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 赵国祥教授在两会发出的“师大声音”

日期:03-09
师范院校赵国祥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开幕。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教授赵国祥同志,不断通过各大媒体,发出“师大声音”。下面,让我们一起关注!

赵国祥代表:加快构建黄河流域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来源:中国教育报)

赵国祥代表:

加快构建黄河流域

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强调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核心在教师。当前,黄河流域教师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资源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振兴黄河流域教师教育的重大课题和当务之急。”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赵国祥向记者表示。

今年,赵国祥代表将带着7份议案和建议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注意到,7份议案中有3份都与推进教师教育有关,尤其在加快推进黄河流域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赵国祥调研和思考得更多。

赵国祥告诉记者,我国有9所师范院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7所。黄河流域总共9个省份,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1/3,有31所师范院校,占全国师范院校的1/3,但仅有1所师范院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黄河流域教师教育体系整体优势不明显,标杆型师范大学数量不足,与黄河流域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人才支持体系不相匹配。

此外,黄河流域的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借合并、升格和转型之机也变成综合性高校,甚至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以河南省为例,2000年共有公办本专科师范院校15所,在校师范生4.23万人,到了2017年因合并升本和转型等原因,本专科师范院校锐减至9所,而招生师范专业的本专科学校则有20多所,在校师范生增加到了20.51万人,形成了巨大的供需差。

“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相关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提出了要支持各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另一方面,政策举措的有限覆盖、师范院校“去师范化”、中西部塌陷发展不均衡、教师教育体系结构不优等原因,影响和制约了黄河流域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质量。”赵国祥说。

因此,他建议,直面黄河流域9省师范院校数量多,但发展整体滞后的现实,加快构建黄河流域地区教师教育共同体,建立黄河流域教师教育的协同管理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建立黄河流域师范院校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区域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以此借鉴一流师范大学的改革发展举措,整体提高黄河流域师范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在此基础上,赵国祥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力度,打造黄河流域教师教育“一省一标杆院校”,充分发挥标杆院校的排头兵、领头雁作用,引领教师教育的发展和振兴。一方面,明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建设标准、专业办学标准和师范生培养标准,以给予标杆院校足够的办学经费和自主权,努力把标杆院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师范大学(学院),由9所标杆院校辐射和引领整个黄河流域31所师范院校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另一方面,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加以配套,在沿黄九省没有“双一流”师范大学的省份,分别遴选建设1所一流师范大学、10个一流师范专业进行重点支持,统筹布局“双一流”建设。

赵国祥代表:

加快推进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建设

(来源:中国教师报)

当前,我国地方师范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相对不高,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不强,不符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建设、提升区域师范教育整体水平,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总体而言,办学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顶层设计不够科学,体系结构亟待优化。地方师范院校是支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地方师范院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以“双一流”建设为例,全国140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地方师范院校仅有3所入选。二是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办学资源严重短缺。《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全国普通高校年度生均经费平均为37241元,但绝大多数地方普通师范院校得到的生均拨款不到2万元,一些师范院校甚至不足1万元。三是办学定位不够科学,师范特色亟待提升。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部分地方普通师范大学走上了综合化办学道路,一些地方师范院校也纷纷借合并、升格和转型之机变成综合性高校或应用技术型高校。

为此建议: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以点带面,以面带全,辐射引领全国师范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一是统筹设计,加快贯彻落实力度。根据《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相关文件精神,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支持,加快遴选和重点建设一批办学基础扎实、发展势头良好、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地方师范大学,打造师范院校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二是重点安排,实现相关政策倾斜。在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和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申报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加教育博士硕士招生指标、扩大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给予入选建设的示范性地方普通师范院校重点倾斜,切实增强其办学活力。

三是试点先行,提高生均拨款系数。根据教师教育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大幅调整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生均拨款系数,力争使其达到或接近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生均拨款水平,充分保障其办学经费需求。

四是深化改革,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和督促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深化改革,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和“高考分数+面试”的综合性招生录取方式,以尝试探索本硕贯通的高层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符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健全职前培养、入职培训、职后提高一体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五是以点带面,引领师范院校发展。参照全国省部共建师范大学协作联盟的协作机制,构建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联席会议制度,深化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将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的改革发展举措总结提炼成可学可仿可借鉴的建设标准、工作规程和实践经验,辐射引领全部地方师范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

建议国家加大支持

中西部地区“双一流”学科建设力度

(来源:河南日报)

“双一流”建设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有力支撑。当前,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在一流学科建设上呈现突出的区域结构性差异。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赵国祥建议国家加大支持中部地区“双一流”学科建设力度。

“‘双一流’建设工程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大学的发展由以往的政府行政主导向高校自由竞争模式转变。这为中部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中部高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赵国祥说。

首先,中部高校在优势学科建设上竞争力不足。尽管东、中、西部地区在“每百万人拥有普通高校数量”上相差不大,但在优势学科上差别明显。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位于东部地区的高校数量占比为62.6%,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数量占比分别为19.7%和17.7%。数据显示,在优势学科建设上,中部地区高校与东部地区高校的区域差距指数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中部高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短板。2020年,在普通高校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在专任教师”中所占的比重,东、中、西地区占比分别为35.3%、21.8%及22.7%;“正高级职称教师在专任教师”中所占的比重,东、中、西地区占比分别为15.7%、11.2%及11.8%;在“所在地区高校高被引学者数量”方面,2020年全国高校(不含科研院所)高被引学者为3318人,其中东部地区高校高被引学者为2417人,占比72.8%,中部地区高校和西部地区高校高被引学者分别为553人和348人,占比分别为16.7%和10.5%。数据表明,与东部地区高校相比,中部地区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大幅度提升。

此外,与东部地区高校相比,中部高校在经费投入、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上也缺乏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针对中部高校在学科建设上面临的诸多困境,赵国祥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加大对中部区域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地域布局以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建设、博士招生指标分配等方面向中部地区高水平大学倾斜;以立法形式,确保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对中部地区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的经费投入;在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精品在线课程、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国际合作办学以及国家各类项目的申请与资助、重点奖项的评选上向中部高水平大学适当倾斜;探索省部共建高校管理新模式,加强教育部对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管理与指导。

拓宽办学经费渠道,提升办学经费使用效率。对中部地区高校,中央政府应集中财力与地方政府按比例共同履责。分类探索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常态化机制,可以考虑在前者中增设“高等教育转移支付”;在后者中针对地方大学特殊需要进行专项补助;中央政府应进一步明确省级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责任,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建议制定刚性制约措施,保证各级政府落实每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增长;建议建立高效教育经费使用效率评价体系,监督和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学科队伍结构。实施中部地方大学人才提升支持计划,引导“双一流”高校在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合作研究、访学进修、协同创新等方面,支持中部地方大学提升教师素质;实施中部地方大学教师海外研修工程,提升国际化水平;建立规范有序的高端人才流动制度,鼓励部属和东部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到中部地方大学挂职、兼职或就职;学术领军人才项目评审中向中部地方大学倾斜;优化学科队伍结构,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影响力广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提升学科团队教学科研水平。

加强东、中、西部高校交流合作,形成对口支援长效机制。国家、地方要给予专项配套资金,确保“对口支援”的持续性;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工程优势,突破“对口支援”限制和扩大“对口支援”范围;加大对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的做出突出贡献学校的政策倾斜及对做出突出贡献者的表彰;明确政府、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的责任界限,确保“对口支援”具体、明确、可行。

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

为黄河流域9省呼吁,打造

教师教育“一省一标杆院校”

(来源:大象新闻)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强调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核心在教师。当前,黄河流域教师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资源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振兴黄河流域教师教育的重大课题和当务之急。”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赵国祥向记者表示。

今年,赵国祥代表将带着7份议案和建议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注意到,9份议案中有4份都与推进教师教育有关,尤其在加快推进黄河流域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赵国祥调研和思考得更多。

赵国祥告诉记者,我国有9所师范院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7所。黄河流域总共9个省份,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1/3,有31所师范院校,占全国师范院校的1/3,但仅有1所师范院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黄河流域教师教育体系整体优势不明显,标杆型师范大学数量不足,与黄河流域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人才支持体系不相匹配。

此外,黄河流域的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借合并、升格和转型之机也变成综合性高校,甚至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以河南省为例,2000年共有公办本专科师范院校15所,在校师范生4.23万人,到了2017年因合并升本和转型等原因,本专科师范院校锐减至9所,而招生师范专业的本专科学校则有20多所,在校师范生增加到了20.51万人,形成了巨大的供需差。

“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相关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提出了要支持各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另一方面,政策举措的有限覆盖、师范院校“去师范化”、中西部塌陷发展不均衡、教师教育体系结构不优等原因,影响和制约了黄河流域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质量。”赵国祥说。

因此,他建议,直面黄河流域9省师范院校数量多,但发展整体滞后的现实,加快构建黄河流域地区教师教育共同体,建立黄河流域教师教育的协同管理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建立黄河流域师范院校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区域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以此借鉴一流师范大学的改革发展举措,整体提高黄河流域师范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在此基础上,赵国祥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力度,打造黄河流域教师教育“一省一标杆院校”,充分发挥标杆院校的排头兵、领头雁作用,引领教师教育的发展和振兴。一方面,明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建设标准、专业办学标准和师范生培养标准,以给予标杆院校足够的办学经费和自主权,努力把标杆院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师范大学(学院),由9所标杆院校辐射和引领整个黄河流域31所师范院校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另一方面,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加以配套,在沿黄九省没有“双一流”师范大学的省份,分别遴选建设1所一流师范大学、10个一流师范专业进行重点支持,统筹布局“双一流”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

黄河流域老少边穷地区

义务教育教师应高于当地公务员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强调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核心在教师。当前,黄河流域教师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资源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振兴黄河流域教师教育的重大课题和当务之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赵国祥向记者表示。

赵国祥表示,我国192所高等师范院校约占普通高校总数的1/10,但只有2所师范大学入选42所一流大学,7所师范大学入选95所一流学科建设大学。而黄河流域一流学科建设师范大学仅有陕西师范大学一所,教师教育体系整体优势不明显,标杆型师范大学数量不足,与黄河流域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人才支持体系不相匹配。

此外,黄河流域的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借合并、升格和转型之机也变成综合性高校,甚至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以河南省为例,2000年共有公办本专科师范院校15所,在校师范生4.23万人,到了2017年因合并升本和转型等原因,本专科师范院校锐减至9所,而招生师范专业的本专科学校则有20多所,在校师范生增加到了20.51万人,形成了巨大的供需差。

赵国祥建议,构建黄河流域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造黄河流域“一省一标杆院校”,引领教师教育的发展和振兴,推动师范院校的“再师范化”,凸显“教师母机”辐射引领功能。改革师范院校招生选拔制度,持续完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此前,赵国祥一直关注教师待遇,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教师,无论工资待遇还是生活工作条件都相对更差。

“提高教师薪资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赵国祥说,加倍提高黄河流域老少边穷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加快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吸引更多高质量生源选择教师职业。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扎根边疆、扎根乡村的教师给予更多关爱和培养,主流媒体对教师的事迹加大宣传报道的力度,让他们真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赵国祥:

遴选建设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

(来源:大河报)

“与其他类型院校相比,我国地方普通师范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相对不高,对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不强。”

执掌师范院校多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赵国祥建议,在全国教育经费总体有限的情况下,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以点带面,以面带全,辐射引领全国师范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强教必先强师。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赵国祥说,截止2021年,我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210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7.26%,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但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师范院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支持,102所一流学科建设大学中也只有7所师范大学入选。

截止2021年,我国公立师范本科院校由1990年的257所锐减至120所,众多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及其招生数量远远超过师范专业,招生数及比例大幅下降。

此外,地方普通师范院校与重点师范院校之间在办学资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他以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四所师范院校为例,专任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以上比例分别为:75.31%、60.19%、40.96%、33.36%;生均本科教学日常经费分别为:17481.60元/生、 4203.55元/生、2619.24元/生、2358.59元/生。

为此,他建议,统筹设计,遴选和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地方普通本科师范院校。

重点安排,加大相关政策倾斜力度。在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和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申报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加教育博士硕士招生指标、扩大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给予入选建设的示范性地方普通师范院校重点倾斜,切实增强其办学活力。

试点先行,大幅提升生均拨款水平。根据教师教育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大幅调整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生均拨款系数,力争使其达到或接近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生均拨款水平,充分保障其办学经费需求。

深化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和督促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深化改革,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和高考分数+面试的综合性招生录取方式,以尝试探索事实本硕贯通的高层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符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健全职前培养、入职培训、职后提高一体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师范院校发展。参照全国省部共建师范大学协作联盟的协作机制,构建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联席会议制度,深化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将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的改革发展举措,总结提炼成可学可仿可借鉴的建设标准、工作规程和实践经验,辐射引领全国师范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

建议高校开设《家庭教育》

必修课和家庭教育专业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

自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传统意义上的“家事”上升为有法可依的“国事”,中国父母正式进入“依法带娃”时代。

《促进法》指出,要鼓励开展家庭教育研究,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支持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培养家庭教育服务专业人才。

“高校开设家庭教育必修课程是大学生自身发展与成长的现实诉求和需要。”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赵国祥向记者表示。

今年两会期间,赵国祥建议高校开设《家庭教育》必修课。

“政府部门要牵头进行系统构建和整体推动。”赵国祥说,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然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关键一环。高校要充分意识到开展家庭教育必修课程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并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为家庭教育必修课程的开设创造条件。

在国家颁布《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背景下,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法律,努力构建高校家庭教育课程的制度体系。高校家庭教育课程的制度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根据高校开设家庭教育的总体任务和目的,合理构建家庭教育必修课程的教学体系,同时充分利用高校自由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和资源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并有效配置师资力量;二是要构建保障家庭教育必修课程顺利实施的行政体系,高校要为推动家庭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制定制度性文件,合理设置保障其顺利运行的行政部门和服务机构,使高校家庭教育落到实处,作用充分发挥。

“高校要注重推动家庭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充实优化家庭教育理论,培养家庭教育的优秀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为高校家庭教育必修课程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赵国祥认为,任何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家庭教育的发展同样如此。但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已经成为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课程的阻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高校要增设家庭教育专业,并扩大家庭教育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规模;另一方面社会和政府则要通过鼓励全社会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拓宽家庭教育专业的就业渠道和发展前景。

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

建议“东、中、西”高校形成对口支援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

“双一流”建设工程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大学的发展由以往的政府行政主导向高校自由竞争模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中部地方高校在经费、师资、条件、平台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亟待中央政府予以支持破解。

“中部高校在优势学科建设上竞争力不足。2020年,东部地区‘每百万人拥有普通高校数量’为0.53个,中部地区‘每百万人拥有普通高校数量’为0.49个,西部地区‘每百万人拥有普通高校数量’为0.52。”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赵国祥向记者表示,尽管东、中、西部在“每百万人拥有普通高校数量”上相差不大,但在优势学科上差别明显。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位于东部地区的高校数量占比为61.2%,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数量占比分别为19.7%和19.1%。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位于东部地区的高校数量占比为62.6%,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数量占比分别为19.7%和17.7%。数据显示,在优势学科建设上,中部地区高校与东部地区高校的区域差距指数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不仅如此,中部高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短板、在经费投入、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上缺乏竞争力。

针对中部高校在学科建设上面临的诸多困境,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赵国祥建议,加大对中部区域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地域布局以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建设、博士招生指标分配等方面向中部地区高水平大学倾斜;以立法形式,确保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对中部地区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的经费投入;在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精品在线课程、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国际合作办学以及国家各类项目的申请与资助、重点奖项的评选上向中部高水平大学适当倾斜等。

“拓宽办学经费渠道,提升办学经费使用效率。”赵国祥说,对中部地区高校,中央政府应集中财力与地方政府按比例共同履责。分类探索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常态化机制,可以考虑在前者中增设“高等教育转移支付”;在后者中针对地方大学特殊需要进行专项补助;中央政府应进一步明确省级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责任,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建议制定刚性制约措施,保证各级政府落实每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增长;建议建立高效教育经费使用效率评价体系,监督和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在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学科队伍结构。

“加强东、中、西部高校交流合作,形成对口支援长效机制。”赵国祥说,国家、地方要给与专项配套资金,确保“对口支援”的持续性;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工程优势,突破“对口支援”限制和扩大“对口支援”范围;加大对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的做出突出贡献学校的政策倾斜及对做出突出贡献者的表彰;明确政府、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的责任界限,确保“对口支援”具体、明确、可行。

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

在养老机构设心理服务中心

(来源:郑州日报)

人口老龄化加速,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去养老机构安享晚年,受身体机能下降、亲情纽带削弱等多种因素影响,养老机构老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当前,养老机构抑郁检出率为28.7%-44.9%。

“养老,既要养身,更要养心。”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赵国祥建议,在养老机构设立心理服务中心,制订养老机构心理健康服务标准,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

制订服务规范。研究制订养老机构心理健康服务标准,将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场所设施、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纳入养老机构开业标准。将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对养老机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进行补助支持。

加强人才培养。制订政策鼓励养老机构引进配备专业人才,明确专职人员配备标准,吸引心理学、精神医学、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加入养老机构工作,鼓励社会专业人才长期前往养老机构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心理服务技能培训。

深化服务内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设立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推动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研究。加强对养老机构心理健康服务督导管理,深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制订政策鼓励医院、高校、社区心理服务部门对养老机构心理服务工作的支持帮扶。

赵国祥代表:

在沿黄九省统筹布局师范“双一流”

(来源:郑州日报)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绘制了宏伟蓝图。“强教必先强师,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优先发展师范教育。”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教师赵国祥表示,提升师范教育整体水平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开设家庭教育必修课,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我国的家庭教育视野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家庭教育从传统意义上的“家事”上升为有法可依的“国事”,中国父母正式进入“依法带娃”时代。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发展的新阶段,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素质水平关乎下一代优秀人才的培养,高校开设家庭教育必修课程意义重大。有必要鼓励、支持、引导高等院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将‘家庭教育学’列入必修课程。”赵国祥介绍,目前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已正式成立了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虽然家庭教育属于尚未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但是参与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高校已从2020年的20余所增加到目前的近100所。他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专门机构和指导中心,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把家庭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预算,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强大支持。

另外,作为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关键一环,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家庭教育必修课程的重要性,利用并整合已有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为家庭教育必修课程的开设创造条件;任何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要注重推动家庭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充实优化家庭教育理论,培养家庭教育的优秀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为高校家庭教育必修课程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高校也要增设家庭教育专业,并扩大家庭教育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规模。

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加强教师社会服务转化能力评价

赵国祥表示,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长期以来,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不全面,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弱化,使得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师德师风问题屡现。

对此,赵国祥建议,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地方普通高校教师政治素养;规范高校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实现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常态化;推动社会积极提供支持平台,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转化能力;完善高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提升高校教师职业素养水平。

如何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转化能力?赵国祥认为,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搭建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平台,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积极承担企业的项目课题,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以兼职、挂职、在企业设立科研实验室等方式,为高校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提供机会和有利条件,培育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及其转化能力。在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应加大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水平、信息素养、创新创业素养在日常和年度考核中的比重,建立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极力克服学历、论文、帽子、职称等要素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加强教师社会服务转化能力评价。

在沿黄九省布局师范类“双一流”,发挥“教师母机”辐射引领功能

谈及我国师范教育现状,赵国祥如数家珍:截至2021年,我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210所,仅占普通高校总数的7.26%;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显示,147所高校中,师范类院校只有北京师范大学等9所,且承担本科师范生培养的综合性院校极少;具体到黄河流域,“双一流”中仅有陕西师范大学一所,与黄河流域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人才支持体系极不匹配。

在《关于加快推进黄河流域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赵国祥提出,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教师教育质量水平,可从五大方面下功夫:构建黄河流域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造黄河流域“一省一标杆院校”,引领教师教育的发展和振兴;推动师范院校的“再师范化”,凸显“教师母机”辐射引领功能;改革师范院校招生选拔制度,持续完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师薪资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赵国祥认为,要直面黄河流域9省师范院校数量多但发展整体滞后的现实,加大投入力度,打造黄河流域教师教育“一省一标杆院校”,明确学校建设标准、专业办学标准和师范生培养标准,以给予标杆院校足够的办学经费和自主权,努力把标杆院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师范大学(学院),辐射和引领整个黄河流域31所师范院校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当前黄河流域31所师范院校中,除教育部直属的1所师范大学外,其余8所地方师范大学(学院)均为省域内师范院校的领头羊,建议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加以配套,在沿黄九省没有“双一流”师范大学的省份,统筹布局遴选“双一流”。

赵国祥代表:

将家庭教育学列入高校必修课

(来源:郑州晚报)

“强教必先强师,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优先发展师范教育。”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教师赵国祥表示,提升师范教育整体水平刻不容缓。

建议开设家庭教育学必修课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今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我国的家庭教育视野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家庭教育从传统意义上的“家事”上升为有法可依的“国事”,中国父母正式进入“依法带娃”时代。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发展的新阶段,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素质水平关乎下一代优秀人才的培养,高校开设家庭教育学必修课程意义重大。有必要鼓励、支持、引导高等院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将‘家庭教育学’列入必修课程。”赵国祥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专门的机构和指导中心,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把家庭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预算,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强大的支持。同时,高校也要增设家庭教育专业,并扩大家庭教育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规模。

加强教师社会服务转化能力评价

赵国祥表示,长期以来,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不全面,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弱化。

如何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转化能力?赵国祥认为,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搭建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平台,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积极承担企业的项目课题,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以兼职、挂职、在企业设立科研实验室等方式,为高校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提供机会和有利条件,培育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及其转化能力。在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应加大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水平、信息素养、创新创业素养在日常和年度考核中的比重,建立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极力克服学历、论文、帽子、职称等要素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加强教师社会服务转化能力评价。

打造沿黄九省师范类“双一流”

赵国祥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显示,147所高校中,师范类院校只有北京师范大学等9所。具体到黄河流域,“双一流”中仅有陕西师范大学一所,与黄河流域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人才支持体系极不匹配。

对此,赵国祥提出,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教师教育质量水平,要加大投入力度,打造黄河流域教师教育“一省一标杆院校”,努力把标杆院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师范大学(学院),辐射和引领整个黄河流域31所师范院校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当前黄河流域31所师范院校中,除教育部直属的1所师范大学外,其余8所地方师范大学(学院)均为省域内师范院校的领头羊,建议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加以配套,在沿黄九省没有“双一流”师范大学的省份,统筹布局遴选“双一流”。

俄军披露重要机密文件! 英女王礼仪卫兵要去乌克兰参战,英国防部慌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