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两会|赵国祥书记在两会发出的“师大声音”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京开幕。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我校党委书记赵国祥同志,不断通过各大媒体,发出“师大声音”。下面,让我们一起关注!
赵国祥代表:
建议加快打造
“一省一标杆”地方师范大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在全国教育经费总体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在每个省市自治区遴选1-2所基础较好的地方师范院校,重点打造一批标杆地方师范院校。”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建议,打造“一省一标杆”的地方师范大学,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水平。
如何在资源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赵国祥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受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的双重影响,一些师范院校毕业生往往局限于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迁移能力弱于综合性院校学生。部分重点中学更愿意从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教师。有数据显示,一些全国知名中学近年来录取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新教师中,90%以上是综合性大学毕业生。
“建议集中优势资源,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就为各地遴选出1-2所基础较好的师范院校,支持其建设标杆地方师范院校,全面打造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赵国祥表示,希望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尽可能地统筹资源,切实加大对标杆地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实现包括国家级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和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等在内的重大举措全覆盖,为教师教育振兴提供充分保障。
“标杆师范院校要传承和弘扬百年优秀师范教育传统,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引领、辐射和带动其它师范院校整体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教师教育振兴开创良好局面。”赵国祥期待着,在新的历史时期,师范院校能够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新的独特贡献。
赵国祥代表:
建立“一站式”社区心理服务站
(来源:郑州日报)
当前,民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老百姓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要“以村(社区)为单位,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80%以上”。
如何加强社区心理服务站建设,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心结”?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提出,应该从完善法律保障、健全工作体制、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经费保障、深化工作内涵等方面,推动社区心理服务站规范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心理服务站目前存在运行不畅、‘空壳’站点较多、工作内容不实不细、服务可及性弱等问题。”赵国祥建议,加快制定《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法》《心理咨询师法》,建立社区心理服务站建设的法律依据,为心理咨询师参与社区心理服务提供法律保障;在政府机构中设置专职管理部门,负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谋划、管理和执行;鼓励社区心理服务站建设专职队伍,明确专职人员岗位职数、任职资格、薪酬待遇、晋升发展等问题,吸引专业人才深度持续参与服务站工作;加快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和机构分级分类从业资质认证;适应社区心理服务需求,修订心理健康服务方向本硕人才培育质量标准,鼓励设置临床心理学专业,加强学历教育人才培养;在政府财政预算中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细化站点分级考评标准,建立站点考评挂牌制度,推动建立集评估、教育、预防、咨询为一体的“一站式”社区心理服务站。
赵国祥代表:
规范高端人才流动,
加大对中西部地方大学支持力度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中央政府有支持的责任,财政能力的增强为其支持中西部地方大学提供了可能性。”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建议,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办学经费渠道,优化学科队伍结构,加强东、中、西部高校交流合作,形成对口支援长效机制。
赵国祥代表指出,虽然国家实施的“2011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工程为中西部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中西部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后劲不足,在科学研究方面缺乏竞争力,在服务社会方面能力相对缺乏等。
数据显示,如果把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等级及以上的学科视为优质学科,那么,东部地区“每百万人拥有的优质学科数”为1.65个,中部地区为0.7个,西部地区为0.54个。2019年东部地区“每百万人拥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数”为0.15所,中部地区为0.06所,西部地区为0.07所。
对此,赵国祥建议:一是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3期工程,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地域布局、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建设、博士招生指标分配等方面向中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倾斜;以立法形式,确保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的经费投入。
二是拓宽办学经费渠道,提升办学经费使用效率。对中西部地区高校,中央政府集中财力与地方政府按比例共同履责。分类探索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常态化机制,可以考虑在前者中增设“高等教育转移支付”;在后者中针对地方大学特殊需要进行专项补助;中央政府进一步明确省级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责任,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队伍结构。实施中西部地方大学人才提升支持计划,引导“双一流”高校在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合作研究、访学进修、协同创新等方面支持中西部地方大学提升教师素质;建立规范有序的高端人才流动制度,鼓励部属和东部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到中西部地方大学挂职、兼职或就职。
四是加强东、中、西部高校交流合作,形成对口支援长效机制。国家、地方给予专项配套资金,确保“对口支援”的持续性;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工程优势,突破“对口支援”限制和扩大“对口支援”范围。
赵国祥代表:
健全师范院校
“再师范化”经费支持机制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
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履职中发现,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2020年度经费预算为例,作为河南师范院校领头雁的河南师范大学只有13.74亿元。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对师范类大学的支持力度不足。此外,师范院校本科化造成了师范教育趋同化。
对此,赵国祥建议健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主体责任机制,师范院校能否顺利实现“再师范化”,既取决于师范院校自身举办高质量教师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取决于国家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主体主责地位的政策期盼、政策引导与政策支撑。在多元化的教师教育格局中,作为政策供给者的政府,应该通过有效的政策宣示,确保师范院校的主体、主责地位。
“健全师范院校再师范化治理机制。”赵国祥建议,坚持“分类治理、示范带动、整体跃迁”的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理念思路。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示范,带动“双一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高位振兴,打造师范院校再师范化转型的国家队;以“一省一示范”为思路,带动47所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重点振兴,打造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的省级队;以一批具有学科优势与学科特色的地方本科师范学院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示范,带动师范院校错位振兴,打造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的地方队。通过以“再师范化”为基本要求,以示范标杆为基本引领,重点建设师范院校三支队伍,分类推进、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
关于师范类院校的长远发展,赵国祥建议在地方示范性师范大学中探索面向中学,特别是农村地区高中公费师范生、省部共建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区域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等项目。充分发挥省、市政府积极性,以“一校一品”为理念,引导示范性地方师范学院或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色化发展。“健全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经费支持机制。”赵国祥补充说。
赵国祥代表:
落实教师待遇不低于
或适当高于同级公务员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而师范生生源质量是制约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
走访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发现,受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我国师范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中小学教师待遇普遍不高。”赵国祥说,从工资数额、政策落实、职业感受来看,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普遍较大,职称晋升空间狭窄,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不高,师范专业吸引力相对不强。
此外,还有师范院校招生方式传统单一、全国师范生规模过大等因素。
为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赵国祥建议全面落实教师待遇,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要全面落实教师待遇不低于或适当高于同级公务员待遇等政策,切实增强教师职业发展空间,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大兴爱师、尊师、敬师、重师之风,让“尊师重教”的传统得以回归,推动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影响和带动更多中学生报考师范专业。”
“进一步增加政策供给,吸引优秀考生报考师范专业。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赵国祥说,进一步深化新世纪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规格、培养主体、培养课程、培养机制、实训体系等方面的变革与创新,积极应对新技术革命时代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课程形态、新学习方式挑战,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教育人才,切实增强师范专业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他还建议改革师范生招生方式,提高师范生报考门槛。从师范生招生方式、招生办法、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方面提高新生质量。赵国祥说,要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调整师范生招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