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夜光中的成渝!
来源:重庆发布
星星点点,惊若天河。
灯光璀璨了城市大街小巷,也点亮了一个地区经济领域各行各业的活力。城市夜间灯光直接反映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进程。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置身九天看中国,站在星宇看成渝。
灯光的视角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样的灯光从不同的视角
所看到的可能不一样
我们平时看到的灯光
可能是这样的
谭攀供图
也可能是这样的
谭攀供图
如果从八百多公里高度的
卫星视角
看到的灯光是这样的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夜光指数图(NPP VIRS,2020)
灯光越密集、越亮的地方
夜光指数越高
可以看出重庆、成都
夜间灯光非常耀眼
同时
也可以清晰地看到
地形对城市格局的影响
重庆“四山”
(缙云、中梁、铜锣、明月)
撕开了城市“画布”
组团型城市特征明显
而成都地形相对平坦
夜间灯光更集中完整
如果将夜光指数“动”起来
是这样的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夜光指数动态图(2018.1-2021.3)
不同月份的
夜光指数动态变化情况
呈现出一幅
“双星闪耀、星光点点”
灯光足迹图
成渝,仿若夜空中的双子星
灯光的差异
从卫星灯光视角看
不同区域灯光
是有差异的
通过夜光指数对
这种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县级夜光指数
前三强分别是
渝中、武侯、青羊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县级夜光指数前二十强(2020年平均值)
如果从更高的层面
还可以看到
四大城镇群的夜光指数差异
冠军:粤港澳
亚军:长三角
季军:京津冀
四大城镇群夜光指数对比(2020年平均值)
上面从数据统计角度进行了比较
而从空间形态来看
四大城镇群也是各有千秋
“长三角”“粤港澳”
夜光指数集中连片程度更高
“长三角”夜光指数
空间上呈现东西走向
上海地区亮度抢眼
“长三角”夜光指数图(2020年平均值)
“粤港澳”夜光指数
空间上呈现东南—西北走向
夜光指数分布较为均衡
“粤港澳”夜光指数图(2020年平均值)
“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夜光指数在空间形态上“双核”明显
“京津冀”城镇群中
北京、天津夜光指数均较高
北京整体高于天津
“京津冀”夜光指数图(2020年平均值)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重庆、成都夜光指数也相对较高
但两者相对均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夜光指数立体图(2020年平均值)(夜光指数立体图中越凸出部分代表其夜光指数越高,反之亦然)
从四大城镇群
夜光指数统计及空间形态
很自然的会联想到
陆大道先生提出的
“点-轴系统”理论
城镇群发育的每一个阶段
必定有一种相应的空间格局
这种格局由社会经济发展的
规模、方向、方式、性质(水平)等支配
一个区域的发展总是从不平衡
到相对平衡
“长三角”“粤港澳”夜光指数较高
空间形态上也相对均衡
体现了较高的发育程度
“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夜光指数相对较低
空间形态上表现为“双核”不均衡状态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
不断发展
社会经济要素长期自组织
其夜光指数空间形态也将走向均衡
灯光的能量
灯光与我们的生产生活
息息相关
在为人们提供光明的同时
也记录了人类活动
夜光指数与产业、经济等
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夜光指数与GDP相关系数为0.72
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夜光指数与GDP关系(夜光指数为2020年平均值;GDP数据来源于2020年四川统计年鉴和2020年重庆统计年鉴)
夜光指数与产业
也存在着相关性
但产业需要分开来看
不同产业对夜间灯光的贡献
是不一样的
第三产业产值与夜光指数
相关系数为0.79
也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反映出
第三产业对区域夜间灯光贡献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夜光指数与第三产业关系(夜光指数为2020年平均值;产业数据来源于2020年四川统计年鉴和2020年重庆统计年鉴)
第一产业产值与夜光指数
相关系数为-0.76
表现为显著性负相关
这也符合一般认知
农业等第一产业
对区域夜间灯光贡献小
万家灯火点点星光
蕴藏了无尽的信息
通过夜光指数
还可以挖掘很多信息、知识
比如,可以反演人口分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空间分布模拟
可以描绘城市化足迹
可以估算GDP
可以绘制贫困图
可以监控自然灾害
可以满足你更多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