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帮扶 合力攻关 铺就特色产业致富路

日期:09-12
特色产业

“流转土地的租金让全村135户512人受益,秋葵种植产业每天还可以吸纳约100个劳动力。”初秋时节,我们一边整理归档《农户水田出租租金发放领取表》,一边细数着土地流转给村民带来的红利。

放眼望去,成片的秋葵与溪流、道路在夕阳下交相辉映,村口近300亩秋葵进入采摘期,山田村村民对丰收满怀期许。

2021年,我们被县纪委监委委派到山田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驻村之初遇到的土地流转难题,依然历历在目。

山田村有16个村民小组共451户1923人,耕地总面积3278.7亩,但此前该村集体经济资源缺少,加上农作物品类较少,增收方式相对单一,发展后劲不足。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决定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夯基赋能。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多次协商探讨后,土地流转工作全面铺开,招商引资同步进行。

第一轮入户动员135户,77户欣然同意,眼看形势大好,第二轮入户动员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年关刚过,又陆陆续续有41户农户签订了同意书。

然而,接下来的工作并没有那么顺利,动员工作到了瓶颈期。

“我不同意,流转之后土地肥力会下降,今后再想自己种农作物都没办法保障……”经过了第三轮的集中入户,还有5户坚决表示不同意并拒绝签署协议。

多轮调研走访后,工作队员总结梳理发现,不同意的理由都有共通之处,要么是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闲不下来,想自己种点地;要么是担心企业走后土地变贫瘠,连片之后田埂被毁不好辨认。

找到了问题根源,那就“对症下药”。为确保土地流转公正透明,该县纪委监委在充分发挥帮扶联系单位保障作用的基础上,指导镇纪委有效发挥监督“前哨”作用,从前期沟通到公开招投标,逐一梳理出廉政风险点,重点对涉及此次土地流转的村干部进行清单式监督。

“程叔,您的担忧我们理解,现在种植都是用有机肥,不但不损害土质还增加了土地的肥力。”工作队员就这样一家一家地做思想工作,通过带领村民实地查看、土地测绘确权签字捺印等逐一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

5月,土地流转的消息引来了多家企业的关注。月底,村委会正式与当地一家企业签订了300亩的流转土地协议,“小田变大田”,种植秋葵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由此开启。

“参加土地流转后,每亩可收取800元的租金。我在种植基地做工,每天还有90元的收入,从种植到施肥再到采摘,大概6个月,算下来一年能有1.8万元左右的收入。”该村参加流转土地的村民说,土地流转后,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我省高层次、广领域、大力度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产学研加速跑,让前沿科技更“接地气” 天水:把关爱激励做到纪检监察干部心坎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