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岛叔说]报告老师!我五分钟读了十万字
呼啦呼啦翻几分钟书,就能把一本十万字的著作读完?
到了一定境界,甚至不用眼睛看,靠感知、戴着眼罩翻书,也能把一本书的内容快速掌握?
这就是最近出现的“量子波动速读”培训班所宣称的效果,也是一些地方已经出现的学习场面。
即便聪明如爱因斯坦,估计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让9年义务教育缩短成9个月的,竟然是……量子力学。
“量子波动速读大赛”现场
“原理”
您还别不信,人家培训班有“科学依据”。
一位培训“量子波动速读”的工作人员如此“科普”了一番:
“原理的话,它是开发了人体的潜能,让人的大脑、孩子的大脑跟宇宙同频,达到一个同频共振的频率……现在最新的科学就是量子力学,灵感啊、直觉啊、悟性啊这些东西,是人体自有的一些能力嘛。
像拨书的这个能力,如果说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讲的话,简单地说就是与宇宙共振共鸣的一个能力。书在拨动的过程中,书里所有的内容就会在孩子的脑海里,呈现出情景画面,以看电影的形式(让孩子记住)。”
总之吧,在培训老师的口中,“量子波动速读”的原理之复杂,远非我等庸人能解。比如量子会跟量子产生纠缠,而量子在纠缠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波粒二象性,可达成眼动脑动的效果——管你信不信呢,反正老师讲这番话的时候自己先没绷住笑。
相关培训机构老师接受记者采访
有网友就说了,您可快省省吧,海森堡、费米、薛定谔的棺材盖都快盖不住了。这些话里的科学含量几乎为零,简直到了负数,不堪一驳。
岛叔虽不懂量子力学,但如果这些培训机构的人懂的话,那中科院物理所就可以解散了,北大物理系赶紧换导师吧;至于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要不要考虑重颁?
如此显而易见的诓人伎俩,居然敢在全国各地收费6000元/半年到26万“终身制”不等。就这样学上几个月,国家图书馆的书都不够看了。
网友又说了,这就是智商税。一针见血,但问题是,市场上为啥会出现这样的培训内容?提醒大家注意一下,这些培训的对象,都是孩子。难道大人就不需要掌握“量子波动速读”大法了?到底是人家培训机构门清,给孩子花钱,家长是最爽快的。
一句话总结:智商不够,加上焦虑过盛,催生了这“高科技阅读法”。
焦虑
有朋友问了,给孩子报这种培训班的家长,难道智商集体掉了线?
中国太大了,人太多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反之,偏偏很多人对科学有一种盲目的崇拜。一个不怎么高明的骗局,一旦披上科学的外衣,就能迷惑住很多人。
这一点在保健养生领域特别突出,从打鸡血到吃羊胎素,从戴“量子挂坠”到滴血测癌,每年都有新花样。
回过头来看“量子波动速读”,所谓的原理或者能够忽悠住一些人,毕竟是“不明觉厉”的量子嘛,很多专家都说不清。
但呈现出的现象——翻翻书就能掌握书中内容——看上去是那么的可笑,为什么还能让不少人心甘情愿付钱?
上面说了,为孩子。这一点触动了中国千家万户的一个终极焦虑:孩子的教育。两个素不相识的妈妈,能围绕孩子的教育问题,聊上三天三夜。
岛叔也焦虑,作为北京市朝阳家长,处于焦虑的重症区。小升初这三个字不能看,不能听,一旦看到听到,就寝食难安、坐卧不宁。道听途说来的升学路径,都会心动;捕风捉影来的考学秘笈,也会看看。
焦虑会拉低人的智商,会影响人的判断,会搅乱人的思路。而且,焦虑系数越高,这些负面影响也越大。一个在平时可以一眼看穿的事物,在巨大焦虑的蒙蔽下,可能就看不穿了,就晕菜了,就相信了。
而中国的教育市场,正是一个焦虑的放大器,身处其中很难冷眼向洋看世界,往往是赢粮景从、不计后果。你我没什么终南捷径,也不是官一代、富一代,却依然要想方设法给孩子谋求一个更好的未来。
所以,花钱就能上个名牌学校,我们信了;喝小聪聪母液能提升智力,我们信了;找到家里的“文昌位”当做孩子的书房,就能得高分,我们也信了。
这就是中国家长的执念,中国家长的死穴。所以,那些“斥巨资”买翻书神技的事儿,初看时想笑,看完后想哭。
“量子波动速读”广告
适应
到底是先有了“量子波动速读”,从而忽悠人来学;还是先有了对孩子跑赢起跑线的企盼,从而催生了“量子波动速读”?这一点无需深究。
市场条件下,需求引发供给,供给创造需求,都很正常。但像这种明显没有科学根据的翻书大法,是不是合法合规?这种可笑之至、拙劣之极的营销,是不是有欺诈的嫌疑?需要一个明确的说法。
这些年,培训市场十分火爆,规模也很庞大,整顿、规范,也一直在进行。
比如北京市海淀区,早已启动培训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探索实现培训机构办学资质二维码实时查询,同时推进培训机构星级评估,建立“黑白名单”制度,构建信用体系。
我们期待这种整顿和规范,能扩大开来,能持续下去,能切实有效。不然,家长的焦虑,非但不能在这样鱼龙混杂的供给中得到舒缓,反而成为商家赚取不义之财的渊薮。
有人纳闷,以前家里养七八个孩子,都能拉扯大,现在为啥养一个两个却这么费劲?
把孩子养活,在今天根本不是个问题了,但养好,却没有止境,只会有更高的标准。而且养好就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精力、资源,属于“结构性升级”。就跟中国经济一样,做大容易做强难。
因此,教育焦虑不会消失,只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显现方式、显现强度。作为家长,恐怕能做的只能是适应越来越强大的焦虑,学会在强大的焦虑下做出理性判断。
很难是吗?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的、孩子成才之路更无捷径。唯有认清这些,类似“量子波动速读”这样的奇葩,才会失去市场,不成气候。
文/田获三狐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