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药需求放大、加剧了药物紧张的当下,2元20片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居然没有趁势涨价,还维持这样的价格多年,跟个别药店趁机哄抬药价的做法完全是反向而行。在网上,就有网友发视频感谢这款“东北神药”。
如今随着药价改革持续推进,药品定价市场化已成趋势,药品价格高低通常跟企业研发专利、产能水平和市场供需紧密相关。在充分市场化竞争的语境下,不能因为某款药物定价较高,就轻易给药企扣上“无良奸商”的帽子。但毫无疑问,医药市场不能没了普惠医疗方案和平价药品药物的存在。
普罗大众需要便宜又好用的药物,超出了承受力阈值可能就用不起了。尤其对那些常年卧病在床的患者来说,能否把用药成本降下来,也关乎他们的生存处境和家庭的负担情况——毕竟,有些药物之于他们就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某种程度上,能不能保障低价药物供应,也是普惠医疗可及性的评价标尺。
而要确保低价药物不断供,显然不能只靠药厂们的道德血液。这些年来,廉价药“濒危”的消息不时传出,部分廉价药停产断货还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这些廉价药断供的主要原因,不是厂家没有良心,而是“价格低+需求少”导致企业动辄陷入亏损,价格低压缩了利润空间,需求少则断了薄利多销的后路,没法盈利,企业也就没有了继续生产的动力。
一方面是患者对廉价药的长期需求,一方面是很多廉价药生存空间有限,当此之时,我们要做的,并非对厂家搞道德施压,而是寻求让患者和厂家都能受益的最优解。
就目前看,将部分患者急需、市场紧缺、利润率不高的廉价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保障体系,让厂家定价向终端售价的传导经过保障体系的调节,让民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轻易获取药物,是很常见的解题思路。眼下颇受社会关注的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模式,就与之有些相通。在此之外,可以考虑给予廉价药厂家办证、贷款、税收等环节多重政策倾斜,让药企自觉、政策善意和民众期许“多向奔赴”,最终激励更多药企参与到廉价药保供中来。
这次大受追捧的“2元20片对乙酰氨基酚片”,没有在特殊时刻提高价格,跟药企的担当不无关系,也跟该药品被列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直接相关。列入防疫药物保障体系后,薄利多销的模式也能跑通,涉事药企可以社会效益跟经济效益双收,民众更是能从中受惠。
对乙酰氨基酚片凭着廉价得到了舆论赞许、收获了社会口碑,这对许多药企不无启示:眼下是药物保供的冲刺期,也是药企用担当积攒口碑的机遇期。希望更多药企能见贤思齐,用好用不贵的药物供给解民众之所急、得民众之好评。
责任编辑:赵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