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在表演快板受访者供图
从军营“笑星”到虎门文艺界的“引导者”,东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李润走的每一步,都是把快乐带给大家。让大家快乐,是李润的毕生追求。
6月19日上午,在虎门海战博物馆三楼的小舞台前,63岁的李润还在指导鸦片战争博物馆的文艺工作者彩排文艺节目。记者在他指导彩排的间歇,采访了他。
“军中笑星”把欢笑送给官兵
中等身材、铮亮的光头、挺直的腰杆、大嗓门和爽朗的笑声,是李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我曾经是一个兵,这一辈子的追求就是把快乐带给每一个认识我的人。”面对记者,李润开门见山地说。
1976年,李润从中国快板之乡天津入伍,在虎门服役。新兵训练结束时,新兵汇报文艺演出,当时李润凭借快板表演“峻岭青松”被领导看中。新兵训练结束后,李润成了一名“文艺兵。”
“我没想到,从那时开始,我的一生就和文艺结缘,搞文艺成了我毕生的事业。”李润说。
1984年,海军举行文艺汇演,李润表演的相声《我想成才》,获海军优秀演员奖。从此,他从演员到编导,一路前行。1991年,他自编自演的小品《比武之前》等系列节目,获南海舰队团体一等奖。
21年的军旅生涯,从列兵到中校,李润一直从事文艺工作。他到过南沙的海岛前哨,去过高山站点,把欢声笑语送给边海防部队官兵。他是军人俱乐部主任,把让军人快乐作为自己的追求。
在部队期间,他荣立三等功3次,并多次受表彰。在部队,官兵们送他一个称号——“军中笑星”。
扎根虎门推动群艺大发展
1997年,李润转业到地方。李润选择留在虎门,担任虎门文化站副站长。
“我在部队一直搞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基层才可以发挥我的特长,我选择留在虎门。”李润说。
从部队到地方,昔日的光环不再,一切从零开始。
李润担任虎门文化站副站长后,发挥自己在曲艺小品方面的特长,从带队伍、抓协会开始,在虎门扎根生长。从1997年开始,到2014年退休,虎门每个社区几乎都成立了曲艺协会,李润带出的文艺骨干超过百人。
1998年,李润和同事们一起编导和演出的《父子开店》等曲艺小品,参加东莞市首届戏曲文艺汇演,一举夺得3个金奖;2000年,他率领虎门业余文艺工作队,参加广东省戏曲比赛,其中,他和同事一起编导和表演的小品《夏威夷机票》《坑·彩虹》获全省优秀节目表演奖;2001年,他自编自演的小品《送水工》,代表东莞在珠海参加全国首届戏曲小品大赛,获得最受欢迎演员奖。
“在珠海那次比赛,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我化妆之后进场,门口的保安就是不让我进,说‘你一个送水的来凑什么热闹’,凭我怎么说,保安就是不放行。后来,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出来,才把我领了进去。保安看到组委会的人出面,很不好意思。”李润说。
在虎门,李润领衔策划编导了很多大型文艺晚会,其中有些晚会,在东莞文艺界产生很大反响。
如他直接编导的大型音舞诗《虎门行》,动员虎门全镇900多名业余文艺工作者参加,当时参加东莞“文化高地直播车”活动,电视台现场直播,在省市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李润编导的节目频频亮相,并频频获得大奖。他还为虎门很多单位培养了优秀的业余文艺工作者,在社区、企业、学校文艺工作的台前幕后,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2015年,李润指导虎门业余相声演员安东,安东表演的相声《不认倒霉》最终登上央视舞台。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引导者
柯杰是虎门文广中心的群文干事,在他的眼中,李润是虎门基层文化活动的好老师、好前辈,更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者。
“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李润老师带领、传承、辅导新人,无怨无悔。我从他身上学到好多东西。虎门的每次大型文艺活动,他都全身心去完成。他经常告诉我们,如何从演员,转变成抓群众文化工作的好老师。他要我们扎根群众,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好政策宣传到基础,宣传到群众中去。”柯杰说。
柯杰还告诉记者,他一直记得李润老师经常说的话:“我虽然不是专业的,我却可以从群众的角度去评判作品。希望年轻人从虎门文化、历史、人文的角度,多出精品。”柯杰说,李润老师的话让他终身受益。
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宣传部主任张翠霞说,这些年,李润老师一直是虎门基层文艺工作的领头羊。他培养了很多基层文艺骨干。在基层文艺工作中,李润有很强的凝聚力、号召力。“现在他虽然退休了,我们虎门组织文艺活动,还是离不了他。很多单位编排文艺节目,还是请他来指导。”张翠霞说。
采访结束时,李润告诉记者,2014年他退休,但被推选为东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现在他不光要在虎门搞曲艺文化,全市很多镇搞活动,只要邀请他,他都会去帮忙。
“现在比退休前还忙。”李润笑着说。
全媒体记者雷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