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流浪地球”来自这本创刊40年的杂志《科幻世界》
电影《流浪地球》首映礼
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票房超20亿,成为今年电影春节档票房冠军;以刘慈欣小说《乡村教师》为灵感创作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票房也已破14亿。
有人说,中国文化界的“科幻元年”正式开启了。
刘慈欣、郝景芳、韩松等响当当的科幻文学界“大神”,都曾经是《科幻世界》杂志的一名普通作者。《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如今大放异彩的刘慈欣作品,最初都被刊登在这本杂志上。不少资深科幻迷认为,创刊于1979年的《科幻世界》杂志,才是孕育了中国科幻“元年”开启者的舞台。
但在刘慈欣眼里,中国科幻“元年”的开启甚至更早。“中国的科幻元年应开启于清末民初,以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为标志。”刘慈欣对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说道。
“把2019年称为中国科幻的元年,我认为过于乐观。”曾惊艳整个科幻文学界的科幻作者王亚南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流浪地球》电影的爆红,可以看作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但它成功后,未来中国科幻文化的后劲目前还看不到,未来还有一些障碍,国内科幻产业还需要更多专业支撑。”
一
初出茅庐的“大刘”
《流浪地球》小说给“所有编辑带来了惊喜”
在《科幻世界》杂志社,姚海军编辑了许多闪光的科幻作品,其中包括电影《流浪地球》的同名小说。姚海军记得第一次收到《流浪地球》小说时,“我们在整个编辑部里传阅”。
受邀参加了1997年“科幻大会”后,姚海军次年加入《科幻世界》杂志社。22年后,姚海军已成为《科幻世界》副总编辑。这本杂志是目前国内唯一坚持着“硬科幻”的文学类杂志。
在《科幻世界》杂志社,姚海军编辑了许多闪光的科幻作品,其中包括刘慈欣第一次投稿的两部短篇小说《鲸歌》和《微观尽头》,以及现在风靡全国的电影《流浪地球》的同名小说。姚海军记得第一次收到《流浪地球》小说时,“我们在整个编辑部里传阅”。
据姚海军回忆,“那是1999年,我并不知道刘慈欣是谁,但他文字里透露出的狂放想象力,给我们所有编辑带来了惊喜”。那时的刘慈欣是山西某电厂工程师。
2000年第七期《科幻世界》上,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刊登了。同年,姚海军在《科幻世界》举办的作者笔会上,第一次见到了刘慈欣。“当时他是一个新锐作者,很朴实,话不多,但是和他深入交流就会发现,他是个很丰富的人,他脑子里有无数新点子和疯狂的想象。”姚海军说。
姚海军回忆,那时《科幻杂志》的作者基本上都是业余科幻文学爱好者,大家都有正式职业,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科幻迷们对杂志也相当追捧,每期出刊后,书迷们寄来雪花般的书信,表达自己的见解。
而每年杂志社举办的笔会,对作者和众多科幻文学爱好者来说,就是一年一度的节日,“那时的活动很丰富,科幻文学作者们来自天南地北齐聚一堂,大家畅聊科幻文学艺术,参加银河奖颁奖,在阿来任杂志社主编时,还会邀请许多非科幻的专家前来授课,以提高大家的文学素养”。
二
中国科幻“元年”之议
刘慈欣:中国科幻“元年”开启于清末民初
在一些科幻迷心目中,创刊于1979年的《科幻世界》杂志才真正开启了中国科幻的元年。在刘慈欣眼里,中国科幻元年的开启甚至更早。“中国科幻元年应开启于清末民初,以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为标志。”
“现在就将2019定义为中国科幻的‘元年’,可能还有待商榷。”姚海军在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在《流浪地球》之前,中国电影界确实没有此类硬科幻题材的大制作,我们对中国能拍出什么样的大制作科幻电影也很忐忑,因为影迷们已经习惯了好莱坞科幻大制作,而《流浪地球》的上映,彻底打破了之前影迷们的怀疑态度。”
在一些科幻迷心目中,创刊于1979年的《科幻世界》杂志才真正开启了中国科幻的元年,这本杂志为许多人打开了进入科幻世界的通道。姚海军认为,“元年”的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中国科幻电影很早就有了,1920年代已经有了科幻片。到了上世纪80年代,出现过比较有影响的科幻片。”
在刘慈欣眼里,中国科幻元年的开启甚至更早。“中国科幻元年应开启于清末民初,以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为标志。”刘慈欣对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说道。
“把2019年称为中国科幻的‘元年’,我认为过于乐观。”曾惊艳整个科幻文学界,后神秘“消失”的科幻作者王亚南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流浪地球》电影的爆红,可以看作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但它成功后,未来中国科幻文化的后劲目前还看不到,未来还有一些障碍,国内科幻产业还需要更多专业支撑。”
2000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王亚南认为,这是对中国科幻文学作者最严酷的考验。王亚南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那时中国科幻不具备经济规模,单凭写作不足以支撑生活,很少有作者毅然选择单纯以写作为生,“这也是大刘(刘慈欣)的可贵之处,他选择了在这条路上一走到底。”
在姚海军记忆里,中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始于1997年。姚海军说,《科幻世界》杂志创刊后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但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初的波折后,科幻被认为是不健康的文学,科幻文学也进入了低潮时段。“直到1997年,中科协举办了科幻大会,请来了美国和俄国的宇航员和美国、日本的科幻作者,取得了空前成功,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都对活动进行了报道,从那以后,科幻文学才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姚海军认为,1997年开始中国科幻文学进入了黄金年代。
三
小小舞台纵横想象力
《科幻世界》走出响当当的他们:刘慈欣、郝景芳、韩松……
中国的科幻作家、科幻迷在《科幻世界》这个小小的舞台纵横想象力,为中国的科幻文学事业开疆扩土。刘慈欣、郝景芳、韩松,当年都是《科幻世界》才华横溢的作者队伍中的普通一员
2018年1月25日下午,在成都某桌游吧里,《科幻世界》杂志里的十来个编辑们围坐在一起,图书部外文编辑邹景岚正在给大家播放《废柴联盟》和《生活大爆炸》中关于《龙与地下城》跑团的剧集片段,津津有味地看完这些片段后,邹景岚从奇幻文学的变化与发展出发,以桌游《龙与地下城》为例,讲述了西方奇幻和桌面游戏的渊源。
这是《科幻世界》杂志持续了多年的内部科幻沙龙活动。邹景岚一年前加入《科幻世界》杂志社,这一期沙龙活动他担任主讲人。邹景岚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SF读书会是由《科幻世界》副总编辑姚海军倡议、科幻世界图书部发起的一个内部读书交流俱乐部,参与读书会的成员包括杂志社各个部门的爱书之人。
读书会有个洋气的名字,叫SF Salon,既是一个科幻(Science Fiction)沙龙,也是一个周五(See u Friday)沙龙。科幻世界的同事们会在每月的一个周五下午,聚在一起,按照事先拟定的主题,推荐和吐槽与科幻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SF Salon想做的是科幻读书会,但不止于读书会。沙龙话题将包括科幻图书、科幻作者、科幻文学现象,还有借此引申而出的科幻影视、动漫、游戏、周边等关于科幻的一切。”
在邹景岚眼里,每月的这个沙龙活动,就像是一次科幻迷的“理想国”集会,他特别庆幸杂志社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杂志社的同事们能够有更多机会,一起在科幻的世界里畅游。“杂志社经过了整整40年的浮沉,仍然能为真正爱好科幻艺术的人提供一片净土,这是非常可贵的。”邹景岚说。
有网友写文章称,中国的科幻作家、科幻迷在《科幻世界》这个小小的舞台纵横想象力,为中国的科幻文学事业开疆扩土。刘慈欣、郝景芳、韩松这些如今响当当的人物,当年都是《科幻世界》才华横溢的作者队伍中的普通一员。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沈杏怡
中国科幻“天王”们
今何在?
王晋康、何夕、韩松和刘慈欣,都起步于《科幻世界》杂志,四人因科幻作品影响力大,被科幻迷评为“中国科幻四大天王”。这四位作者都曾是姚海军的老友。姚海军评价,科幻文学的作者会更新换代, 但这四位是“科幻文学界的恒星”。
如今,包括他们在内的中国科幻“天王”们,近况如何呢?
■王晋康
王晋康是先于刘慈欣、中国科幻领域认可的第一人。姚海军介绍,王晋康早在1997年之前,就开始给《科幻世界》杂志供稿,凭借精彩的科幻小说帮助杂志从低谷完成了向上跃升。
资料显示,王晋康45岁才开始写科幻小说。他的小说《亚当回归》获得1993年的银河奖(中国科幻小说界最高荣誉奖项),从此开启他的科幻小说创作之路。与刘慈欣相似,王晋康本职工作也是工程师,科学素养比较高,代表作有《亚当归来》《地火》《生命之歌》等。姚海军透露,王晋康已退休多年,2019年将推出最新长篇科幻小说,是其作品《逃出母宇宙》的最终章,也是其长篇小说的封笔之作,“王老说今后不再写长篇了,但短篇还会出”。
■韩松
韩松如今在新华社任对外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姚海军透露,现在他虽然工作繁忙,但仍一直在创作,目前每年都有作品出版。
■刘慈欣
刘慈欣作为如今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现在将更多重心放在电影方面。
■王亚南
王亚南被科幻迷封为“诡异的作者,地底的霸王”,其小说中有丰富的墓葬及考古知识。王亚南在2001年发表了三四篇精彩的科幻小说,之后“销声匿迹”,让许多老书迷异常怀念。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王亚南,他说自己如今在中国航空协会的科普杂志《航空知识》担任主编,并没有“消失”,“实际上,我一直有一本至今仍未创作完成的小说《玄画》,题材依然是我擅长的中国历史考古题材,描写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未解之谜。”王亚南说,虽然自己“销声匿迹”近20年,但这些时光自己从未浪费,这些年一直在为《玄画》这本书搜集素材。多年从事科普杂志的经验,也让自己累积了更多专业背景知识。“2019年我希望能集中写作,争取完成《玄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