道中,曾经做过泥瓦匠,后来以卖菜维持生计的七旬老人李先生,2017年下半年逛街时来到武汉一家公司,这里可以领取项链手链等免费礼品。公司的销售员多次登门介绍业务。慢慢地,李先生购买了大量藏品,包括20幅字画、猛犸象牙玺等。
而在2017年2月9日的一篇报道中,83岁的王老爷子每月的退休金有4000多元,在接到一些推销电话后,先后购买了3万多元的金条、金币、玉石,后来发现全是假货,而业务员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
实习生李慧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董振杰
责任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