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得益于产业链、供应链恢复及政策支持,国内汽车产销持续向好,也带动汽车制造业回暖。8月2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汽车制造业利润与营收降幅进一步收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供应链稳定、生产恢复、销售提升,今年三、四季度汽车制造业营收和利润将进一步向好。
同比降幅持续收窄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汽车制造业营收4.87万亿元,同比下降0.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为6.4%;汽车制造业利润为2739.4亿元,同比下降14.4%,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5.6%。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汽车制造业营收与利润下滑,一方面是今年上半年汽车生产节奏被打乱,另一方面也与原材料成本上涨有关。
今年3月开始,受供应链紧张和疫情影响,国内车企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部分车企出现减产或停产情况,并一直延续到4月。其中,长春、上海等地汽车产业链企业不同程度停产减产,而这些供应链企业“停摆”也影响到整车企业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几乎均在上海及周边设厂,规模较大的供应商约千家,微型供应商达2万多家。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别下降46.1%和47.6%。同时,今年4月国内制造业利润下降22.4%,其中仅汽车制造业一项便将整体制造业利润拉低6.7个百分点。
产销量下滑的同时,上游原材料涨价也让汽车制造业承压。数据显示,今年碳酸锂价格一度飙升至51.5万元/吨,一年多时间涨幅超过10倍。此外,今年3月以来,钯金的现货价格涨幅一度超过5%,最高涨至3173美元/盎司,年内涨幅超过65%。同时,铜、铝等燃油车主要使用的金属价格也增长明显,其中4月12日铜的现货价格涨至7.38万元/吨,月涨幅达2.27%。本田首席财务官高畠竹内表示:“我们通常通过内部努力削减成本来消化成本上涨,但如今涨幅太大,已无法消化。”
尽管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前7个月汽车制造业的营收和利润仍处下滑区间,但随着车企生产和销售逐渐恢复,汽车制造业的营收和利润降幅已持续收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汽车制造业营收降幅相比前6个月收窄3.9个百分点,利润降幅相比前6个月收窄11.1个百分点。其中,7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7.8%,环比增长30.1个百分点,为国内制造业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今年7月长三角和东北地区工业企业的利润降幅环比明显收窄,7月销售利润率已回升到7.7%的良好状态。
利好政策“组合拳”成效显现
汽车制造业营收、利润降幅双收窄的背后,除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外,一套利好政策“组合拳”也拉动车市回暖,并进一步提升汽车制造业营收与利润“回血”。
今年4月中旬以来,各主管部门采取一系列畅通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措施,将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国内车市开始出现回暖迹象。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5个省市推出汽车消费支持政策,覆盖广东省、山东省、湖北省、海南省、吉林省等,补贴金额共计上亿元。同时,今年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提出,为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对购置日期在今年6月1日-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提振效果立竿见影。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新政实施一个月,全国共减征车辆购置税71亿元,减征车辆达109.7万辆。乘联会方面表示:“此前,乘联会预计今年国内乘用车零售量为1900万辆,但随着购置税优惠等诸多新政策实施,今年国内乘用车零售量有望达2100万辆,将有1000多万辆乘用车享受政策优惠,出政策比没出政策预计增量达到200万辆左右。”
相继实施的利好政策,让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崔东树表示:“6-7月得益于产业链、供应链持续恢复以及减免车辆购置税政策提振消费需求等有利因素,车企生产销售持续回升,营收也实现较快增长。”数据显示,今年6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环比增长43.5%,环比增速创近六年同期历史最高值。其中,豪华车零售量为31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74%;自主品牌零售量为81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31%;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82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47%。
此外,原材料价格回落也有望缓解汽车制造压力。今年6月24日,国产六氟磷酸锂价格为26.25万元/吨,相较今年初最高时超50万元/吨以上的价格跌幅近半。同时,包括铜、铝、锌、镍、铅在内的金属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近期部分原材料价格有所下调利好车企,也有望缓解利润压力。”陈士华表示,随着产业链、供应链持续恢复,减免车辆购置税政策提振消费需求等有利因素,未来汽车行业利润将持续回升。
北京商报记者刘洋刘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