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生威胁赞助商 媒体:戒掉大学生官气需几步?

日期:11-07
官僚大学生

原标题:浙大学生威胁赞助商,戒掉大学生的官气需要几步 | 沸腾

大学生身上的官僚气息,充其量是一种低劣的模仿,我们关注这种现象,不过是害怕学生未出校门先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学到身上。

▲网传浙大学生与赞助商聊天截图

▲网传浙大学生与赞助商聊天截图

文 | 西坡

“浙江大学某学生会干部耍官威,威胁赞助商”一事,再次引发人们对学生干部群体的讨论。

浙江大学新闻办公室回应称,当事人只是一个学生社团的普通学生,不是学生干部,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目前已向赞助商道歉。

不过即便这名学生不是学生干部,他至少也是一名学校社团的干事,其说话语气也确实符合人们对学生干部的既有印象。而其身上沾染的这种官僚习气,也一点都不符合一名大学生的身份气质。

学生干部是学生,不过多了些服务职能

近来关于大学生“耍官威”的新闻着实不少。比如江苏盐城技师学院一名学生,因在群内回复学生干部“哈哈哈”三字,被要求“不给一个理由”就罚交400字检讨。

▲“哈哈哈”写检讨的聊天截图

▲“哈哈哈”写检讨的聊天截图

再如之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学生组织群内,一名同学@了一个学长,询问是否7号开会。结果有管理员跳出来严词质问,“杨主席是你们直接@的?现在你是在叫学长?我不想看见第二次。”聊天记录截图曝光后引发舆论哗然,“学长是你叫的”“7号开不开会”都成为网络流行的梗。

无论学生会还是其他学生社团,在其中担任职务的学生都不是真正的干部。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只不过多了一些为其他学生服务的职责,打官腔、耍官威是绝对不容许的。

大学生“耍官威”是对社会风气的低劣模仿

一些大学生身上的官僚气息,充其量是一种低劣的模仿,他们并没有像样的权力可以滥用。公众关注这个现象,是害怕学生未出校门先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学到身上。

我们要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清理社会上的官本位思想、习气,这样才能正本清源。

官大一级压死人,不仅是一些大学生身上的毛病,而是我们社会的角角落落都会有的现象。比如小区的保安队长在面对他的队员时,餐厅的领班在面对普通员工时,都会不自觉地打官腔、耍官威。

▲不允许干事称主席“学长”的聊天截图

▲不允许干事称主席“学长”的聊天截图

大至国家,小至公司、学校,科层制总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上下级之间只应该是社会分工与职责的不同,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居上位者不必趾高气昂,居下位者也不必卑躬屈膝。这是理想的状态。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分野或许永远存在,但管理不等于耍官威,爱耍官威的绝不是好的管理者。这种思想需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培养,因为将来各行各业的领导者都会从他们中间涌现。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也就是说,如果一名管理者能把事办成,他自然就会赢得权威。而爱耍官威的管理者,则搞颠倒了主次,误以为管理就是抬升自己、贬低他人。

戒掉大学生身上的官气,学生会、学生社团要有正事可干

这也告诉我们,要想戒掉大学生身上的官气,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有正事可干。

目前有些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着力纠正。比如10月6日,北大清华等四十一所高校学生会联合发起“学生干部自律公约”,表示坚决反对“官”本位思想。据媒体报道,山东大学学生会的做法是,日常没有“主席”与“部长”的称呼,只有“学兄”“学姐”。

表态可以有,纠正称呼也可以有,但学生会、学生社团要回归本位最重要的不是鼓励无私奉献,而是要让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有所收获。

现实中,学生会活跃度最高的时候就是竞选的时候,选完之后职位一分便沉寂下来。这就意味着学生干部的职位比工作更重要,当然会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必须承认人都是有私心的,一个人在繁忙的学业中抽出时间从事学生服务工作,一定是有所求的。与其鼓励不现实的“默默无闻”,不如给予公开透明的回报。当然,一切要以实际工作成效为考核,打分的应该是全体同学。

编辑:新吾 实习生:邓海滢

责任编辑:余鹏飞

中国博士留学生下毒杀同胞 受害人:他心理阴暗 “人狗矛盾”几时休?专家:根子还在人身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