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 法律职业伦理教学国际研讨会举办

日期:11-06
中国政法大学

正义网北京11月2日电(见习记者杨景茹)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举办“法律职业伦理教学国际研讨会暨课程思政论坛”。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介绍了目前部分高校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策略,并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困境与策略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副院长刘智慧教授从理念、政策和实践三个层面介绍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反思与困境。刘智慧教授表示,在理念层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难度大、所需时间久,高校作为主阵地,需要注重培养模式和机制,并结合国家政策适时调整;在政策层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亟待做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设计;在实践层面,有必要尽快形成实实在在的高校和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加大各相关部门的关注度以及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文亮从招生情况、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和具体工作情况。他表示,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需要各大高校相互支持、共同探讨。

“律师资源分布不均匀、大型律所较少、高质量涉外法律人才短缺,是中国律师‘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境。”东华大学法学系副教授杨立民从实务的角度介绍了中国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律师的状况,建议通过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完善准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联盟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法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学校应当在关注培养法治‘通才’的同时,注重涉外法治‘专才’的培养,体现产学研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在总结发言时建议,可以通过司法机关、实务部门与法律院校对接培养选拔人才,探索一条新的法治人才培养路径。

与会嘉宾还围绕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教学、法学思政教育等主题进行了交流。

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120余名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专家学者、实务部门代表、学生代表参加。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就印发《领导干部干预统计工作记录报告制度》答记者问 现场直击第九批国家集采,42个品种再迎“降价风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