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清明时节
春风和煦
莺飞草长
万物生机勃发
古人以字追思,以诗缅怀
或离别惆怅百感交集
或春和景明梨花带雨
今日清明
让我们从古诗词中追溯清明
不忘故人
不负春光
说到清明,脑海里浮现出的第一首诗,就是杜牧的那首《清明》。
但是你知道吗,这首诗其实不一定是杜牧写的,因为杜牧创作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并没有收录《清明》这首诗,而是后来到南宋的时候,有人把《清明》硬“塞”在了杜牧的名下,所以现在我们一直说这是杜牧的诗。
虽然《清明》不一定出自唐代诗人杜牧之手,但清明节真正成为节日却是在唐朝。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将清明节扫墓习俗正式编入礼典。再到唐肃宗时期,将寒食清明假期由四天增加到七天,成了唐朝真正的“黄金周”。“清明七天小长假”融合寒食、上巳两节一直延续到宋代,当时皇家和民间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热闹程度不输元宵节。
提及清明,另外一个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清明上河图》。那么有人问了,《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二字是不是指清明节?专家学者意见不一。
从画中细节来看,有人认为,如果是清明节,北宋时扫墓之风已经相当普遍,可整幅作品中800多个人物,竟无一人拿着凭吊亡者的物件。另外,画中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摊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但也有人在画中一处发现,乘轿者带着随从似乎刚刚扫墓踏青归来,而且轿子上插着杨柳,正反映出插柳这一清明特有的风俗。
总之,《清明上河图》和清明节是否有关,暂不得而知。但这或许也是此传世佳品留给众人的鉴赏之乐吧。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古人将清明的美与愁化作一首首诗,在清明祭祖的同时,沿袭了插柳、踏青、蹴球等习俗。对清明节不仅注进了厚重孝道的传统文化,还加入了踏青赏春的浪漫元素。一组动图,让景与情交融,感受清明节别样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