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父母癌症儿子脑萎缩,一家三口感染肺炎,奇迹般同时康复
“我们两个老的都有基础病,她妈妈患直肠癌,10年前做了手术;我患肺癌,3年前做了手术;这次一家三口又确诊新冠肺炎,起初真的很绝望……就想着,不论生死,我们一家人都要在一起……”
医生和护士送一家三口出院
父母患癌,坚持照顾脑萎缩儿子
3月6日,阴。
一大早,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主任,现任该院发热二病区主任的段祥林和护士长方艳君就赶到了614病房。
这一天,该院共有11名病人康复出院。
最令段祥林和方艳君牵挂的,是614病房的杨先生、妻子万女士和儿子安安(化名)。
杨先生今年63岁,妻子64岁。两人都是武汉人,婚后,先育了一个女儿。不料,女儿18岁时遭遇变故离世。40多岁时,两人又生育儿子安安。
他的出世,一度让夫妻俩短暂忘却了失去女儿的悲痛。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两人慢慢发现,儿子身体协调性和语言功能都有障碍。5岁多时,两人带着儿子到北京求医,诊断出脑萎缩。虽然做了手术,但效果一般。
就这样,上了一年级后,两人把儿子接回了家。
夫妻俩也不再上班,杨先生在家做些修眼镜的营生,妻子专心照顾儿子。
尽管儿子很小就坐上了轮椅,但每进步一点,两人都非常高兴。
有时,两人喂安安吃饭,安安还会竖起拇指说“谢谢爸爸妈妈”,这让两人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即使10年前,万女士做直肠癌手术,3年前,杨先生做肺癌手术,两人都不曾对生活有过抱怨。
感染住院,希望“生死都一起”
今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杨先生突然感觉有些发烧。
那段时间,整个武汉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下,加之刚搬到汉兴街附近居住,电梯、过道并未消毒,杨先生有些担忧。
当天,他戴上口罩,去武汉市中心医院排队做了CT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并无感染症状,医生给他开了药。
吃药一个星期药后,发烧不见好转,妻子万女士也跟着开始发烧。
两人再次到医院做了CT,结果显示,杨先生双肺出现感染。紧接着,儿子也跟着发烧。
社区迅速找了车辆,将三人送到了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在这里,一家三口被确诊患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2月8日,三人被安排住院。
住院前,杨先生申请,能不能把他们三人安排住进同一间病房。
他考虑的是,儿子胆小,看不见父母会害怕,吃喝拉撒睡都需要照顾;另一方面,自己患肺癌做过手术,妻子也有基础病,“感觉很危险”。
“起初确实有点绝望,就想着,不论生死,一家人都要在一起。”
暖心漫画“熊大熊二”给小患者打气
此时,正值医院床位紧张,但考虑到杨先生一家的实际情况,医院几经协调,最终为他们腾出了紧挨着的48、49、50号病床。
入了院,杨先生和万女士情绪也很低落。
杨先生还给妻子写下遗书,“如果我先走一步,你一定要照顾好儿子”。
段祥林接到这一家三口后发现,杨先生病情较重,呼吸急促,伴随低烧、安安因为小脑萎缩,脊柱畸形不能站立,活动受影响,呼吸也很急促。
他当即和来自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呼吸科主治医生刘力兴一道,按照国家诊治标准,给3人制定了治疗方案,“第一是给氧,第二是嘱咐卧床休息,不能过多走动,第三是抗病毒治疗、中药治疗,再做一些雾化。”
同时,护士长方艳君每天想方设法跟三人拉家常、谈心。
聊的次数多了,方艳君大概掌握了安安的喜好,偶尔会跟他聊几句动画片或游戏人物,安安情绪有所好转,两位老人也宽心了些。
一周前,医院另一位曾爱好美术的主管护师张志琴,偶尔听到四川医疗队护士说,想吃火锅。
张志琴就半开玩笑地在这位护士的防护服上画了一盆火锅。没想到,大家一致认为水平很高。
这一幕被方艳君看到,她立即请张志琴给当班医生和护士身上画上“熊大”、“熊二”。
护士为安安出院画的“熊大”、“熊二”
果然,医生和护士走进614病房后,“很少微笑的安安手舞足蹈,特别开心”。
同时出院,对医护说20次“谢谢”
两天前,一家三口的第三次核酸检测结果下来,三人均再次显示阴性。
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达到了康复出院的标准。
3月5日下午,段祥林、刘力兴、方艳君等医护人员一道进入病房,把这一结果告知了杨先生和万女士。
“把我高兴坏了。”杨先生很激动。
当天下午,三人胃口大好,每人吃了两盒饭,“感觉像是从鬼门关走了一圈回来,得到了重生。”
吃完饭,杨先生还踱着步,来回在病房做起了其他病友的思想工作,“我就说,你们不要紧张,我是肺癌病人,肺切了一半,我都能够挺过来,你们肯定行……”
3月6日上午,经过严格审核和再次确认,一家三口于中午11时30分左右,收拾完东西出院。
杨先生牵着妻子,段祥林、刘力兴、方艳君等人护送着轮椅上的安安,一同下楼。
医院外,本该休息的张志琴得知一家人今日出院,又紧急画了一幅“熊大和熊二”送过来。
“30多年没画了,以前读书的时候爱画,没想到现在还派上了用场。”提起自己的“大作”,张志琴也很满意。
看着这么多医护人员来送别,杨先生和万女士很激动,几度哽咽,连说了不下20次“谢谢”。
媒体采访一家三口同时出院
12时10分左右,由社区安排接送到康复隔离观察点的车辆到达。
临上车,方艳君又再次跑到车门边交代了一遍在隔离点的注意事项。
有医护人员看到已是中午,匆匆跑上楼,领了3盒饭,塞进车里。
封面新闻记者刁明康田源发自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