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晨,鸟儿们在树枝上窃窃私语,慵懒的阳光穿过纱窗洒在我的脸上,我伸了伸懒腰,慢步走向书房的阳台呼吸新鲜空气。父亲一如既往早早起了床,手上翻阅着书籍沉浸其中,浑然不知我已在他身后。此时,清风吹拂,让我好似沉醉在书香的海洋,思绪万千。
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在他眼里,读书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我的儿时印象里,周末的下午都得在家中看书,十年如一日。别的小朋友的童年里有自由快乐,我的童年里大部分是与书籍做伴,被“限制”自由的我甚至一度觉得父亲就是一个“书呆子”。
父亲对于我给他起的外号不以为意,他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生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加油站”,他不仅坚持用读书的信念影响着我,自身也从读书中受益良多。
还记得我上小学时,父亲是我们乡镇中学的校长,每日奔波于家校之间,留给吃饭的时间常常只有几分钟。“今晚我只有五分钟的吃饭时间,麻烦你在六点前煮好饭菜,最迟六点零六分我就要赶回学校。”这是父亲对母亲说过最多的话。
在那个年代,乡镇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父亲所在的学校每年中考分数排名都处在全县末尾,以至于经常有学生办理转校手续。成绩不好的学生嚷嚷着“读书无用”,宁愿回家种田也不愿读书;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加留不住。
父亲刚担任校长职务时,面对眼前的重担十分焦虑但又束手无策。压力使得白发爬满了父亲的双鬓,感觉瞬间苍老了十几岁。面对重重困难,父亲顶住压力,坚信一定能扭转乾坤。那段时间里,父亲白天在学校“稳定军心”,晚上回到家便争分夺秒学习各类管理书籍,似乎在书中一定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母亲看到父亲如此劳累,忍不住劝他放弃,父亲立马反驳回去,执拗地认为他一定能解决好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
理想固然美好,然而残酷的现实给了父亲重重一击。一天上午,父亲的办公室来了几位要办理转学的家长,大家声讨着父亲为何不通过转学手续。
面对来势汹汹的家长,沉默许久的父亲终于开口了:“你们也是从我们学校毕业的,怎么忍心看着你们的母校一天天没落?如果大家都转学走了,我们学校就会被并校,到时候我们镇的学生要读书就很困难了。”
听完父亲的一席话,家长们面面相觑,父亲继续说道:“大家给我一年的时间,如果您孩子的成绩没有好转,教育质量还是上不去的话,你们转到哪个学校我都签字!”
最终,家长们被父亲的执着说服了。自那之后,父亲甚至连周末的时间都投入到学校工作中,一边带着老师挨家挨户劝说想要退学的家长,一边抓紧提升教学质量。
一年时光转瞬即逝,在父亲日复一日不懈努力下,他们学校的教学成绩显著提升,从排名倒数转变成荣获卓越奖。渐渐地,提出转学的家长越来越少,认可父亲学校的家长越来越多,父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我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做人做事有着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执着劲,如今我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宣传新兵,碰到写不出文章的情况时,我都会从书籍里寻找灵感,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我坚信不管工作上遇到任何难题,我都能够像父亲一样,不畏艰难,闯过一切难关。(南宁市武鸣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