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丨《在一起》:一部重大现实题材抗疫剧

日期:06-15
在一起生命的拐点探班

探班丨《在一起》:一部重大现实题材抗疫剧

坚守阵地的医护工作者、被称为“平民英雄”的外卖小哥、在联防联控工作中扎根基层的各方人员、滞留武汉成为抗疫志愿者的年轻人、为“复产复工”尽一份绵薄之力的小老板……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发生在各行各业普通人身上平实而又感人的故事汇聚成了一幅平凡而又宏大的抗疫画卷。

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和耀客传媒、尚世影业共同出品的重点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正在无锡、青岛等地拍摄。该剧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还原小人物在大环境下平凡善意的举动,展现了疫情下“全民互助、攻克时艰”的平凡的伟大。

《在一起》总共10个故事20集,目前正在多地、同时紧张拍摄。作为一部“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所包含的《生命的拐点》、《摆渡人》、《救护者》、《同行》、《决战火神山》、《搜索》、《方舱》、《武汉人》、《我叫大连》、《口罩》等十个单元,整体风格“以小见大”,从小人物视角出发,以克制和收敛的影像表达和镜头语言重现了疫情期间各行各业的人们,致敬他们为抗击疫情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6月12日,在出品方的陪同下,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局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相关领导前往无锡,探班《生命的拐点》单元拍摄现场,并和《在一起》的主创、全国主流媒体等进行了深入、亲切地座谈交流。

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选择,才是伟大

《生命的拐点》是整个《在一起》系列的开端,讲述的是疫情发生初期发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事。导演张黎[微博]在拿到剧本后,用“战争”来形容整个故事,“实际上就是一次遭遇战,一次不期而遇的遭遇战。”

探班当日,正值拍摄几场颇具仪式感的戏份,大家穿上防护服,集体戴上口罩,主演周一围[微博]形容这就像“出征”。

周一围在片中饰演金银潭医院年轻的新院长,他对剧中给全院做组织动员的戏份印象深刻,“其实医生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个体的思量,我们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对医生来说,传染病的大爆发就是一场战争。当时作为前线中的前线,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们是冲在最前面的一群人,所以那场战前动员是很悲壮的,大家要义无反顾地上阵杀敌。”

作为抗疫的一线阵地,金银潭医院在疫情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如今回想起来也依然是鲜明而历历在目的公共记忆。正因为如此,实力派的演员们也会为他们要塑造的角色倍感压力。饰演老院长的张嘉译其实已经在《心术》等多部医疗剧中有过扮演医生的经历,但这次他说,“因为是真的,所以特别怕我们给演假了。”这次参演,也让张嘉译坦言,“是对内容最熟悉的一次,每个人都身在其中。”

张嘉译分享了自己疫情期间的经历,老老实实宅在家,每天刷新闻,也被各种事迹感动和震撼。有一天,一位他熟识多年的同乡护士长援鄂出征,让张嘉译意识到这是身边非常近的事,医护人员的形象也从一种职业变成了更普通的人,“其实每个人身边都有牵挂,你离得远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医生在做他该做的事情,事实上每个医生都有他的亲人家人。作为创作者,我会对那些平凡时刻做出不平凡的选择特别有感触。”

虽然只有短短两集,演员们还是非常认真地准备和对待角色。在片中扮演ICU主任的谭卓[微博]在接受采访时,脸上还有着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的痕迹,剧中她95%的戏份都是包裹在严严实实的防护设备之中,以至于她说这次是真的“用眼神演戏”了。

谭卓说自己过于感性,疫情期间甚至有意识地屏蔽了一些信息,因为情绪太容易崩溃,而和记者们说起前一日已经拍完的一场和吕中的对手戏时,她又再度情绪失控。那是疫情期间广为传播的一则事迹,年过九旬的老母亲在医院照料患新冠肺炎的儿子,最终还是白发人送黑发人。“ICU主任是个见了太多生死的铁娘子,见过很多大风大浪,所以演的时候我只能无声地崩溃,但作为我个人,一背过身我就不行了。”

在剧中同样经历过情绪崩溃的还有饰演护士长的张天爱[微博]。疫情初期,因为猝不及防的病毒迅猛蔓延,发生了医疗资源和防护物资都严重不足的情况,网络上传出护士们情绪失控崩溃大哭的照片和视频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揪心不已,这样的一幕在剧中同样得到了再现。张天爱坦言,这是她第一次可以自信地说,毫不费力地进入情绪,而且她还自曝真正拍的时候,她还因为情绪崩溃过度哭得太过大声而影响到其他人。

采访过程中,每一位演员都会诉的一个苦,就是防护装备。拍摄时每位演员都严格按照当时医院的防护标准,口罩要戴两道三层,防护服更是闷热到令人崩溃。张嘉译说,“每拍一场戏就全身湿透,那种湿湿凉凉贴在身上的感觉,真的会全身发毛。”周一围说,“我们拍戏一场戏最长半个小时就可以摘下口罩透透气,但即便如此,我已经觉得非常非常痛苦,难以想象当时医护人员的辛苦程度。且不说他们那么辛苦的工作,单是穿这身衣服已经要命了。“有幽闭恐惧的谭卓第一次被裹进严实的防护服里就无法呼吸了,“吃了一片药才缓过来一些。”

《生命的拐点》拍摄地所在的医院,曾经也是无锡当地收治新冠患者的医院,同时参与拍摄的还有真正前去驰援过武汉的医护人员。这样的环境令演员们感到安心和更强烈的使命感。“有真正的医护人员在身边,呈现真实专业的状态,用细节保障我们的准确度,真的很重要。”谭卓自曝剧组从导演到几位主创是“一群偏执狂”,“任何细节存疑的时候,都希望有专业的人给我们正确的示范。我想影视行业在做专业类剧的时候,还是应该奔着200分的标准去努力。”

时代报告剧,用创新手法讲好抗疫故事

除了剧组探班,在当日下午的座谈会上,《在一起》编剧梁振华(《生命的拐点》单元)、周萌和王瑩菲(《武汉人》单元),导演张黎(《生命的拐点》单元)、杨阳(《武汉人》单元)、彭三源(《我叫大连》单元)、杨文军(《口罩》单元)等,都分别向广电总局的领导介绍了各自创作单元筹备的进展、拍摄的进度,以及参与到这部具有时代特色和社会价值的作品中的意义。

编剧梁振华在发言环节总结了这次的创作感悟:在面对疫情的时候,人类是命运共同体,这个时候只有风雨同舟才是最科学的、最高尚的选择。杨阳导演介绍了《武汉人》单元是以基层的社区工作者为主角,在疫情期间他们可能并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他们却用耐心、爱心甚至生命帮助身边人互爱互助、共渡难关。他们是最基层的普通人,但他们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民族的身躯。彭三源和杨文军执导的单元分别是《我叫大连》和《口罩》,两个故事同样是“以小见大”,反映了普通人面对疫情时的挺身而出。

“我们所有的同行写的这10个故事里面,这些人物同样也有担忧、恐惧、慌乱、客观。巨大的灾难到来的时候,所有人正常的都是这样一种慌乱的反应,但是我们要讲的恰恰是慌乱之后的,那么在不可预知的疫情面前,他们同样是弱者,但是他们担当起了属于自己的使命。”编剧梁振华说。

在和主创们的交流座谈中,总局领导也表示了对《在一起》这部全面反映抗疫的时代报告剧的关注和重视。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朱咏雷表示,“这次的创作都是聚焦小人物,但是不影响这是一个重大现实题材。从某种层面上说,小人物也都是大英雄。”

而“时代报告剧”也是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一个概念,即以较快速度创作、以真实故事为原型、以纪实风格为特色的电视剧作品,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己任,以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为创作目标。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希望,《在一起》这部剧能够走向世界,让大家看看当时的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韵斐现场分享了《在一起》筹备的始末,并表示会继续关心支持这部剧的创作,力争把它打造成一个精品。

座谈会结束后,国家广电总局、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局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相关领导还前往《生命的拐点》拍摄现场,亲切看望了正在紧张拍摄中的主创和剧组工作人员,对拍摄中的《生命的拐点》单元以及《在一起》这个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出品方和众主创备受激励和鼓舞。

据悉,《在一起》10个故事目前正在多地、同时紧张拍摄,预计将于今年10月份播出。

(责编:珞小嬜)

《杀死伊芙》编剧团队不含有色人种 被批缺多样性 《航海王》拍美剧 日漫能否打造下一个超英世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