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交通信号配时中心
前几天,公安部交管局关于深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警务机制改革现场会在杭州召开。杭州交警在运用城市大脑深化现代警务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得到与会嘉宾的点赞。这其中利用人工智能+交通,实现“AI信号灯”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
人工智能是怎样控制交通信号灯的?相比传统方式它能让马路更畅通吗?昨天,钱江晚报记者来到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探访“AI信号灯”的秘密。
文晖路上的这个中心
调控近2000个路口
文晖路上的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大楼里,民警于力敏正和同事们在探讨早高峰市区道路的红绿灯配时方案。在这个一百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布满了几十台电脑和各种控制台。正中间的大屏显示器上,不断刷新着当前市区实时路况。哪里堵车,哪里有事故,系统会自动提示报警。
这里是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交通信号配时中心,今年4月成立,它负责着杭州市区近2000个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调控和优化工作。
于力敏带着记者来到大屏幕前,左侧的“警情处置”一栏中突然亮出报警提示:同协路德胜路口北向南方向有堵情。
“城市大脑对路口和匝道通行效率每两分钟检测一次,我们通过道路历史平均车流量,对各个路段设置了一个阈值,当道路车流量超过阈值时会自动报警。”于力敏随即打开视频监控画面。
监控画面中,同协路北向南方向的直行车流在不断增加。“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道路实际情况进行人工干预调整红绿灯时长,在调整后城市大脑将不断评估效果,如果堵情没有缓解,它还会持续报警。”
目前,整个配时团队对城市大脑日均2000起以上的报警实时监测,及时有效调整信号配时方案,实现报警消红变绿,改变以往通过人工发现问题的被动、迟缓局面。
AI信号灯掌管59个高架匝道
它还有自主学习的本领
在此基础上,杭州交警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试点建成了人工智能信号灯(AI红绿灯)。
于力敏带着钱报记者来到屋内一角,电脑屏幕前显示着杭城几条主要高架快速路的通行状况。“今年9月,我们率先在高架道路上试行AI信号灯,目前已在59个高架匝道应用。”工作人员点开上塘高架文晖路口的上匝道画面。
此时早高峰刚过,此处匝道上的两条车道内,等待上高架的车辆正在有序通行。系统显示,此时文晖路上匝道的配时方案为:两条车道各有17秒的绿灯通行时间,按照先后顺序放行车辆,再是统一红灯等待10秒,构成一个循环。“当遇到早晚高峰时,AI信号灯会根据匝道及高架整体车流量,自动形成一个红绿灯时长分配方案并自动控制。比如早上8点多,为了缓解文晖路和上塘路地面通行压力,这个匝道就自动变成两个车道各17秒绿灯交替放行。”
更高级的是,AI信号灯还具备“自主学习”的本领。
“它能通过2分钟、4分钟、6分钟的不断学习、反馈及自我评价,自动找出主线和匝道最均衡、最适合的时间及流量配比方案。如果人工干预的方案效果比人工智能推荐方案好,AI也会记录这种‘经验’,下次遇到问题时优先采用。”
杭州地面主要道路
已布局AI信号灯基础设施
交通配时应用人工智能后,道路更通畅了吗?
经前后对比评估,配时中心启用后,在城市大脑的辅助下,环城北路莫干山路口通行速度提升7%,环城北路中山路口速度提升8%,丁桥区块(丁兰路、临丁路)平均行程时间缩短3.5分钟,余杭西湖交界处的文一西路高峰延误降低5%。夜间主干道均速提升11%。
而更为智能的AI信号灯,则为杭城几条主要高架道路带来便捷通行。于警官介绍,目前杭州高架主线流速基本维持在50公里/小时左右,通行能力稳步提升。
既然AI信号灯效果很好,能否扩大应用范围,普及到地面道路呢?
杭州交警部门表示,AI信号灯目前还在试点阶段,地面道路场景比高架匝道要复杂得多,AI信号灯还需要不断学习完善。
但交通领域融合人工智能已是大趋势,“目前交警部门已经在地面主要道路布局AI信号灯基础设施,等将来条件成熟后,地面道路红绿灯或许也能实现人工智能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