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 微众银行马智涛:分布式技术催生分布式商业

日期:07-26
微众银行马智涛专利

微众银行副行长及首席信息官马智涛

微众银行副行长及首席信息官马智涛

新浪科技讯 7月26日上午消息,微众银行在深圳举办主题为“源·生——开源无限,助力开放创新生生不息”的首届金融科技开放日,微众银行副行长及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做开场发言,论述了关于行业的思考以及微众银行的战略。

近些年来,分布式技术走向成熟,分布式架构成为主流,区块链技术应用涌现,而技术变革推动商业模式转变。马智涛提到,未来商业会从资源集中垄断的模式转变为更公平的模式,微众银行将其称之为分布式商业。这一商业生态的特点,包括多方参与、共享资源、模式透明、松散耦合、智能协同、跨越国界等。

在马智涛看来,这种分布式商业并不遥远,共享商业便已经具备分布式商业的部分特征。举例而言,Airbnb、美团等企业身上便有所体现。不过在共享商业中,参与方或者商户受平台资源分配限制,而在分布式商业中,技术平台将取代共享平台成为中间桥梁,最终走向对等的合作模式。

展望未来,马智涛认为银行需要重新考虑自身扮演的角色。在过去,是以银行为中心的,以产品和流程为导向的封闭生态。在未来,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而银行成为基础设施提供者的开放生态。

马智涛提到,微众银行的战略定位为“连接众力”,并介绍了微众银行“3O”开放银行战略,即Open Platform,开放平台;Open Innovation,开放创新;Open Collaboration,开放协作,由此可实现自我创新、赋能合作伙伴创新、跨机构协同创新等。

另据介绍,截至2018年12月底,微众银行IT投入与营收的比例为14.8%,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9.8%,而全球银行与金融服务行业中,IT投入占营收比例的平均值为7.3%。微众银行IT人员在整体员工占比为54%,而上市银行这一比例在1%到8%之间。

2018年全球银行发明专利排行榜中,微众银行排名第五。至2019年6月底,微众银行累积提交科技专利数量为675项。(李楠)

以下为微众银行马智涛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非常欢迎各位来到首届微众银行金融开放日,今天这个场地比较小,有一些朋友跟我说你们一票难求。虽然我们不是办演唱会,没想到我们的票这么受欢迎。

我们今天的主题环绕微众银行在金融科技所做的尝试,以及跟大家分享我们后面工作开展的思路。很多同业朋友们听到我们要办金融开放日,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们作为一家银行,为什么要办金融科技开放日?

第二个问题,我们今天的主题很大一部分会谈到开源,他们问到为什么一家银行要推进开源,为什么要强调开源?

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他们问我为什么突然改变画风?以前经常是蓝色,今天居然用绿色的竹林,到底什么原因?

希望我接下来的分享可以为大家解答这三个疑问。

首先,谈谈我们对未来的预判。科技,一直是我们人类文明进步非常重要的动力,科技的进步会推动我们商业模式的转变,商业模式的转变会推动我们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我们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的?我们要看一些趋势。在技术层面,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过去集中式的技术逐步被分布式的技术所取代。就像我们微众银行在四年多以前成立时,我们决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基于分布式架构搭建我们新一代银行体系。效果是显著的证明我们分布式技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很多新一代的前沿技术现在变得越来越成熟,如区块链技术,过去几年我们的演变到了一个点,可以支撑我们商业的应用。有了这个基础,我们认为有机会推进我们在商业模式上的转变,我们非常相信未来我们商业模式会从原来的资源集中偏向垄断的发展模式,倾向于更公平、更均衡的发展模式,我们称之为分布式商业。

在分布式商业的生态中有几方面的特性,这是商业联盟的模式,有多方参与。资源会在合作伙伴之间高度共享,协作规则将会越来越透明。这种合作机制是松散耦合的方式,任何一个参与方都可以被其他的参与方替代。参与方之间的协同会通过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协同机制,未来随着我们跨地域、跨国界的合作,这种模式可以很好的支持我们跨国界的合作。我们把这种商业模式称之为“分布式商业模式”。

这是一个很遥远的未来吗?不见得,我们看到市场上有很多分布式商业的雏形陆续出现。在出行环节、短租场景和外卖场景中,我们看到分布式商业的雏形,我们称之为“共享商业模式”。这是不是我们的终极模式?不见得,在我们目前看到的模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集中式平台运营方”运作整个模式。我们相信随着未来的科技发展,这种中心化的运营角色也会被技术平台所替代。这是我们刚刚所说的分布式商业模式。在终极模式之下,我们合作方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对等、更加公平。

我们作为一家银行,在我们预判的未来中应该如何思考未来商业形态下的定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需要把过去作为资金流主导方,过去的银行是站在一个比较有话语权的位置上,把自身放在中心化的角色上。这可能是过去的一种形态造成的对银行比较突出的优势。银行可以主导很多流程、产品设计,其他的产品方更多是环绕着银行的生态在转。随着我们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在更多的话语权掌握在拥有更良好体验的互联网平台上,他们有流量、有丰富的数据资源。

我们作为一家银行,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真正服务好客户为出发点,跟未来生态圈的合作方开展更紧密的合作。我们认为在未来的生态中,金融服务方特别是银行还是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银行提供了金融服务还是在这个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参与者,还是需要监管。我们认为银行的角色并不会被取代,但是它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在未来生态体系中要发挥什么价值,我们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方向,是作为自己生态圈基础设施提供者的角色。这是我们微众银行从一开始在战略定位上确立的方向。我们不指望我们自身可以完成所有的事情,我们会联合很多生态圈中的合作伙伴,一些带有场景、有数据、有用户,以及强大触达能力的互联网平台是我们的合作对象。传统的金融机构资本实力雄厚,有强大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及丰富的金融产品,这也是我们的合作对象。我们在当中发挥连接作用,聚焦在产品信息、数据分析以及科技平台能力方面。我们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服务更好以前没有被传统金融服务好的客群——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这个目的从我们微众银行成立以来一直没有改变。

在基于我们自身的实践中,总结了对于未来银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开放战略,我们用“3O”作为总结。

一是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这是行业普遍解读的行业银行的定位,通过API、SDK和H5嵌入模式,我们把银行能力嵌入到合作方中。除了开放平台外,我们作为开放的战略,还有两个层面的开放是我们必须充分思考的。

二是开放创新(Open Innovation),这是我们看到国际发展一个重要的趋势。把自身积累的科技能力通过开源、软件授权的方式帮助行业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

三是开放协作(Open Collaboration),到最后分布式商业需要多方参与,我们如何连同合作伙伴跨业界、跨产业、跨机构的开展联合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解读“3O”:

开放平台,银行应该把能力开放出来,建立环绕自身的生态圈,这是相对中心化的定位。

开放创新,把你的能力开放给你的合作伙伴,让他能够建立起一个跟你类似的生态。

开放协作,把生态通过技术的手段把它打通连接起来,形成更有生命力、更蓬勃的生态环境。

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开放战略应该具备“3O”。今天谈到开源,开放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我们在全球参与开源的情况,这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平台GitHub上的报告,我们看到前十位参与开源的企业,从排名的角度是通过企业中参与开源的员工数目进行排名,这个报告是分开的。昨天我跟同事看这个报告时提出一个疑问,这个对不对?看到前十位所有的机构,不管是企业还是院校,都是美国的。参与最多的是微软,微软有7700人在贡献开源代码,在名单中并没有金融机构,全都是美国的企业。我第一眼看到有点意料之外,但确实看到开源生态中金融机构的参与度,以及中国科技企业的参与度还是不够的。我们看到我们的BAT很积极的开源,对比西方国家,参与度还有提升的空间。当中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排名第一的微软通过他拥抱开源的战略转变,过去几年的业务还是看到突飞猛进的效果。过去他们是相对封闭的,一旦走向开源之路,成效非常明显。

我们认为银行作为第一代科技公司,走在人类的数字化最前面的应该是银行。在过去银行体系中,同质化的竞争非常严重,由于过去银行是站在非常中心的位置上,很多时候产品越走越同质,很多银行把科技看成非核心生产力,所以很多业务选择了外包。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上,由于历史背景,银行的经营效果是非常好的。未来的商业模式、商业生态,如果我们不做这种改变会面临非常巨大的挑战。未来的生态圈中,讲究的是越来越多跨业界的整合,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做差异化的竞争。科技的技术变得非常重要。只有真正把科研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上,保证创新,才能在新的时代下、新的生态环境下,银行依旧能占有比较积极的位置。

跟大家分享一些数据,微众银行在科研方面一直坚定不移的做一些我们觉得应有的投入。我们对比业界的数据,我们在IT投入方面对比全球银行同业,占我们营收比率,去年我们IT总投入占14.8%,其中研发投入是9.8%,两个数据都比我们国际同业高。国际同业全IT投入大概占营收比率的7.3%,这是Gartner权威报告的数据,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在IT人员方面,科技最重要的是人才。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人员投入,IT人员占比大概是1-8%,微众一直在50%以上,目前我们有54%的员工从事科技方面的工作。不含风险、运营等领域,他们参与了很多数据分析工作的同事。算上这些,我们比率会更高。

我们的专利情况,2018年我们排在全球银行专利申请榜单第五位,排在我们前面的是美国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摩根大通。我们看到这个结果非常意外,作为一家小行,没想到专利申请上排名这么靠前。今年上半年我们在科技方面的增长,到去年年底,我们专利数翻了一倍,总申请专利件数超过675件。可以看出我们在科技投入方面下了非常大的角色。

除了科研投入方面,我们也属于拥抱开源,我们开始成立银行时用了很多开源技术搭建我们银行的科技平台。我们坚信投入开源、拥抱开源、贡献开源是我们未来支持开放创新战略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2017年开始,我们投入资源参与开源工作。我们牵头正式开源的平台是区块链底层BCOS。2017年底,我们在深圳发起成立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我们通过联盟平台成立了开源工作组,推出金融增强版的FISCO BCOS底层平台。这段时间我们观察到全行业中区块链的发展非常蓬勃,我们FISCO BCOS平台已经成为国产平台中的主流。最近在工信部举办的区块链大赛,最终获奖的11个项目中,其中用了FISCO BCOS底层平台搭建应用的占4个,是最大的单一区块链底层平台。这是第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开源的魅力,一旦把源代码放出去,你就能发挥市场的创意,有很多开发者基于你的平台做创新的应用。我们已知的用FISCO BCOS搭建的应用超过300多个,这是我们知道的数量,还有很多是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下载了我们的源代码开始做应用开发。基于参与开源的体验,让我们更有信心,我们要继续拥抱好开源战略。2017年之后,我们陆陆续续把很多能力和更多的开源发布给全社会。今天是非常重要的日子,我们将会有一系列的科技能力在今天正式对外发布。

环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杨强教授带领之下,我们搭建了联邦学习平台FedAI,它走向开源,贡献给Linux开源社区。这是分布式计算存储引擎,我们也把它开源了。前面谈到FISCO BCOS作为区块链底层,在区块链底层之上我们提供了很多商业化组件,WeIdentity是身份管理的框架。在未来隐私保护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之下,我们认为这是不可或缺的体系,确保数据的可信,保护数据隐私。WeEvent是分布式事件驱动框架,我们认为物跟物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非常重要,基于区块链的事件驱动开发框架也会大力驱动5G、IoT应用落地。过去,区块链的应用有很多吐槽抱怨,说开发技术含量太高、门槛太高,我们发布了WeBASE工具,让区块链的开发变得更容易、更加可视化、更加可管理。

在云计算领域,在我们银行平台搭建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把很多能力产品化。WeCMDB,这是我们科技体系中最核心的基础大包围技术方案进行开源。我们分布式架构框架管理体系WeCube,我们把它作为开源解决方案贡献给社区。

在大数据领域,大数据是门槛非常高的领域,我们提供完整的大数据套件WeDataSphere、Linkis(任意桥)和Scriptis(意书),让大家更方便的连接技术,把探索、分析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可视化。

这是今天下午分论坛为大家做的深入分享,今天下午总共有四个分论坛。第一个是AI分论坛,我们AI团队会给大家分享我们在AI生态圈的布局,并且会在我们智能客服、AI营销、AI资管等领域的思考和解决方案,为大家做分享报告。很重要的是我们联邦学习平台FedAI会为大家做深入的解读。第二个是区块链分论坛,我们会介绍刚刚提到的开源组件,我们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已经成型的案例及解决方案?第三个分论坛是开放平台,我们会聚焦自身分公司开放平台的介绍,也会把我们的思考以及未来银行如何逐步从现在的大核心走向微核心,就我们的演变做一点分享,也会跟大家介绍WeDataSphere、WeCube还有FinTech Sandbox这并不是监管的“沙箱”,是我们借鉴监管沙箱,我们希望把我们的能力放在独立的环境中,让我们生态合作伙伴、银行同业可以来到我们平台体验我们的科技组件,甚至做开发,把自身的解决方案凝结到我们提供的科技能力上。第四个分论坛,我们会正式发布我们的加速器,社会上有很多初创企业聚焦在金融科技领域,往往他们所需要的资源不见得是资金,很多时候他们缺的是技术的力量。我们希望通过跟微众银行加速器的合作,能够帮助初创公司掌握更多的科技能力,不需要重复造轮,他们可以通过我们提供的组件开展他们的业务。

最后,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解答一开始谈到的第三个问题,有人问为什么我们选择绿色的竹林作为今天大会的主题背景。这绝对不是我个人单纯的喜好,竹林看上去挺舒服的,更重要的是因为竹子本身的寓意,在竹子成长的前几年,它的成长速度不见得很快,也可能是非常慢的。一旦破土后,它的成长速度会非常快。我们希望微众银行成立快五年时间,我们积累的科技能力很多时候不见得外界有太多的了解,我们希望通过今天FinTech Day,可以把科技能力向我们的同业、合作伙伴展示。希望我们的科技能力最终能够让我们金融科技在我们业界得到更普及的应用。最后促进我们行业蓬勃发展。就像竹子一样,厚积薄发,生生不息。

谢谢各位!

直击 玖富集团递交招股书:一季度净收入12.04亿元 美媒:苹果供应商计划在下半年生产7500万部新iPhone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