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5月16日到20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来自中东欧多国的嘉宾和企业汇聚一堂,共商合作。以“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共向未来”为主题的这个展会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那么,这个聚焦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展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亮点?这个展会又达成了哪些成果呢?
5月20日,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在东海之滨宁波落下帷幕。超3000家海内外参展商,15000名采购商,吸引了超12万观展人次,最终达成超105亿元采购订单。作为疫情后中国举办的首场面向中东欧地区的国家级展会,本届博览会展览面积、参展企业数量、订单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作奎:“吸引了很多人,通过参展大家又见面了,有了活络的交易,重续了感情。通过展会我们向世界展示了开放包容,拥抱合作,也提振了国内消费信心,丰富群众多元化消费水平,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早在11年前,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就开启了紧密合作。2012年4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正式启动。2013年11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在罗马尼亚共同提出举办中东欧国家商品展。从2014年开始,宁波首次承办中东欧特色产品展。2019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升级为国家级展会。今年举办到了第三届。展会已经快速成长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下最重要的务实合作平台之一。
刘作奎:“中国—中东欧合作从2012年启动之初就强调务实色彩,不参与地缘政治,不搞零和博弈,主要还是推动和中东欧国家的务实合作。务实合作只有两条腿,一个是经贸,第二个是人文,经过大家广泛思考,认为应该设一个务实合作的平台,就是中国—中东欧合作博览会。”
比起往届,这次展会“上新”了。参展商数量比第二届增长了30%,展品涉及特色产业等六大品类,超过5000种,一批欧盟地理标志产品集中展示。
展会特色产业商品中有不少是“好吃好喝”的,匈牙利的贵腐酒、捷克的手工巧克力、塞尔维亚的奶油奶酪,以及各类中东欧特色肉制品、美酒等商品“圈了不少粉”。
与往届不同,除了农副产品,本届博览会上展出了更多科技化、智能化的产品。其中包含了不少来自中东欧国家的最新技术。
十年来,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推动下,双方不断创造贸易往来的“获得感”。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1%,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均增长9.2%。截至目前,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双向投资规模接近200亿美元。2023年一季度,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全行业直接投资同比大幅增长148%。
除了实体商品的展示,这次展会上还专门设立了服务贸易的板块。
加强文化交流互鉴才能让民心更加相通。文化交流互动是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的一个重点,展会设立了专门的“文化市集”。由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多位艺术家共同创作涂装的“大卫猿”体现着文化的交流碰撞。展区也处处体现着中东欧地域文化特色。
展会的人文交流活动非常之多,线下互动总人次超过20万。展会期间,中东欧之夜电音派对、美食节等人文交流活动引人驻足。
本次中东欧博览会精彩纷呈,实实在在的商品订单和项目签约更充分体现着“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共向未来”的主题。仅5月16日一天,签约金额就达到了21.8亿元人民币。包括进口采购项目和合作项目,涵盖肉类、乳制品、植物油、滑雪器材、保健品等消费品和大宗商品。整个博览会期间共签约外资项目62个,总投资177.8亿美元,同比增长17.7%。
中东欧博览会的举办为不少中外企业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商机。宁波外贸商陈薏从第一届展会就开始关注中东欧的商品,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和前景,她从最初小规模批发牛奶,发展到如今的两个大型店面,产品线也不断扩展。这次展会上她又有了新的发现。
陈薏:“我在展位上发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彩妆,还有一个就是中东欧国家的水晶,也非常漂亮,这两个公司我都已经定下来,把它签约进来。在展会上要不断用你的眼睛去发现,不断用自己的嘴巴去交流,也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很多中东欧的好产品,很多中东欧美丽的风景。”
纵观本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务实开放,得到了参展各方的认可。
浙江宁波市商务局局长张延:“中国—中东欧合作承担了‘一带一路’往前推进,以及稳定和发展中欧合作重要的枢纽作用。中东欧博览会的举办有助于中国—中东欧合作,也同时能够推进中欧合作和‘一带一路’的全面发展。”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释放的信号清晰而明确,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前景广阔,中国愿同中东欧国家共享发展红利的诚意无比真挚。背靠国内统一大市场,通过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这一国家级平台,既把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做圆,更把“蛋糕”做美,为双方民众与企业带去更多实惠,促进人文交流,推进开放提升,让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