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涨价背后 是互联网巨头间“权力的游戏”

日期:10-20
共享单车互联网巨头

原标题:深观察|共享单车涨价背后,是互联网巨头间“权力的游戏”

共享单车涨价引发共鸣,但是让人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共享经济并非免费经济,没有单车企业敢公开宣称自己盈利。

作为曾经的行业头部企业,摩拜和ofo以惨淡收场,被多样化经营的美团和滴滴收购。纵然价格上涨,这些巨头为了争夺单车残存的流量,依旧在持续抢占市场。或许对于那些被巨头踩在脚下的单车企业来说,“曾经的战友已四散天涯”。

共享单车涨价背后 是互联网巨头间“权力的游戏”

一辆单车三年收回成本,没有单车企业宣称盈利

目前对于共享单车涨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壹粉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为“共享单车涨价,车子状况也不是太好,坏车太多,真不如坐公交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共享单车本身就是商业化的产物,不可能地球人都说好!有共享单车了嫌贵,没有还不是自己解决出行问题吗?

2016年共享单车走进大众生活,在资本的驱动下,全国诞生了几十家有名的单车企业,除了日后的摩拜、小黄,还有目前已经消失不见的悟空单车、町町单车、3Vbike等品牌。近似免费骑行的单车让民众觉得共享经济就是免费经济。

一位单车企业的前从业者向记者透露,单车涨价是必然的事情,只有有了非常高效的运营团队才能保证不赔钱,但是经过资本市场的洗礼,现在依然没有单车企业敢公开宣称自己是盈利的。“不同车企在不同城市运作情况不同,盈不盈利也许只有自己知道。”

记者梳理目前的媒体公开报道,曾经宣称自己盈利的单车企业可谓凤毛麟角。2018年6月中旬,ofo宣布已经在国内100余个城市实现了盈利。但是好景不长,宣称自己盈利的ofo已被滴滴出行托管。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美团点评营收652.27亿元,同比增长92.3%;全年经营亏损110.86亿元,同比上升189.7%。其中,自2018年4月4日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亏损45.5亿元。这意味着,去年摩拜为美团点评创造2.3%的收入,同时贡献41%的亏损,堪称内部“亏损王”。

更为不符合逻辑的是,作为重资产的共享单车行业,每次骑行支付一定费用,能够保证有现钱,“为有源头活水来”,但是这种“活钱”价格再度上涨,让不少单车从业者也是一头雾水。

上述从业者告诉记者,以一辆单车700元计算,现在很多单车品种都推出了月卡、年卡等,如果每张月卡是20元,那么单纯一辆车回本需要35个月,也就是将近三年的时间,这还不包括人工费以及管理费,这得需要多少个人骑车才能赚回来。

共享单车涨价背后 是互联网巨头间“权力的游戏”

单车老大和老二都“死了”,美团和滴滴笑到了最后

从2015年开始,以滴滴、快的为代表的网约车向传统出租车行业发起了冲击。腾讯支持的滴滴与阿里控股的快的发起了烧钱大战,动辄10亿元的红包迅速抢占市场。后来在金主腾讯和阿里的调和下,滴滴、快的握手言和。后来滴滴又收购优步中国,滴滴目前成了中国互联网出行的老大。

本来按照剧情,摩拜和ofo这两家单车企业也会像当年的滴滴、快的一样,先是通过烧钱大战抢占市场,然后走上合并的道路,成长为另一个出行行业的巨无霸。但现实却很残酷,2017年6月,摩拜拿到腾讯6亿美元投资后,没有抓住机会而最后被美团收购。

单车企业为何不能成长为一家独立的出行企业?在济南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看来,单车企业因为业务线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比较差,跟美团、滴滴等互联网巨头相比实力偏弱。

“美团是多元化经营,说得通俗点就是可以拆了东墙补西墙,美团有这个实力拿主业补充副业。而摩拜和小黄车虽然是单车行业的老大,但是其经营形式单一。共享单车本身不具备完全垄断的能力,因为共享是谁都可以用、大众性的,总之这也是市场规律的结果。”王征说。

今年 1月23日,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发布内部信,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团APP。美团成立了出行事业部,包括网约车、公交车以及单车等业务,目前摩拜已经成为美团旗下的一款出行产品。作为专注于打造吃住行玩的平台,摩拜也成为了美团上的多元经营链条上的一环,只是那种光芒已经不再。

而ofo目前也被滴滴托管,成为与青桔、小蓝一样的品牌,但是与青桔这个亲生儿相比,小黄更像是个捡来的孩子,成为了滴滴出行业务中的普通一环,而且还深陷押金退还的舆论漩涡之中。

为何还是持续不断上车?巨头为了争夺流量入口

今年5月份,第三方数据挖掘及市场研究机构比达(BigData-Research)发布的《2019年第1季度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四个季度用户规模为2.22亿人、2.04亿人、1.88亿人、1.87亿人,2019年第一季度为2.07亿人。

也就是说,第一季度共享单车在用户规模上有所回升。而所谓的“回升”指的是,第一季度用户2.07亿人,去年第四季度为1.87亿人,增幅达10.7%,这也是单车用户自2018年第一季度以来的第一次上涨。

背后的原因为2019年共享单车全面进行免押金骑行,共享单车企业通过改善用户体验、引入互联网巨头获得资金支持、拓展业务范围等措施提高用户规模,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用户规模依旧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00万。

2018年,美团将摩拜单车改为美团单车并开展外卖业务,滴滴上线青桔单车,阿里投资哈啰出行拓展顺风车网约车业务。而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滴滴还是美团,目前仍旧在新开拓市场,比如9月份青桔单车便进入了济南,单车数量也没有减少很多。

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某共享单车企业管理人员向记者解释,某些单车企业不运营后,原先占据市场的份额需要其他车辆进行补充。“车辆是有报废期的,如果某种单车品牌不能更新车辆,运维也不能满足需要,那就要引入新的单车产品。”该管理人员说。

在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看来,持续增车的背后是互联网巨头在争取单车背后的流量。“共享单车是流量入口,市民都能够看到,也经常扫码,这就是交叉效应的重要方式。不然美团为啥买摩拜,又要改成美团单车,而且每天只能用美团APP骑车?为了让日活量保持稳定或者增加,覆盖越来越大。”

顾大松分析:“押金已经不能成为企业的资产,互联网平台持有这些单车企业,并且进行风险投资,一方面要提高运行效率,保证不亏本,另一方面要通过涨价的方式减少损失,这就是为何互联网公司还看重单车企业的原因。”

单车涨价背后的巨头,大股东决定企业命运

2018年4月3日深夜,摩拜股东会通过美团收购方案,美团以27亿美元作价收购摩拜。业内人士指出,这起并购的背景是美团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场景拓展,是美团和滴滴两个小巨头在出行、外卖上的正面冲撞,是腾讯和阿里两大超级巨头的全面对抗。

共享单车处于生活服务和出行的交汇口,作为一个高频、多领域融合性的产物,天然成为大小巨头争抢的对象。三家已宣布涨价或计划涨价的共享单车平台身后都站着“巨头”,小蓝单车的身后是滴滴,摩拜单车的后面是美团加腾讯,哈啰出行的背后则是阿里。

“首先看大股东,大股东决定了小企业的命运。就是这样的风格,看着你,然后养着你,然后买了你,然后弄死你,毕竟他们的平台力量太大了。”经历过被收购的某共享单车管理人员向记者透露,大股东想买企业了,就先把它打到泥里,然后估值压到最低,最后以极低的价格收了你。

“收购以后,大股东要你最核心的技术、最稳定的团队,完事之后你就没价值了,就把原始团队挤走了。好多单车的团队就没有了,不管之前如何瞧不上,但在巨头面前至少是战友,现在都四散逃亡了。”

“资本投资看啥?一是看发展前景,二是多少年收回钱来。”王征认为,投资者肯定希望回报多多益善,至少收回成本,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害怕出来新的替代品。大企业也是有压力,风险很大,害怕投资打水漂。

“一方面企业需要自己提升实力,另一方面也要寻找靠山。‘互联网+’将整合出超大型的企业或者巨头,因为单一行业抗风险能力太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在一次公开活动上,小蓝一位联合创始人公开向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叫板:“先赢不算赢!”胡玮炜回应称:“唯快不破!”而谁也没有想到,摩拜最后被美团收购,小蓝单车则被滴滴托管……

责任编辑:吴金明

专家建议取消“探亲假” 网友:从没听过这个假 张朝阳:江湖还是那个江湖 但我已经不一样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