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处大门今年贴上对联 紫禁城吃饺子有这些讲究

日期:02-07
皇帝春联访贤

原标题:涨姿势!紫禁城里真正的大年这样过

今年在北京过春节,

去“紫禁城里过大年”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这次,故宫博物院

不仅捧出史上最大规模的展览

“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

还在宫中230处大门与宫殿,

张贴了古时的门神、对联,

宫灯也挂了起来。

消失了100多年的万寿灯和天灯,

重新竖立在乾清宫前,

宫里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气。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其实,

如今大家看到的“宫廷大年”

仅仅是凤毛麟角。

在明清时期,

宫廷过年氛围远比这浓厚,

从腊月初一到三月初三(上巳节),

都安排上了节日活动。

今天,知道君就带大家穿越时空,

看看在真正的宫廷里,

怎么过大年。

飨 宴

过年吃饺子,皇帝也不例外

清宫新年第一餐吃啥?答案一点也不意外——饺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清代皇帝对此极为重视,不仅要吃饺子,还讲究饺子的馅和仪式,视其为不忘祖宗、不忘发祥之地的表现。

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十三副遗甲起兵时,连年战死无数。为表忏悔,努尔哈赤曾对天起誓,每年除夕包素馅饺子祭奠死者。从此,清代宫廷就留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除夕夜吃素馅饺子。

素馅饺子的馅料以干菜为主,包括长寿菜(马齿苋)、金针菜、木耳、蘑菇、笋丝、面筋等。清前期和中期几位皇帝都严格遵守祖训,除夕夜晚上辞旧迎新瞻拜礼仪之后,到乾清宫东侧的昭仁殿东小屋吃煮饺子。

不过,到了清代晚期,皇帝对祖训逐渐淡化,每年除夕、元旦(即春节)吃的饺子也有很大变化。光绪皇帝吃饺子改在养心殿,饺子馅也变成各种肉馅。《清宫膳食档》记载,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初一,“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饺子。第一次进猪肉长寿菜馅十二只。第二次进猪肉菠菜馅十二只。”

家宴满桌,却不能大吃大喝

除夕、元旦家宴是皇帝与后妃、女眷、亲王、皇子等分别举行的团圆宴。虽为家宴,也要严格遵守礼仪程序进行。

乾隆二年(1737年),皇帝与后妃女眷在乾清宫举行除夕家宴。家宴由内务府承办,皇帝御宴桌摆冷膳、热膳、群膳40品,后摆酒膳、茶膳各20品,再加上饽饽、小菜、汤、粥、蜜饯食品等108品;皇后头等宴桌减少为64品。贵妃、妃的二等宴桌,每桌两人,贵人三等宴桌每桌三人,膳馔为32品。

“贺岁迎祥”展上展示出宗亲宴使用的上百件文物。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贺岁迎祥”展上展示出宗亲宴使用的上百件文物。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筵宴开始,皇帝升座、离去,都要演奏中和韶乐。在皇帝进茶、进酒、进馔时,与宴者要叩头行礼,被赏赐茶、酒、馔时,与宴者还要叩头谢恩。尽管筵宴肴馔丰盛、品类繁多,但出于礼仪和礼节的约束,与宴者根本不能真吃真喝,以免失体面。

第二天的元旦晚宴,乾隆皇帝又在乾清宫举行家宴。与宴者为皇子、亲王等本支子侄、兄弟等。家宴也由内务府承办,筵宴材料由亲王、贝子、贝勒等“具先期进献,后赐筵宴。”如果材料不够用,再由内务府备办。

“细节控”乾隆,消夜果盒都要过问

宫中除夕夜有守岁的习俗,皇帝、皇后及妃嫔们在除夕夜守岁,各宫要摆吉祥盘、消夜果盒。吉祥盘里摆五个青苹果、红枣、栗子、磨盘柿子,谐音“清平五福,早早立子,事事如意”。

铜镀金松棚果罩,皇宫举办庆典宴席时用来放置果品。故宫博物院藏品。

铜镀金松棚果罩,皇宫举办庆典宴席时用来放置果品。故宫博物院藏品。

乾隆皇帝很在意消夜果盒的摆放,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距过年还有七天,乾隆皇帝就过问养心殿和重华宫摆果盒的事情。御茶房的厨役们在皇帝居住的养心殿和侍奉皇太后用膳的重华宫里,用52样糖果、52样蜜饯摆出了26个不同造型的花鸟图案,各冠以吉祥名称。

但“细节控”的乾隆皇帝看过后不满意,于二十七日又传旨:“养心殿摆的珠宝盒(消夜果盒)不如重华宫摆得好,尔等明日将养心殿珠宝盒撤去,亦照重华宫一样摆。”

开 笔

明窗开笔,饮屠苏酒

皇帝在元旦这天要饮屠苏酒,举行开笔仪式。

开笔仪式的地点,在皇帝处理政务的养心殿东暖阁的明窗处。所用器物有称为“玉烛长调”的白玉烛台、“万年青”毛笔和“金瓯永固”杯。

“贺岁迎祥”展上展示的“玉烛长调”和金瓯永固杯。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子时将到,皇帝到东暖阁明窗前坐下,亲手点燃“玉烛长调”,把屠苏酒倒入金瓯永固杯,手握万年青笔,书写新年的第一笔:“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等吉祥语,然后双手捧起金瓯永固杯,饮屠苏酒。

听 戏

听戏,在宫中并不仅仅是娱乐,也是庆典、筵宴等所必需的礼仪活动。过年期间,帝后的听戏活动尤其频繁,各类表演形式也在辞旧迎新期间轮番登场。我们来看看过年期间唱什么戏、怎么唱?

皇帝钦定“节目单”

乾隆皇帝祭灶时曾唱《访贤》,《访贤》即《风云会》中《访普》,是元代罗贯中所作北杂剧。在祭祀中唱此戏,有育化之意。

乾隆皇帝正月在重华宫举行茶宴的同时,也要承应宴戏,届时有各少数民族领袖及外国使臣参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军机处曾上奏:按例只有“回子”“番子”进重华宫观剧,朝鲜使臣、荷兰使臣也不应参加。但是在不久之后的嘉庆三年(1798年),朝鲜使臣和暹罗使臣也被引进重华宫看戏。咸丰、同治两位皇帝也分别引进朝鲜等国使臣看过戏。

重华宫漱芳斋戏台,新年在此演戏赐茶。1923年,逊清皇室在此戏台为敬懿皇贵太妃的生日演出,成为宫中戏曲活动的终曲。

新年演剧,不但可以兼做外事活动,更能作为具有政治意义的庆典。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正月新年,因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皇帝发下帑金1000两,在地安门搭设高台,演出《目连》,活虎、活象、真马登台。皇帝登台抛钱,施舍京城穷苦百姓,彩灯烟火,昼夜不绝,可谓空前绝后。

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嘉庆皇帝去世的国丧期将结束,道光皇帝为了安排新年戏剧演出,命太监查阅乾隆年间演剧档案,查到了乾隆十九年新年期间的新年演剧安排,道光皇帝略作改动。

今年年初,养心殿修缮中发现了一份道光初年的“除夕戏目折”,目前已经展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腊月二十七日,皇帝安排了除夕的宴戏为《金庭奏事》《锡服通明》,元旦宴戏为《膺受多福》《万福攸同》,并安排了看戏时需要的剧本。这是现存清宫演剧史料中最早、最完整的新年正式礼仪安排。

“戏迷”慈禧春节看十四出戏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也是个戏迷。

档案记载,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初一,宁寿宫畅音阁大戏楼演出《访贤》(陈寿峰)、《双锁山》(侯俊山、马全禄)、《荷珠配》(于庄儿、罗寿山)、《落围》(孙怡云)、《迎亲》(侯俊山)、《望乡》(陈寿峰)、《昭君》(陈德林)。初十日,演出《辛安驿》(侯俊山)、《偷师》(阿寿、王阿巧)、《谢冠》(相九霄、侯俊山)、《马上缘》(于庄儿)。十五日,演出《延安府》(侯俊山)、《奇双会》(陈德林)、《探窑》(孙怡云、熊连喜)。

名享剧坛的大角们齐聚一台,慈禧太后在这个新年,可算过足了戏瘾。

挂 春 联

白底书写,重复使用

宫中春联的撰写,主要是由饱学善书的翰林们来完成的。

紫禁城的春联与现在不同,不是每年都换新,而是年年重复使用。宫中悬挂春联选在封印之后,封印也叫封宝,就是官府把印信封存起来,表示不再办公,时间在腊月二十日左右。宫中在腊月二十六日挂春联,来年二月初三日摘下保存。具体工作由工部会同内务府办理。

悬挂春联是从后廷的乾清门、乾清宫等处开始,依次铺开,撤春联也是同样顺序。撤下的春联与门神被送往工部所属的门神库妥善保管,以待来年再次悬挂。

张贴于慈宁门的对联。张云天摄

张贴于慈宁门的对联。张云天 摄

不同于民间,清宫春联形制比较特殊,都是用墨笔写在白绢上,再制作好边框,悬挂于宫殿朱红的柱子上。选用白色纸,是因为大内都是红墙、红柱子,在整体红色的背景下,如果也用红绢或红纸春联,缺少了色彩对比,既不协调,也不美观,甚至都看不清楚。

因为惯用白绢,如遇上万寿庆典这样的喜事,就与喜庆和谐的气氛不协调。这时就需要向上打报告请示,用红底色对联。

用白绢除了考虑色彩对比外,也可能与古时的崇尚有关。古人的名刺(名片)就以白纸制成的为贵,明朝因社会风气变迁,才改用红纸。

责任编辑:张岩

作家阿来:大年初一曾把家人送出旅游 自己写作 小学生酒店摔破玻璃杯主动认错 网友:太善良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