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缘何逆袭:它是中国的!它是认真的!

日期:02-08
流浪地球好莱坞包袱皮

来源: 讲故事的熊猫

就这样,在逆袭之中,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开始了!

午间场的IMAX厅,三分之二上座率。几个细节有意思,一个是隔壁有个单座以为会空掉,结果快上画时有位单身大叔压了低低的鸭舌帽坐下来。散场的时候没人鼓掌但一部分人坐着不走。走出影院的时候前面有一个三口之家,爸爸穿着不合身的宽大羽绒服走在最后,微胖的儿子挤着妈妈摇着妈妈的手臂,妈妈的旧呢子黑大衣有点磨出白边了——但背影里都有斗志昂扬:这是什么?这不就是自我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妈妈大声说,儿子回头看爸爸,爸爸咯咯地小声乐。

回来刷微博,有人说:燃爆,就是看完太兴奋睡不着,然后哔哩啪啦写好多,一看时间是凌晨二点二十九分。有人在微博中互相讨论剧情的瑕疵,边互相答疑边推荐更多人去看。有人留言提醒:看《流浪地球》,女生记得用防水眼线笔睫毛膏,男生记得带纸巾。

就是这些人以及更多的人,将《流浪地球》推上票房第一。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真的有这么好吗?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评价一部电影更多要看你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我们以好莱坞科幻为科幻电影标准,然后试想将这部片子换成好莱坞出品,我们可能就觉得美国人这次没拍出啥花样。标准不一样,评分很可能就不同了。

何况,《流浪地球》中还有很多明显的问题。从145分钟压缩到125分钟结果有些情感的线索接不上,老韩絮絮叨叨讲半天葱油面搞得人一头雾水,因为老韩和老婆因为葱油面认识这段被压缩掉了;苏式审美是导演的选择,但有那么一点让人不适,让人隐隐约约想到“冷战”、“太空军备竞赛”的时代政治;”韩朵朵“用全球广播寻求紧急救援的时候,先是煽情地讲了一大堆”我是一个中学生,我上午上课老师问什么是希望,我现在知道了什么是希望“的,这种常常出现在英文演讲中的表达方式让人摸不到头脑。

(影片中朵朵这个角色的设定和台词都显得比较刻意)

(影片中朵朵这个角色的设定和台词都显得比较刻意)

但我们为什么要拿好莱坞标准去衡量中国科幻片呢?如果我们是为了拿人家的奖,那没问题;如果是为了在激动中稍微给自己泼冷水冷静一点,也没问题;如果我们是为了自己的借鉴和学习,那也没问题;其他,真没什么意义。

《流浪地球》的逆袭原因很简单:

它是中国的,所以观众对它的预期不高。

它是认真的,所以片子制作水准足以支撑起观众的预期。

因此,作为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它已然不错,但也不必过分吹捧。

中国终于中国人太需要自己的科幻电影了。拍出自己的科幻电影,建立一套中国科幻电影体系,这是最重要的。

科幻电影是一种文化输出,尤其对年轻人,我们已经在太多好莱坞电影中看到了超级英雄和他们所捍卫的价值观,我们得靠自己的科幻电影给点回礼。

在地球遭遇的超级灾难的背景设定之下,《2012》里面,我们看到的是西方文明中“诺亚方舟“传说的再版。《火星救援》、《星际穿越》中我们看到是在地球以外寻找人类新的家园。但中国人给出的答案是带着包袱皮跑路——在包袱皮中塞上地球。这是中国人的故土家园的传统文化与科学幻想结合的产物。以别人前所未有的角度来讲科幻,这是《流浪地球》最大的价值。

观察了几天,发现流浪地球的热搜买得不行,就像有“网友说:穷得没钱买热搜了吗”。大年初二都没进热搜前二十的《流浪地球》究竟靠的是什么胜利的?《流浪地球》的特技效果告诉了大家钱花在了哪里。导演用高水准的视听效果告诉大家,做科幻,我们是认真的。而认真的人,一定会得到胜利。

《流浪地球》势必打开中国电影市场新的空间,资本对于中国科幻题材将会具有信心。但这部电影的青涩告诉大家,中国科幻电影的道路还很长。胃口吊起了,标杆树立了,扑街的也就会出现了。它也告诉大家,只要认真,观众就认!

《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意义在于,不管好的与不好的,都没有关系,只要开始上路。

如同《流浪地球》推广曲中的歌词写得那样:

“渺小而执着的倔强

能点燃绝望的力量

未来的道路有多长

莫彷徨在路上…”

路透:特斯拉的交付部门在近期裁员中受到沉重打击 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飞驰人生 春节档你最爱哪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