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读书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自来便是人生要事。倡导读书,并非出自功利和实用,而是因为契合了中国人的价值观,让世俗生活包含精神意涵,让柴米油盐充满艺术灵性,让短暂生命接续千载共鸣,诠释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恢弘气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进入现代社会,读书进一步挣脱了“入仕从政”的局限,获得更广泛的意义。然而,从政却依然离不开读书,人心万象、压力危险、诱惑考验……哪一项不需要笃定的内心、充盈的头脑。读书,绝不是装点门面或避世自赏,而是为眼界的开阔、境界的提升、心境的守护、路径的光明。有了读书的加持,明白了宇宙世间物换星移、荣华富贵过眼云烟、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道理,为官从政更可心无旁骛,以“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觉悟,淡泊名利、清净傲岸,保持气节操守,回归简单质朴的生活本质,在造福民生福祉中求得心安,反倒不必汲汲以求仕途显达,被不确定的因素干扰心志。
知与行,读与耕,本就是一体两面,融会贯通于人生的修行过程。从政与读书,如双轮两翼,交相辉映、彼此成就。真正的读书人不鄙薄实务,真正的实干家也不鄙薄读书。经邦济世、社稷苍生、家国一体的文化情怀,包含在读书人的阅读经历和内在气质中。孔子任过司寇,当过财务,还干过管理牲畜的“乘田”,无不做得井井有条;通达幽默文采飞扬如苏轼、郑板桥者,也有修筑堤坝、赈灾济民、教化乡里乃至城防缉盗方面的政治业绩。《世说新语》记载,王濛、刘惔和支道林一同去探望骠骑将军何充,何充正在翻阅公文,没有理会他们。王濛对何充说:“我们今天特意来看望你,希望你能放下日常事务,和我们一起谈论精妙的玄学。你为什么还一直低着头处理日常事务呢?”何充回答道:“我要是不处理好这些本职工作,你们哪还有生存的机会?”哪怕在魏晋崇尚清谈务虚的氛围里,也有读书人匡正风气,务实戒虚。为学与为官、读书与从政、治学与治世、晴耕与雨读、困知与勉行、穷独与达兼,不是截然两端,而是超越了物我界限的道通为一、大道至简。
现代政治强调统筹协调、上传下达,需具备良好口才、敏捷反应、丰富阅历和通达情商,这些素质书中有,但不够,需要借助“纸外功夫”进行修炼。世间万物是最好的阅读素材,它们不会静态地等待你的观察,而是需要你参与其间、融入其中,才能成就一场过程性的阅读。故真正的读书人,绝不满足于让自己成为“两脚书橱”,更不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试验田。最好的方式,是把外在之书与内在生命打通,保持无待和有待状态的平衡,随时准备接受尘世事业的考验,在书中去参悟尘世事业的体会。
读无字书,读有字书,无时无刻不读书,万物万象无不可读。当生命这本大书在你面前徐徐展开,那种满足感、愉悦感胜过千言万语、卷帙浩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