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万年:上海疫情防控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策略正发挥作用

日期:04-29
上海市疫情新冠肺炎上海

4月2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坚持“动态清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有外媒提问:我们看到上海抗疫举措有一些曲折,刚才提到老龄化可能是上海出现抗疫曲折的原因,请问还有其他原因吗?中国在疫苗接种,尤其是mRNA疫苗接种方面有什么计划?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发布会上表示,上海疫情防控现在还处在关键阶段,但是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从报告的病例发病曲线来看处在下降的阶段,实际上它是在高位上的一种平缓下降,表明疫情防控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策略正在发挥作用。有效地遏制了上涨的势头,出现了好转的迹象。但是,上海每天的发病数还都是在万例以上的波动,确实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梁万年指出,上海和北京这两个城市的特点,都是特大城市,人口基数大,人口的密度大,人口的流动性也是比较大的,所以这给防控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么大的人口数,对上海2500万人,我们要组织一次核酸检测,组织一次抗疫的某一个措施的落实,是需要系统、周密,大量资源的配置和动员协调,才能有效完成。从市级政府到区,到具体落地的街道、居委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是它的一个难点,不像一个小的城市和局部的地区,很快就能够来做好、做到。

“要求我们有强大抗击病原体的这些能力,我们从学术上喜欢讲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我们的这个系统抗击它的能力的容量是多大。比如说核酸检测能力,一个100万城市的核酸检测能力和2500万城市的核酸检测能力要求不一样,容量不一样,不够的时间就会长,够的时候,可能24小时就把它完成,这一块又是一个挑战,”梁万年认为,在抗疫的时候,还是要保证城市生命线的运行,还有一些必须的水、电、煤、气、公共安全,一些必须的经济的运行,还是需要人口流动的。包括保障老百姓正常的生活,比如我们的快递小哥,必要的交通,医护人员救治,包括社区的组织人员和志愿者等等,这种必要的人口流动性还是在的。由于上海存在广泛的社区传播,这种人口流动势必给防控带来更大的风险。

梁万年指出,对于一个这么大的城市,当疫情快速发展的时候,如何真正做到“四应四尽”,也就是该检验的人都检验了,该发现阳性的和密切接触者,该收治,该管理的都管理了,该治疗进行有效治疗了,这些方面是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充分的资源的空间保障,如果你不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阳性的感染者也好,对确诊的病人也好,对密切接触者或者次密切接触者也好,如果没有实现“床等人”,仍然是滞留在社区,势必就会造成家庭内甚至社区的传播。

梁万年认为,这种资源如何有效的来保证实行“四应四尽”,实行床等人,这对上海也是一个挑战,但是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上海市正在向这方面迈进,医疗救治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方舱已经基本实现了“床等人”。像这些方法它有一个过程,前一段时间上海比较艰难,其实和这个城市的特点,和疫情传播这么快的特点以及整体资源的容量,包括城市必须的人口流动性等等方面都是有关系的。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上海人口密度大,疫情发现以后到现在为止看是广泛的社区传播,这种广泛的社区传播采取措施和在一个局部的点,一个局部的区域性的聚集性疫情相比,它的难度在防控上就是更大的,”梁万年认为,所以它要求的时间可能就比较长,采取的力度,比如我们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这种筛查的策略就需要更长一些时间,更频繁一些。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负责人雷正龙介绍,关于mRNA疫苗,目前我国已经布局了多个研发任务,进展最快的正在境外开展三期临床试验,有的正在审评审批过程中,详细情况我建议向相关部门进行咨询。

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设立黄码医院 国家卫健委:要让疫情期间要看病的居民能出小区门能进医院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