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李楠
7月26日,微众银行在深圳举办了首届金融科技开放日活动,聚焦点在开源创新,活动内容主要与技术相关。
身为银行却主谈技术,与其基因相关。微众银行是国内首家民营银行,正式成立于2014年12月,由腾讯、百业源和立业等多家企业发起,腾讯持股30%。对它一般还有一种称呼,就是互联网银行。与之类似的,还有阿里系的网商银行、小米系的新网银行等。
科技发展迅速推动了诸多产业的变革,给社会带来全面影响。从互联网+,到AI+,一个个风口涌现,乘风而上者崛起,默然不动者便有了落后的风险乃至于生存的忧虑。趋势不可逆转,唯有顺势而为。对银行业来说,也是如此。
在微众银行的活动中,其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先后登台发言,论述了微众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所做尝试,以及微众银行在开源生态方面的战略。会后,马智涛接受新浪科技等媒体采访,进一步阐述微众银行在技术开源方面的想法。
对微众银行而言,“银行”是其根本。但在活动中,反复强调的是“科技”。这对应了出一种趋势,随着近些年互联网银行的兴起,以及传统银行不断加强科技投入,银行们应会呈现越来越多科技企业的特点。
为何做开源?
在马智涛看来,银行作为第一代科技公司,应该走在人类数字化的最前面。做开源,是基于一些判断。
马智涛提到,在技术层面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过去集中式的技术逐步被分布式的技术所取代。同时,如区跨链等新一代前沿技术变得愈加成熟,已经可以支撑商业应用,进而有机会推进商业模式上的转变,由从原来的资源集中偏向垄断的发展模式,逐渐倾向于更公平、更均衡的发展模式。微众银行将其称为“分布式商业模式”。
据他描述,在这一新的商业模式中,资源会在合作伙伴之间高度共享,协作规则将会越来越透明;其合作机制是松散耦合的方式,任何一个参与方都可以被其他的参与方替代;参与方之间的协同会通过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协同机制,可以很好地支持跨国界的合作。
基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微众银行认为应当思考其在未来商业形态下的定位。此前,银行在其商业生态中处在一个比较有话语权的中心地位,而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更多话语权向互联网平台转移。银行要转变角色,微众银行找到的方向,“是作为自己生态圈基础设施提供者”。
“我们不指望我们自身可以完成所有的事情,我们会联合很多生态圈中的合作伙伴,一些带有场景、有数据、有用户,以及强大触达能力的互联网平台是我们的合作对象。传统的金融机构资本实力雄厚,有强大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及丰富的金融产品,这也是我们的合作对象。”
马智涛称,微众银行将在当中发挥连接作用,聚焦在产品信息、数据分析以及科技平台能力方面。而开源开放,可以给企业赢得更多机遇。
马智涛表示,微众银行推出一系列的开源能力,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实施标准。通过对科技能力开源,让更多人使用并获得其反馈,如哪些功能不完善,哪些需要加强,这对微众银行自身的业务发展有利。与此同时,一旦开源的技术成为了行业的实施标准,合作伙伴就会变得很多,商机也就来了。
日前,人民网与微众银行共同推出“人民版权”平台,双方将在线上原创内容的版权保护方面进行长期合作,实现数字版权确权、监测、侵权取证、诉讼的全流程线上化和自动化。这种合作,看起来与传统的银行直接业务无关,不过马智涛认为,未来IP也是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而版权离不开金融服务,微众银行切入类似合作,在他看来“顺理成章”。
“作为一个基础设施提供方,我们追求也不是一个短期的利益,更希望是一个长期的生态中,我们能够在当中分享到一些成果。”开源开放,意味着更多机遇。微众银行宣布金融科技全面开源。
3O开放战略
关于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微众银行总结了“3O战略”.
一是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通过API、SDK和H5等嵌入模式,把银行能力嵌入到合作方中,建立环绕自身的生态圈;二是开放创新(Open Innovation),银行把自身积累的科技能力通过开源、软件授权的方式赋能于合作伙伴,使其建立与自身类似的生态;三是开放协作(Open Collaboration),分布式商业需要多方参与,银行需要思考如何连同合作伙伴跨业界、跨产业、跨机构的开展联合创新。通过技术的手段把生态打通连接,便可以形成更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
微众银行认为,一个完整的开放生态应该具备上述“3O”。马智涛表示,目前微众银行走得比较成熟的是开放平台。在开放创新方面,微众银行2017年开始推动开源,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在开放协作方面,微众银行有一些尝试,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走上成熟,有更多的参与者进来。
活动中,微众银行还启动了首届金融科技高校技术大赛,发布微众金融科技加速器“We加速”以及微众银行开源版图上的10款应用及组件。
具体而言,在AI领域,微众银行介绍了其泛机器人AI技术、新一代联邦学习技术FATE开源平台、金融AI广告应用以及AI资管的应用;在区块链领域,微众银行外披露区块链开源版图、实体身份标识与可信数据解决方案WeIdentity、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事件驱动架构WeEvent等;在分布式架构及大数据等领域,微众银行发布了微众金融科技沙盒FinTech Sandbox、纯线上银行核心系统架构理念“微核心”等一系列分布式商业开放平台的应用与解决方案。
关于“We加速”,其定位为微众银行“3O开放银行体系”建设的“连接器”,依托微众银行的平台和技术,借助微众银行生态圈资源,招募创新企业,助推其成长。分贝通、亦笔科技、ADVANCE.AI、中农普惠、行云全球汇、车300、云帐房为首批入营的7家企业。
银行向科技倾斜
互联网银行诞生之初,因为背靠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受到多方关注。它们是银行,也有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基因,展现不同于传统银行的特点。就微众银行而言,对科技的重视成为鲜明特征。
在2018年,微众银行研发投入9.8亿元,同年实现营收100.3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到9.8%。马智涛展示的数据显示,2018年微众银行总的IT投入占营收比例达14.8%,而全球银行与金融服务行业中,IT投入占营收比例的平均值为7.3%。微众银行IT人员在整体员工占比为54%,而上市银行这一比例在1%到8%之间。
此外,微众银行在2018年强化了科技团队和组织,新成立分布式商业科技和人工智能两个单元。2018年全球银行发明专利排行榜中,微众银行排名第五。至2019年6月底,微众银行累积提交科技专利数量达道675项。
这些科技研发投入的具体效益没有明确数据,不过马智涛向新浪科技表示,在金融科技的应用上有一个涉及五方面的黄金定律,如果不清楚这五方面的好处,那么项目就可能被否掉。概括起来,这五个方面是:必须提高运作效率,改进用户体验,能够支持放量、支持海量业务规模,降低成本,帮助控制风险。
据微众银行2018年年报,截至2018年末,其资产达2200亿元,相比年初增长169%。2018年,微众银行实现净利润达24.7亿元,同比增长71%。
科技改变银行业,麦肯锡此前报告指出,数字银行的扩张,正迅速夺取传统银行服务的市占率,加上Facebook、苹果等科技公司纷纷进攻金融服务,亚洲银行将面临挑战,若不开始透过科技做出改变,营运效率不彰的银行,恐将面临消失的威胁。
在大的趋势下,传统银行也逐步加大对科技的重视与投入。据北京商报报道,2018年平安银行IT资本性支出25.75亿元,同比增长82%;2018年末,该行科技人力较上年末增长超过44%。招商银行2018年信息科技投入65.02亿元,同比增长35.17%,是该行营业收入的2.78%。
招商银行还明确表示,2019年研发和科技投入将提升到集团营收的3.5%。邮储银行董事长表示,每年将拿出营业收入的3%左右投入到信息科技领域。
毕马威中国发布的《2018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提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金融和科技发展正在融合。特别在传统银行业,金融科技的力量不可忽视,金融科技能有效提供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便捷性和安全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各大银行都力求通过发展金融科技实现弯道超车。
这是机遇也是挑战。银行所扮演的角色向科技公司倾斜,而在科技影响下,用户能获取怎样的益处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