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公司想要变慢
陈白
人们对张一鸣卸任字节跳动CEO消息的震惊,很快就被5月20日这一天众多的热搜新闻冲淡。当然,这些年人们也逐渐熟悉,互联网企业家们“退居二线”的抉择。就在不久之前,中国互联网界新生力量的另一极——电商拼多多的掌门人黄峥也宣布离开公司掌舵位置。
张一鸣对卸任的解释是,今年希望公司从某种程度上心态能够放缓下来,一方面避免短期业务焦虑的包袱,另一方面不带固定预期地对未来有开阔的想象,有更长远的目标。而他的打算是,计划“相对专注学习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
这依然会让人联想起黄峥的告别——在股东信中,黄峥说,我意识到这种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是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的。要改变就必须在更底层、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
但如果我们拉长时间的维度,从企业家的代际变革来看,一些巨大的差异其实已经出现:相信70、80后的数字世界移民们都有记忆,在BAT尚如同字节跳动和拼多多这样成立才八九年的风华正茂之时,这些企业家毫无疑问是跑得最快的人,在各个场合都能够听到他们对于商业世界变化的判断。
后来,我们更多只能从一些内部讲话中窥见互联网新巨头掌门人的关注点变化。他们是如此静默,以至于依然坚持在饭否表达的王兴显得分外另类;再后来,他们干脆选择离开舞台中央。
企业家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企业面临的环境的变化。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疫情之后,全球加速拥抱数字化的另一面是这个曾经的比特荒野已经变得人潮涌动、分外拥挤。这也直接意味着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增长红利已经基本见顶,而所有可能进行“互联网+”的传统领域基本已经被瓜分完毕,没有了高速增长的想象空间,支撑市值的塔基就开始出现裂痕。
从今年互联网巨头们的财报来看,应对这种裂痕的转型也在发生。从以往toC层面的争抢转向toB层面的布局,云计算、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这些相对来说更重的领域成为了一致选择。
当然,在数年前,站在toB门口的互联网公司们一度也心潮澎湃认为这将是如同C端一般可以尽情驰骋的广阔平原。但从工业到农业领域的产业逻辑,正在让互联网公司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全新的山地世界,烧钱解决的问题非常有限,每一步进展可能都意味着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脚踏实地的研发。
但这些也仅仅只是产业层面的变化,在市场之外的变局或许更为重要。当互联网公司从曾经的颠覆创新者转变为如今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者,他们的每一次产品更新、版本迭代都意味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这些科技巨头们来说,如何为自己的影响力承担责任,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公司下一步的核心命题所在。
这种压力当然首先来自于外界,科技和科技资本的“双刃剑”正在被重估。当996驱动了一整代焦虑的年轻人、当人们开始反思越来越快的算法里的阴影,当我们开始怀疑云端的交流是否正在消解我们的社会资本,当平台以便利之名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无远弗届,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开铡,显然只会是大幕的开始。
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对于当下的互联网企业家们来说,真正的挑战也在于此:此前所习惯的烧钱跑马圈地打法已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相比变快,如何变慢才是更重要的挑战。
有人说,在数字时代,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逻辑重做一遍。但事实的真相可能是,如今正在被重做的,恰恰是互联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