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元就能脱单?用盲盒“抽对象”?脱单盲盒背后的生意经:“你”在寻找爱情,“他”在寻找商机
导读:庞大的单身人口数量,以及由此迸发出的消费能量,让“单身经济”受到商家青睐。
作者|黄琼马纪朝
花1块钱就能换来一次偶然的相遇,也可能成就一段不可言说的姻缘,“1元脱单盲盒”击中了在城市里打拼的单身男女。
今年10月,还在上大学的王承洲看到网友推介“脱单盲盒”,刚好自己在某电商平台有店铺,于是他赶在“双11”之前在店铺上线了“1元脱单盲盒”。王承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每天大概有十多单,有的人愿意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有的人愿意取一个联系方式自己去联系,一来一往,他们只是一个中间平台。
脱单盲盒的销售方式除了线上还有线下摆摊。不少在深圳罗湖、福田区上班的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双11”前后几天,下班的路上和公司附近都看到不少出售“脱单盲盒”的小摊,来往的单身人士可以花1元,领取一个异性联系方式,也可以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等待异性联系。
事实上,脱单盲盒只是“单身经济”的一小部分。庞大的单身人口数量,以及由此迸发出的消费能量,让“单身经济”受到商家青睐。“一人食”“一人份”更是冲上各类外卖、电商平台的销售榜单前列。
“脱单盲盒”里的单身男女
“一个、两个、三个……”在连续拆开5个盲盒之后,徐东劲仍没有发现自己心仪的女孩。在为这5次“拆盲”支付了15元之后,他转过头对店主说:“过几天我再过来。”
在郑州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徐东劲,每天上班、下班,狭窄的社交圈、略显内向的性格,都让他很难有机会认识心仪的女孩——确切说,从大学毕业至今,他已经单身5年了。
90后的方小姐被同事拉着去下单了一个“脱单盲盒”,花了4块钱,留了自己的微信号。不一会儿,一个备注“脱单盲盒”的男性发来了微信好友申请。方小姐心里感叹,效率还真快。
通过微信后,方小姐点开了这位有缘人的朋友圈:漫画头像、抒情的个性签名、活跃的朋友圈动态,尽显活力。
对方发来信息:“嗨,你好呀。我02年,你呢?”1992年的方小姐退出了聊天页面,不再回复,默默地将该条信息删除。
方小姐称:“我这个‘老阿姨’不适合年轻人的玩法了。直接说年龄吧,有点开不了口,如果强行说自己也是00后,那就没意思了。”
1998年的丁晨旭在某电商店铺购买了一个“脱单盲盒”,他选择领取了一位女性的联系方式。“那天休息,出于好奇,来试试看。”丁晨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刚加了微信的第一天聊了会儿,第二天开始忙了,就再没和对方联系。
▲某店铺要求“确认收货并五星好评”再发送信息
但丁晨旭购买“脱单盲盒”的过程并不愉快。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下单后店家并没有直接给联系方式,而是要先确认收货,并且给5星好评才能给信息。“这一单花了3.99元,要不是对新鲜事儿好奇,我才不会同意这样的‘霸王条款’呢。”丁晨旭说道。
而该店铺的这件3.99元“脱单盲盒”,页面显示已售近6000件,营业额近2.4万。
▲某平台“脱单盲盒”的玩家须知
王承洲的线上小店就相对透明、简易很多。一个店铺,仅有两个产品,都是和“脱单盲盒”相关。交易流程也很简单,一般是下单之后就直接给联系方式。但对于在店里流动的这些信息,王承洲表示,只知道是异性,对于年龄、工作等更加详细的信息都不知道,要想知道地区,可以再加一点费用。
“普通盲盒是不清楚地区和年龄的,随机发货。”王承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只能选择性别,要不然就不叫盲盒了。”从上线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的小店卖出了近300个“脱单盲盒”,按照平均3.2元一个算,收入不到1000元。
80后的周小姐仍单身,除了目前从事的策划工作外,还是一名情感咨询师,两年前在深圳南山区的一个创业园内开了家“脱单便利店”。和“脱单盲盒”不同,周小姐的店会为单身男女量身策划更加丰富的交友活动。
周小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小店虽然到现在还是亏本,但是仍然欢迎更多的单身小伙伴们加入,他们会不定期举行一些活动,同时还会进行一些情感辅导,带大家做一些有意思的事儿,比如去看一个展、听一场线下脱口秀。
周小姐表示,很多年前就想做这件事情,也想真正为大城市的单身男女解决交友问题,虽然现在不算成功,但还在坚持,也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与进来。
今年5月初,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该结果虽然并未将单身群体的数量与规模单独列出,但其中关于“集体户口2853万户”的描述,却让外界不少人开始猜测,这个高达近3000万户的集体户口总量中,该有多少是单身群体。
民政局公布的婚姻大数据则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已经到达了2.4亿之多。与此同时,每年的结婚率一直在下跌,而离婚率却持续攀升。
单身人士越来越多,周小姐表示,现在单身人士的交友焦虑也愈加明显。一边想要脱单,但另一边又不愿意用开放、真诚的心态来面对意向者,大家顾虑的因素太多了。也许正是有这样的顾忌,在“盲盒”的掩盖之下,让原本绷着的人们有了一丝不被窥探的“自由”。
“脱单盲盒”里的交易
店家大栗子在新闻里看到“脱单盲盒”时想到的并不是爱情,而是商机。他在店里除了出售“脱单盲盒”外,还出售H5网页和招聘红娘,这项业务能够给他带来更大的收益。
据大栗子介绍,一个能够进行“脱单盲盒”交易的H5网页,售价大概在1500元。他经常给来咨询的顾客说,如果还想趁着这一波流量赚一笔,可以自己成为“红娘”或者直接购买一个H5网页,线上可以在朋友圈宣传,线下可以去摆摊吸引顾客。
一个“脱单盲盒”少则1元,多则10元,中间除去人工成本和网页购买成本外,就不用其他投入了。大栗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前段时间热度还可以,现在下单的人少了,不过想做现在还能做。
据他介绍,自己有了独立出售“脱单盲盒”网页后,就可以发展红娘了。假设A在你的网页注册成为红娘后,她在此后成交的每一单都能有相应的抽成给你;假设A的客户B通过A注册成为红娘后,B成交的每一单都能给A和你一定的抽成,以此类推,抽成比例可以自行在后台设置。
第一财经记者在三家店铺询问了开发“脱单盲盒”销售平台的价格,分别报价199元、1500元和7500元,价格相差极大。而报价最高的7500元的卖家称,他们可以做小程序,有独立的服务器,用户使用更加流畅,数据更加保密。
深圳一位IT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类似H5网页版的“脱单盲盒”出售平台,开发相对比较简单,一个小团队从0到1差不多1月就能完成,建成之后,再复制出售给买家,就是分分钟的事儿。而小程序相对复杂一些,要申请注册、认证、小程序版本审核等,手续繁琐一些,但7500元的价格确实也有点高。
而在这一层层的分销当中,是否真能如店家所说层层盈利?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郑博恩律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个模式类似微商分销,“脱单盲盒”则是分销产品,但该性质又与传销仅一线之隔。同时,运营这种玩法的小程序,在技术层面很难保证不存在技术漏洞,是否被相关部门监管,储存数据以及数据安全问题都无法保证。参与该模式风险性较大,如有不慎可能血本无归还涉嫌违法犯罪。
11月17日,王承洲在某电商平台上架的“脱单盲盒”出售链接被平台下架了。下架原因是“店铺或商品违反平台违禁信息管理规则”,违规影响为“立即删除商品”。面对这个处理结果,王承洲称,之后会换类目或者标题再试试。
▲某平台发出的商品违规通知
同时,郑博恩提醒,脱单盲盒这类玩法一般会让参与者提供个人照片、简介、联系方式等,存在一定的个人信息泄露隐患,给不法分子提供犯罪机会。此类脱单盲盒的个人信息难以受到相关平台、部门的监管,如果是线上商家自行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可能涉嫌违法。同时,如果运营方非法出售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消费者尽量通过正当途径交朋结友,不要随意给出自己的个人信息,防止骚扰和诈骗。
商家瞄准“一人份”经济
“城市越来越大,家却越来越小了……粗略估计,目前有近一亿成年人处于独居状态。”暨南大学教授冯帅章、助理教授韩昱洁撰文称,伴随着“三口之家”的家庭形态消减,独居一人户却正在成长为一股新兴力量,从2000年的2.52%、2010年的6.68%,到跃增至2015年的13.15%、2019年的18.45%。“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实。
庞大的单身人口数量,以及由此迸发出的消费能量,也让“单身经济”与“银发经济”、“孕婴童经济”一起,成为一些商家的青睐对象。
徐东劲也发现,以前去饭店吃饭,经过会看到一些饭店推出“第二份半价”“多人同行一人免单”的促销,很多超市、便利店也经常以“特惠家庭装”吸引客人,但如今,他却经常在一些中高档超市看到,标注“单身必备”“单身之选”的商品,开始被摆放在显眼位置。
虽然不经常在家做饭,但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徐东劲仍然在家中置备了迷你电饭煲、单人豆浆机、小型洗衣机等物品。
“都是最近才买的。”徐东劲说,自己以前也想买个电饭煲,但一想到每次蒸米、煲粥都吃不完,就不想折腾,后来在一家电商平台看到有一人份的迷你电饭煲销售,就添置了一件,“平时懒得做饭,都是叫外卖,但有时候吃得太多了,太油腻,也想自己蒸个米粥,换换口味”。
也正是诸如徐东劲这样越来越多“懒得做饭”的90后、00后们,让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首先成为“单身经济”的受益者,并为后者贡献了数以亿计的订单。
▲餐厅内设置的“一人食”单人座
一份由美团发布的《2020外卖行业报告》显示,在日常的点外卖主力军中,90后、00后等单身人群占比高达62%。
从堂食到外卖,从线下到线上,从半份菜品、单人食盒、“一人嗨吃火锅”到一斤装的大米、200毫升的红酒……一些商家正在根据单身人群的消费特点,推出有针对性的餐饮业态。
由天猫发布的《2019-2020国民味道》数据也显示,2019年“一人食”的商品销量在天猫同比上涨30%。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184家企业的名称、经营范围、产品服务或商标中包含“一人食”。其中,2020年,全国范围内“一人食”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9家,年增速达82.29%。
一些食品公司,甚至为此专门推出了针对单身人群食用的“单身狗粮”薯片,包装上一条浓眉大眼的狗狗,让不少单身人士充满了戏谑般的既视感。
同样受惠于“单身经济”的,还有单人电饭煲、单人多士炉、迷你咖啡机、便携式榨汁机、手持熨烫机以及小型洗衣机所在的小家电产业。
记者搜索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发现,其中一款标注为“一人食”迷你电饭煲,月销量高达2万多单,而累计评价则高达11.3万条。“一个人使用(刚好)够用,煮饭的话也不粘锅,使用也方便,煮好都是自动保温的……”其中一名用户这样评价。
以“一人份”为主打促销概念的小家电,正在迎来迅猛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迷你微波炉和迷你洗衣机的购买人数分别增长970%和630%,迷你洗衣机销售增速比普通洗衣机高出15%;180升以下迷你冰箱购买人数增长超过33%。
阿里巴巴统计数据也显示,不少单身者青睐通过“小家居用品”“个性化需求”来提升幸福感,其中,近年来的一人用酸奶机、电水壶、煮蛋器及迷你微波炉、便携式洗衣机等增速均在100%以上,其中,一人用酸奶机的增速,则高达600%以上。
今年11月8日,一份由苏宁易购与新华财经联合发布的《“双十一”家消费升级报告》也称,与“一人食”相关的小家电成为消费市场的一股新生力量。以单身人士为核心的独居人群逐渐成为新兴消费市场的主力,他们更关注智能小家电、宅家品类和宠物小家电。其中,迷你电饭煲、“一人食”陶瓷养生锅、“一人食”养生壶、小型洗衣机、酸奶机、空气炸锅、榨汁杯、三明治机等小家电的销量不断持续增长,显示出单身或独居人群不可忽视的消费潜力。
相对于婚后家庭需要更多承担教育、养育子女以及房贷、车贷等支出,单身人群的较小支出压力,反而促成其较大的消费动力。
艾媒咨询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27.3%的单身人群将餐饮美食作为每月的消费大头,更有71.9%的人表示,自己每月的固定开销占收入的20%~60%。
也因此,围绕单身经济,不仅衍生出了单人定制旅行、单人婚纱照,也同样孕育出一些为单身群体提供小且讨巧的定制化娱乐服务,譬如迷你KTV、迷你健身房,甚至连人工智能也开始入局单身经济,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以智能陪聊为卖点的智能音箱的全国出货量高达4500万台以上,同比增长109.7%。
在看到单身经济带来的巨大红利后,一些社会资本和上市企业也开始纷纷在这波单身经济领域里瞄准自身的细分领域,一些社会机构甚至还为此梳理出了一份“单身经济概念股”。
人头营销?
不过,纵然单身经济被炒得火热,但夜深人静时,徐东劲独处时的孤独,却依旧挥之不去。
“单着身,时间确实是自由,但我也是人,我也有感情啊。”为了排挤内心的孤单,以及来自父母亲友的压力,都迫使不善交际的他,通过线上婚恋交友软件、参加同城线下活动等方式,一方面填补感情空白,另一方面,也希望找到心仪的另一半。
也因此,当相亲盲盒开始在郑州出现时,这种充满了概率与好奇感的新交友方式,也开始成为徐东劲的新交友途径。
但在连续多次拆开盲盒后,徐东劲却发现,最近几次付费打开盲盒,总会发现有“××中介”、“××代购”的头像,这让他开始怀疑,缺乏进入门槛的相亲盲盒,正在逐渐失去其真正的交友目的,转而变成一种贩卖人头的低级营销,这让他开始渐渐失望起来。
“单身的人多,可能确实是生意人的机会,但我更想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一位李姓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社会上正在出现一种鼓励单身的浪潮,这里面虽然孕育了商业的机会,但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却可能是不利的。“一方面,经济要长期发展,最大的动力肯定是人力资本,但单身越多,可能生育率下降就会越快,这最终就会导致社会发展动力不足。”
(文中王承洲、丁晨旭、方小姐、周小姐、大栗子等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