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小昭
[近年来,浙江工业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方向演进的过程中,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工业的升级又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堪称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的“任督二脉”。]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到转型升级新阶段,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区域竞争的重要发力点。
近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会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召开,浙江省、河北省(雄安新区)、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6个试点省市被授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牌匾,正式启动试验区创建工作。
会议发布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要求各试验区结合各自优势和结构转型特点,在数字经济要素流通机制、新型生产关系、要素资源配置、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等方面开展大胆探索,充分释放新动能。
会议还强调,各试验区把握先机,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着力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标杆,做强做大数字经济,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从上述试点省份的区域分布来看,涵盖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海峡西岸几大城市群。从产业发展来看,试点省份也都颇具代表性。
比如,浙江是数字经济的先发地。2003年,浙江启动了“数字浙江”的建设;2017年,浙江提出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2018年,浙江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制定实施。
近年来,浙江工业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方向演进的过程中,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工业的升级又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堪称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的“任督二脉”。
其中,省会杭州是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龙头。21世纪初,杭州着眼产业变革趋势,提出“天堂硅谷”战略;2014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实施信息经济“一号工程”;2018年适时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其发达的信息服务业服务的是整个浙江的制造业。同时,杭州虽然在数字服务业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数字服务业以外的领域不尽如人意。对杭州而言,以数字服务业带动数字制造业发展是一个重要方向。
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数字经济也十分突出。广东是全国信息通信产业大省,2017年,广东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36076.9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完成增加值8108.1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4.52%;累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9317.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智能终端产业领先全国,华为、OPPO、vivo三家品牌出货量占据国产手机前三名,市场份额达54%。这些都为广东的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广东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受到很大冲击,自此开始大力转型升级。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战略下,企业纷纷加大了研发投入,可以说是调整最早、力度最大,因此广东这几年创新驱动的成效逐渐显现。
同样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因其发达的民营经济带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福建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70%,贡献了70%以上的科技成果。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9%,数字经济总量占GDP近40%。
此外,福建的两个中心城市厦门、福州近年来信息经济发展颇具特点。例如,厦门的经济总量虽然不大,去年GDP仅位列全国第46位,但今年厦门的百强互联网企业达到5家,包括美图、4399等,集聚态势十分明显。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福建的纺织、服装等轻工产业十分突出,当前这些产业正面临加快转型升级的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河北为代表的传统重化产业省份,目前也都在加快转型升级。河北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等,传统产业基础十分雄厚,这些传统行业更需要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同时,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可以充分利用京津的高教与创新资源,打造北方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
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河北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大智移云”的指导意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2018年,河北省数字经济规模为10452亿元,占GDP比重从25%扩大到29%,数字经济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西部省份同样在数字经济领域发力。比如四川作为上述试点省份之一,其数字经济具有很大优势。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全省“5+1”产业的重要内容,四川还是全国四大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软件、信息安全、计算机及芯片等信息产业基础雄厚,初步形成了以“芯、屏、端、软、智、网”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今年有望突破万亿规模。
同时,四川也是资源大省、科教大省和人口大省,拥有电子科大、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129所,人才储备丰富,创新潜力巨大,其中软件从业人员30余万。
重庆是中西部第一经济大市,也是中西部第一大工业城市。从产业结构分析,近年来重庆经济快速增长与工业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密不可分。尤其是“6+1”支柱行业汽车、电子、装备、化医、消费品、材料和能源的快速增长,使得重庆在中西部各省份中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这也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目前,重庆正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
目前,全市已聚集3000多家大数据智能化企业,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重庆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创新主攻方向,推动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实施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
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重庆的科创活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截至2018年底,重庆高新技术企业2504家,这一数据在全国位列第14位,在中西部地区位列武汉和成都(两市都突破了3000家)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