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安地摊经济咋样了?商户:能摆摊了、矛盾少了、收入多了
2020年5月28日,西安,小南门里的夜市人气火爆,食客在店外临时支起的摊位上品尝美食。人民视觉图
路边摊回来了!傍晚时分,约上三五好友,往路边的小摊上一坐,撸串、烧烤、啤酒……这样的场景,今后或将成为常态。陕西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陕西省促进市场消费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若干措施》明确,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摊点摊区,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占道经营。
商户:矛盾少了收入多了也更自觉了
农兴路上的中北市场,一直是附近居民吃夜市的首选。冒菜、炸串、烧烤,应有尽有。老雷一直在这里卖烤面筋,烟雾缭绕中撒上孜然、辣椒等调料,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有上百元收入。对于允许流动商贩摆摊占道经营,老雷表示支持:“从最早一股脑的驱赶到后来的科学引导,我们和管理人员的矛盾冲突少了,周围居民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老雷告诉记者,有些人认为路边摊产生的废水垃圾等对环境影响比较大,其实很多摊主会特别注意。“你看,我每天收了摊,会把塑料袋、竹签、卫生纸都带走,还会把附近的路面清理干净。时间长了,大家都比较自觉。”
从4月1日起,孙先生在自强西路上经营的烧烤店便恢复了营业。“一开始人很少,从5月开始,天气慢慢热了,疫情形势好转,客人也越来越多了。一天能挣六七百元。”孙先生表示,从上周开始,晚上8点之后他会在门店外摆上6张桌子,“有的客人就喜欢这种露天的感觉”,这样一来又能增加两三百元收入。“桌子摆放的时候还是比较注意的,尽量不影响过往的行人。”
一到傍晚六点半,团结东路老余龙虾店外的几张桌子便被吃客们坐满了。老余的这家店,室内空间并不小,但上座率仍明显低于室外。“因为疫情防控,店里面不会坐满,有的客人会专门要求坐到通风更好的室外。”老余说,往年夏季管得严,在店外摆桌椅基本不可能,“现在有了明确的政策,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好消息,希望能实实在在得到落实。”
市民:方便了但也要合理规划区域
从事金融产品销售的沈丽颖表示,路边摊美食伴随着她职场奋斗回忆,“刚刚工作的时候常常加班到很晚,回家后在路边摊点上一份麻辣烫或者炸串当夜宵,成了一天辛苦工作后的慰藉。”现在,沈丽颖搬到了西后地附近居住,路边摊美食仍是她戒不掉的习惯。“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家楼下的夜市,从6点出摊一直营业到晚上12点左右,下班晚了来不及做饭,就在路边买了吃。以前那样虽然城市管理方便,但对于居民生活其实并不方便,希望以后能够加强合理引导,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办法。”
市民曾贺虽然赞同“路边摊解禁”的做法,但同时提出了建议——合理规划区域。“疫情期间在开放的环境下就餐,避免小店面的人员聚集,有利于疫情防控,也显得城市更热闹、更有生活氛围。”他表示,对于流动摊贩需要规范管理,赋予其合理的生存空间,“要划定好区域,不能随意摆放,更不能占用盲道或者消防通道。离小区也要有一定距离,否则夜市油烟的随意排放、食客的噪声扰民,也是对城市文明秩序的一种损害。”
“80后”侯禹对路边摊和夜市可谓情有独钟,哪里的烧烤好吃,哪里的串串够味,他基本上都能说道上几句。“路边摊有自己的优势。比如,选择余地大,这个摊位没有的,隔壁摊位买了让老板送过来。再一个,小区外面、路边空地,正式一点的搭个棚子,简单的摆几张桌子、几个凳子就能撑起一个摊。吃货们想吃了几分钟就能赶到,坐下就能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温度。”对于开放路边摊,侯禹谈了自己的观点,“必须因地制宜。有的道路本来就拥堵,不能再添堵;必须进行卫生监管,谁摆摊谁负责自己摊位区域卫生,不能只依靠环卫工人,增加他们的劳动负担;不能放而不管,市场秩序,安全管控,商品质量都需要监管到位,不能为搞活经济而损害消费者权益。”
允许商家“摆摊”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给外摆摊点适度“松绑”,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激发城市活力,但同时也给城市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既管理好外摆摊位,又服务好市民和商户,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放眼全国,多个省市都提出允许商家“摆摊”,重启令人怀念的“夜市”。比如成都建立摊点摊区设置引导机制,明确可以从事占道经营的街道、路段、时段以及每条街道商贩最大容量,实行一街一策、一点一策,还会为遵规守法摊主颁发“流动红旗”;南京要求各区(园区)合理设置外摆区域、明确外摆种类、规范设置外摆设施和时段,在规划红线之内且不占用人行道的情况下,试点放宽商业外摆管制;郑州市则在健康路上,以“2米×2米”的规格划出近600个摊位,千余名草根创业者、时尚青年等构成的小摊贩,在这里通过自身努力养家糊口、实现梦想。
“‘地摊经济’放松管制虽然是一个临时性的举措,但对于促民生、保就业却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不仅释放了城市潜在的经济活力,也给消费市场带来极强的灵活性。”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专家王晓勇表示。
来源:三秦都市报
责任编辑: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