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威如:我在阿里巴巴观察到的两个未来趋势

日期:04-13
陈威如产业互联网数字化

机器网 www.shi-fen.com

阿里巴巴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湖畔大学教授陈威如认为,未来5~10年,在数字化及可视化基础上的管理创新,尤其值得关注。比如说,上班不用打卡了,因为老板知道员工在干什么、有没有为公司创造价值。

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崔鹏

编辑丨齐介仑

图片来源丨中企图库

4月13日,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木兰汇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全球木兰论坛暨2019(第十一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阿里巴巴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湖畔大学教授陈威如阐述了自己在阿里巴巴观察到的两个重要未来趋势。

“第一个是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升级,第二个是物理社会的一种管理创新。”陈威如认为,中国整个产业链条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突破空间,其中就包括了当下趋热的“产业互联网”话题。

自从去年腾讯“930”大调整之后,产业互联网相关领域备受社会各个层面关注。陈威如认为,产业互联网与用户熟知的消费互联网完全不同。

在他看来,消费互联网领域非常强调流量概念,绝大多数公司创业都需要依靠“便宜”和“补贴”,“假设我们比的就只是谁拿的流量多,流量又变得越来越贵、越来越稀有的时候,那所有的品牌商其实都活得不太好”;而产业互联网更强调“质”优先,不强调高速发展,但需要更加深入行业,“企业客户一般要求的是质量、价值,而不一定只是便宜”。

未来制造业同样会成为被科技升级深入改造的行业。陈威如用物流举例称,未来5~10年里,线下整个货的流通链路可能会开始数字化,“每一个货都能被看到,做到线上线下一盘货、统一调配的可能性”。

而科技带来的变化不仅停留在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层面,物理社会的管理模式也会产生巨大变革。

陈威如判断,未来世界会进入一个颗粒度非常细的管理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会诞生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人会非常可怜,因为他24小时都被监看着;第二种,因为你是很透明的,所以可能每一个人的差异化都能获得彰显。”

在此基础上,陈威如认为,在未来的世界里,在未来的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已经不再是一个监管角色,监管可以让机器来做,领导者应该更多扮演赋能员工的帮助者角色。

以下为阿里巴巴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湖畔大学教授陈威如在2019(第十一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的演讲内容(有删节):

我想从我在阿里观察到的未来趋势跟大家分享两个概念:第一个就是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升级,第二个是物理社会的一种管理创新。

在过去的5~10年互联网时代中,如果把整个产业链路拉开来看,在六七个环节里面,我们才走过了前面的一两个环节。

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从信息的流动开始的,目前我们已经有80%~90%的信息来自线上。

之后电商概念逐渐深入人心,零售渠道逐渐向线上发展,各行业平均来讲有差不多20%的消费的商品是从电商来购买的。

2018年,我们看到了一个叫“新零售”的概念,其实“新零售”就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然后重构。

我们回顾过去这5~10年,营销跟分销这两个环节完成了线上化然后再跟线下融合的过程。在未来的5~10年,整个价值链的其他环节里面,包括物流、包括制造、包括研发等等,也会发生线上化然后线上跟线下融合的过程。

我举一个例子来跟大家讲,譬如说,什么叫物流的线上化?大家现在网上买东西以后,可以拿出菜鸟裹裹,在上面可以看得到你的包裹现在正在哪一条高速公路、哪一个分拣中心,大概预计多久会到达你家。这其实就让我们看到了货物的流动是可视化的、可追踪的。但是毕竟这只占整个线上销售的20%左右而已,还有80%的货物还是不可视的、看不到的。

举例来讲,一个北京的消费者可能趁着促销,在网上买了6罐非常重的洗衣液,要从广州的工厂里面发出来,经过1000多公里,在24小时内送到消费者手里。但其实在这个北京消费者住处的周围,有很多超市或者杂货店都有这款洗衣液。如果你知道他们哪里有库存,能够跟它调货,可能在30分钟内就能送到你家。

为什么我们现在做不到这件事?因为线下整个货物的流通链路里面,批发商不知道他把货品销售到营销渠道、零售渠道后,到底还有多少货没有卖掉,还要再进多少货。每个杂货店老板也搞不清楚他现在库存有多少。

未来5~10年里,会不会线下整个货的流通链路也会开始数字化,每一个货都能被看到,做到线上线下一盘货、统一调配的可能性。

那么在制造方面有没有可能?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尝试着把整个生产流程进行数字化,可能开始需要78道工序,在线上做出很多模拟,找出最佳调试方法,然后再导到线下来做测试,也许可以把78道工序变成56道工序,中间就减少了25%的时间和很多成本,也会带来很多增效。

在用户比较熟悉的消费互联网领域,到目前为止,仍然比较强调流量,提供给消费者最多的一个是“便宜”,一个是“补贴”。

假设我们比的就只是谁拿的流量多,在流量变得越来越贵、越来越稀有的时候,所有品牌商其实都活得不太好。

我们预计未来的5~10年里面,整个产业链路要经过更多的数字化、互联化,让竞争更加地有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产业的互联网化逻辑可能跟过去我们观察到的消费互联网不太一样。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网络效益比较强,需要尽快把市场铺开;产业互联网可能需要先重视“质”,然后是“量”,速度上放慢一点,把它做深做透。

举例来讲,我们说产业互联网有很多是ToB的事业,企业客户一般要求的是质量、价值,而不一定只是便宜。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讲一下物理世界的管理创新。

我们所有的货物都可以可视化、数字化以后,货物的流通也都能够看得到。那么对于我们的员工,他每时每刻在做些什么事情,是不是也都能看得到?

假设你知道你的员工每天24小时在干什么,做什么事,跑到哪里去,讲什么话,创造了多少销售额跟价值,那么未来世界就会进入到一个颗粒度非常细的管理时代。这会带来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人会非常地可怜,因为他24小时都被监看着;第二种,因为你是很透明的,所以可能每一个人的差异化都能获得彰显。

譬如说,有可能大家不用上班打卡,因为老板都知道员工今天到底有没有在干事情,有没有创造价值。只要你创造价值,也不一定非得要去打卡。

所以在未来的世界里,在未来的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已经不再是一个监管角色,监管可以让机器来做。领导者应该能够帮忙和赋能,有极高的慈悲心,能够帮助他周围的员工。只有这样的领导,才会在未来受到大家的欢迎。

因此,展望未来,我觉得,当科技使得我们把很多以前看不到的事情都看得到的时候,它对于人类的影响、对于管理者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认为,在未来的5~10年里面,很值得我们大家一起关注的是管理的创新,包括心态、包括方法跟流程。

996,福报还是剥削? 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后,蔚来推优惠版电池续航升级方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