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尖叫至少能传达六种情绪:痛苦、愤怒、恐惧、喜悦、热情和悲伤

日期:04-21
六种传达尖叫喜悦愤怒

人类的尖叫至少能传达六种情绪::痛苦、愤怒、恐惧、喜悦、热情和悲伤

人类的尖叫至少能传达六种情绪:痛苦、愤怒、恐惧、喜悦、热情和悲伤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MAYA WEI-HAAS编译:钟慧元):有一项新研究描绘出了人类尖叫和嘶吼的多样性,也掀起了这种原始发声在演化方面的疑问。

萨沙.弗洛霍兹(Sascha Frühholz)独自在一间铺着衬垫的小房间里。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发出震耳欲聋的尖叫声。他会在那里,有一部份,是因为披头四(The Beatles)。

弗洛霍兹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1960年代披头四演唱会的录影画面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当音乐开始加快时,听众也发自内心地开心应和、尖叫嘶吼。这种行为什至还有个名字呢:「披头四狂热」。「他们没有别的方式可以表达这种满溢的开心。」他说。

这个观察看似简单直白,但过去对人类尖叫的科学研究,几乎都只针对痛苦的发声——这样的疏忽纠缠着弗洛霍兹。他和同事开始去分析描绘人类因各种正向或负面情绪所发出的尖叫的特色。他们在铺着衬垫的小房间内录下尖叫声,借着研究这些尖叫,他的团队辨识出六大类在听觉上有差异的尖叫种类:痛苦、愤怒、恐惧、喜悦、热情和悲伤。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期刊上。

研究团队也意外发现志愿者能更快辨识出来──他们的大脑处理起来也更有效率──的是那些被认为没有警示功能的尖叫声,包括开心、热情和悲伤,相对的则是痛苦、愤怒和恐惧的尖叫声。对所有动物物种来说,尖叫都被认为是一种能将危机迅速传达给附近其他生物的重要方式;为什么最近这项研究发现的是开心的尖叫声似乎能引发最强烈的反应,原因还不清楚。

针对人类非口语发声的研究,相对来说还很新,并非团队成员的里昂大学音声研究人员卡塔珊娜.毕山斯基(Katarzyna Pisanski)说。早期对人类的研究,多半着重在口语与语言,因为这是动物界所独有的现象。「就是这个让人之所以为人。」她说。

不过也有愈来愈多研究探索诸如尖叫与笑声等非口语发声(类似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会用非常多种方式来表达这些声音,而不同声音形式的功能,可能就掌握着协助了解人类沟通方式如何演化的关键。

「我们需要研究是什么让我们相同,才能了解我们有什么不一样。」毕山斯基说。

创造尖叫声

弗洛霍兹和同事一开始是录下自己的尖叫声,尝试辨识出是哪些典型情绪激发出这些强烈的发声。他们想出各式各样的场景,像是想像你最喜欢的足球队得了冠军时你会怎么尖叫,然后尝试重现那样的尖叫声。

他们最后选定了六种想要评估的尖叫:痛苦、愤怒、恐惧、喜悦、热情和悲伤。他们招募了12位志愿者带着每一种情绪尖叫。他们帮每位志愿者提供了可以触发各种尖叫的情境描述,像是在暗巷里遭到陌生人攻击之类的。同时每个人也要录下「中性」的尖叫声以便对照,那个就只是很大声的「啊」而已。然后他们就指示参与者在那间隔音室中尽情展现。

「其实没什么难,」弗洛霍兹讲起为各种不同情绪重现尖叫时这么说。但尖叫太多也是很累的。「这是人类所能发出的最强烈的声音了。」他说。

这些研究的挑战之一,就是他们必须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造成研究对象的痛苦或恐惧是不道德的,毕山斯基指出。所以研究尖叫时能选择的就很有限了:他们要不是得用演的,就是只能从以前的录音中去找,就像在YouTube上能找到的那些。

演出来的尖叫通常会比自然的尖叫声更单调一点,但过去的研究显示这些尖叫还算是蛮准确的,毕山斯基说。「一般来说,考量到找到真实发声的种种限制,这样已经算很好了,」她说:「而且大家都蛮厉害的。」

研究团队检视88种声学特征,像是具有音高与强度特性的读数,借此分析每种尖叫的录音。他们训练了一个电脑演算法,去看每种尖叫的不同特征,结果发现电脑在80%的状况下可以将尖叫正确分类。最正确的分类是喜悦,正确性高达89.7%。

接下来,团队研究的是当参加者在聆听尖叫录音时,能多快判别出触发尖叫的情绪,方式是让他们勾选电脑萤幕上的选项。他们也在一套测验中,测试了大众从这六种情绪或中性情绪中辨识尖叫类型的能力;而在另一套测验中,聆听者只能从两种尖叫类型中选择。这个团队同时还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绘制出聆听者在聆听尖叫录音时的脑部活动影像。

弗洛霍兹解释说,他们对功能性磁振造影扫描影像上的三个特定脑部系统有兴趣。第一种是听觉系统,跟分析、分类每种声响有关。第二个是大脑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牵涉到的是情绪反应、尤其是在关乎生存的时候。最后一种是前额叶皮质(frontal cortex),这个系统跟做决策有关,也有助于把某种情境下所发出的声音放在更大的脉络下检视。

响亮的发现

研究团队意外发现聆听者最快辨识出来的是非警戒性的尖叫,特别是喜悦。最慢辨识出来的是负面情绪的尖叫,包括痛苦、恐惧和愤怒。功能性磁振造影的分析也发现了类似模式,磁振造影显示,与警戒性尖叫相比,非警戒性的尖叫声会触发聆听者脑部更激烈的活动。不过,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原因还不清楚。

这项发现,刚好和原本认为尖叫的演化功能是为了要将危机迅速传递给听觉范围内所有生物的这种观点背道而驰。「这真是令人意外。」毕山斯基说,并补充,她也不确定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

弗洛霍兹说,过去20年来,认为大脑是「威胁侦测器」的看法在科学家之间已经愈来愈普及,但这项新研究则暗示,在尖叫方面可能不是这样。

「这会让我们更细致地去思考尖叫这回事。」纽约大学的神经学助理教授、并未参加这项研究的艾丁.佛林克(Adeen Flinker)说。他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和同事辨识出一种粗糙、高音的声响变异,名为粗糙度(roughness),这是增强聆听者迅速辨识出警告目的声响的关键,这类警告声响不是只有尖叫、同时还包括了诸如警铃之类的人工警示声音。

这项新研究同时也辨识出了负面与正向尖叫中的特征,不过正向尖叫声的粗糙度比较弱,佛林克指出。但即使有这种粗糙度,参与者在辨识并处理负面的尖叫声时,也还是没有像处理正向的尖叫那么快。虽说这项新发现未必能排除掉粗糙度在警戒声所激起的反应方面的重要性,但「这让事情更复杂了。」他说。

也有可能,聆听者所处的环境会影响他们对听到的尖叫声的理解,佛林克指出。如果聆听者在听到尖叫声之前想像自己站在暗巷里,无论尖叫者的情绪为何,这都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这声尖叫的诠释。

另外一项可能没那么令人意外的结果,则是这项新研究发现正向尖叫声同时也是最常被误认为警戒尖叫声的。看来,这种对于尖叫背后情绪的误判,长时间看来对人类可能是有好处的。一如毕山斯基所说,「宁可未雨绸缪,不要事后后悔。」

更多研究能协助科学家更进一步细分人类对不同类型尖叫的反应。虽说尖叫可能和日常词汇非常不一样,但研究如此细微的发声差异,以及这些非口语声音传达了些什么给其他人,对追溯语言的根源来说非常重要,毕山斯基说。

「为了了解人类声音沟通的演化,最终了解人类如何开始说话,」她说:「我们真的需要了解所有的差异。」

俄罗斯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太阳X射线天文学实验室网站:4月19日夜里太阳爆发中级耀斑 NASA火星直升机“机智号”成功试飞 完成人类首次外星动力飞行创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