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压力大往届生参赛 300万考研党背水一战

日期:09-22
读研

原标题:百日冲刺,300万考研党背水一战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读研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应届生压力大往届生参赛 300万考研党背水一战

冲刺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间不足一百天。

2019年考研首日,走进考场的考生已达290万,是近三年来增幅最凶猛的一年。

考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需要考研党旷日持久的“劳其筋骨”,还要做好“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心理准备。

焦虑、倦怠、迷茫……考研党自嘲为“考研狗”。对他们来说,成功“上岸”意味着更上一层楼,失败则要强迫他们思考再拼一把还是走入职场。

压力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走高。2019届高校毕业生达834万,比去年增加了14万。

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日前对全国381所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现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则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5届持续下降。

求职门槛水涨船高,硕士甚至985硕士学历成为毕业生进入名企的敲门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感到,找工作难,找到如意的工作更难。2019年有88.1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有难度。

压力让毕业生们将目光再次投向了校园,但考研并不容易。

压力一方面来自僧多粥少的录取比例,与庞大的考研大军相比,研究生招生规模则要小得多。

另一方面则源于往届生的“参赛”。教育部数据显示,往届生占考研人数的45%。

这其中有“回炉重造”的职场人士,也不乏二战考研的老将。相较于应届生,二战考生往往有更丰富的备考经验,基础也更扎实,被视为应届考生强劲的竞争对手。

此外,推免生受热捧也压缩了考研党的选择空间。近年来部分高校接收推免生的比例超过半数,有些高校专业甚至只招推免生。

以北大为例,2019年北大中国学(哲学与宗教)、地理学(景观设计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保险硕士、统计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推免比例达到100%。

抉择

读研,被视为缓解就业压力最划算的方式。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近日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关于考研的调查,65.9%受访者坦言自己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更好地找工作。

与此相对应,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硕士受到热捧,工商管理、法律(非法学)、会计、金融等专业成报考热门。

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是毕业生考研的首要动机,但不能忽视,仍有一部分学生怀着“初心”,因兴趣选择深造。

天津大学研究生刘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为兴趣选择读研,学校能给他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

与刘新不同,杨洋因高考失利选择了不太感兴趣的专业——花卉与景观设计,经过本科的学习,她发现这个专业不太适合自己,自己又比较喜欢新闻,所以选择了跨考。

因为招生名额远低于报考人数,考研被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实际上,考研形势远没有这么严峻。

教育部数据显示,研究生招生名额40年涨了80倍,报录比从1998年的4.7:1下滑至2017年的2.9:1。

分子的增速远大于分母,这说明,报名人数的大幅增长,并未增大考研的竞争压力。

未来

考研看重厚积薄发,每年三四月都会有一批佼佼者上岸。

学习专业技能是杨洋选择读专硕的主要原因。2018年,杨洋如愿考上了研究生,但她发现读研与想象中不一样。

杨洋跟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本以为会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但没想到专硕和学硕的界限并不明显,自己的生活被‘高大上’的论文和晦涩的学术书籍填满。”

当然,杨洋承认读研的好处:“从普通大学到985,简历更容易通过了。”

与看重获得技能的杨洋不同,兰州大学研究生胡晓云认为,读研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是跨越职业和具体工作的更高技能。

胡晓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读研是培养更宏观、更严谨、能处理更复杂问题思维的珍贵机会,单纯为追求工作技能而读研有些浪费学术资源。”

“读研读博当学者”是胡晓云一直以来的目标,虽然“读研还是在打基本功”,与她“读研就能当大学者”的想象大相径庭,但她觉得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她在学习中学会“批判、对比、跳脱”,也让生活中的她更加踏实淡然。

河南某高校负责学生教学管理的教师焦翔宇认为,考研的内驱力应该是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对于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综合自己的能力、资源,选择一条合适的路。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樊亚平跟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如果有能力一定要读研,它意味着知识的增长、境界的提升和思维的成熟。”

樊亚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与本科阶段是不同的,它注重“研究”二字,意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而这种思维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受用的。

责任编辑:张义凌

00后开法拉利带女友兜风被拦下 交警:你走不掉了 法官在家写判决急病身亡 人社局:不是工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