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反华”政客想拿“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做文章

日期:06-09
捷克中东欧立陶宛中国台湾省

(观察者网讯)继在涉台问题做出小动作之后,捷克反华政客又开始拿中国—中东国家合作机制(“16+1”)做文章。

5月中旬,捷克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要求该国退出“16+1”机制,但最终政策还需由捷克政府决定。

当地时间6月8日,捷克外交部长扬·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通过发言人对半岛电视台就此发表评论,他不仅出言诋毁“16+1”机制,还叫嚣要以退出作为对华政策转向的步骤。

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

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

利帕夫斯基在评论中妄称,“16+1”合作机制“未能实现捷克的期望”,他扬言要“重新审视并修订与中国的关系”,并且,“退出‘16+1’机制就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据悉,这已经不是利帕夫斯基第一次在涉华问题上大言不惭,今年4月,他就曾吹嘘说,台湾是捷克“最大的投资者之一”,要“尽可能多地“帮助台湾等“受欺负的民主国家”云云。

去年年底,当捷克驻华大使佟福德向中国媒体透露了总统嘱咐他“全力支持北京冬奥会”后,利帕夫斯基竟对此十分不满,他“立即打电话“给大使,要求不要发表进一步的声明,还称大使的表态不符合外交政策。

捷克外交部长扬·利帕夫斯基(资料图)图源:卫星社

捷克外交部长扬·利帕夫斯基(资料图)图源:卫星社

半岛电视台援引中欧亚洲研究所项目主任理查德图尔桑尼的话称,捷克某些政客以“16+1”机制做文章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政治姿态”,本质上是捷克国内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捷克政坛存在“府院之争”,在对华关系上,总统和政府之间存在明显分歧。在现任总理彼得菲亚拉的中右翼政府上台之后,双方矛盾尤为突出,偏向中俄的总统泽曼影响力日渐式微,捷克越来越倒向西方。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台湾问题上说三道四,还是声称要退出“16+1”,捷克的做派都与此前的立陶宛如出一辙。

捷克政界人士告诉半岛电视台,立陶宛就是捷克的前车之鉴。中国不仅制裁了从立陶宛直接出口的商品,还制裁了所有含有立陶宛成分的商品,这样一来,捷克就无法凭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量小而免受影响,因为它将不得不面对来自欧盟的压力。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于2012年4月26日,最初是中国加上塞尔维亚等16国,因此是“16+1”。2019年,希腊加入,变成“17+1”。机制成立以来,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成为跨区域合作的典范。

2021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总额达863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双方贸易额十年实现了翻番。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额则实现了6倍增长。塞尔维亚和波黑与中国全面免签,阿尔巴尼亚、黑山等国对华出台签证便利化措施。双向旅游交流人数增长近4倍,中欧班列已经覆盖大部分中东欧国家。此外,匈塞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项目合作成果喜人。

具体到捷克,2020年中捷贸易额达188.7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捷克第二大贸易伙伴。2020年中国对捷克直接投资流量达到5279万美元,在捷克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50家。同年,台湾和捷克之间的贸易额仅为8.9亿美元,而累计至2020年,台湾对捷克投资总额才1.6亿美元。

2021年,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当时回应称,当前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各项成果稳步落实,中方愿同各方继续共享发展机遇和合作成果,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行稳致远,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机制成立9年来成果丰硕,不会因个别事件受到影响。

责任编辑:祝加贝

6月10日起,这些北京定制公交线路班次有调整 多地常态化核酸检测下,如何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准确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