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线政务积极推进,夯实政府治理现代化基础
(一)数字政府加快建设,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数字政府成为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抉择。一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数字政府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共有政府网站14474个,其中国务院部门及其内设、垂直管理机构共有政府网站912个;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共有政府网站13562个。各地纷纷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其中浙江、广东、山东等多个省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与之相关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政府的发展目标和标准体系,并为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提供了依据。二是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为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供有力支撑。2019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余个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建成。2019年11月,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联通32个地区和46个国务院部门,对外提供国务院部门1142项和地方政府358万项在线服务,首次实现了全国权威身份认证体系、电子证照目录汇聚和互信互认、构建全国政务服务大数据等在线政府服务创新。三是在线政务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数字政府”的功能和支撑作用。在疫情信息服务方面,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疫情防控专题,并在平台PC端、移动端(App和小程序)同步发布,提供疫情实时数据、定点医院及发热门诊查询导航等60余项疫情防控服务;在线上化办公服务方面,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体办件量378万件,其中线上办件133万件,占比达35.2%;在推进精准防疫方面,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国家平台新冠肺炎防疫健康信息码综合服务”,各地区按照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服务统一标准,通过对接国家平台“健康码”实现互认共享。
(二)在线政务日趋规范,法制化集约化进程加快
2019年,在线政务服务规范化发展趋势明显,政务服务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已成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是在线政务服务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出台,提出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国标准统一、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电子证照全国范围内互信互认,为全国在线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省级政务服务平台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初见成效。截至2019年12月,31个省级政府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三级以上政务服务平台,其中21个地区按照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建设要求,实现了省、市、县、乡、村服务全覆盖;29个地区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开通了“一件事”集成服务专区。此外,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发挥服务规范、数据汇集、技术整合优势,消除各类移动政务服务各自为政的现状,逐步做到移动政务服务应用统一数据源、统一运营,实现数据同源共享,推动实现“全国一盘棋”。三是政务服务评价机制日趋完善,进一步推动在线政务服务质量提升。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明确提出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行清单管理,并纳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建立“好差评”数据机制,连通线上线下各类评价渠道,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在线政务以民为本,公共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2019年,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与民生领域信息化应用,在线政务服务日趋成熟,业务办理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更多人民群众享受到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6.94亿,较2018年底增长76.3%,占网民整体的76.8%。一是“一网办理”为群众解决日常办事难点、痛点提供便利。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主办“中国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用户可在线办理查询、缴费等200多项政务服务。此外,多个地方政府陆续开通城市服务、互联网法院电子诉讼平台、电子证照等在线政务服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办事需求。二是在线政务服务业务效率明显提升。在31个已建成的省级平台提供的22152项省本级行政许可事项中,超七成已经具备网上在线预约预审功能条件,平均办理时限压缩25.0%,群众动动手指就可享受“人在家中坐,事情全办妥”的政务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