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进监督“旱改水”,贫瘠旱地变良田

日期:10-28
收割机

原标题:跟进监督“旱改水”,贫瘠旱地变良田

金秋时节,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群众在用收割机采收水稻,“贫瘠旱地变良田”梦想变成现实。(韦哲/摄)

金秋时节,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群众在用收割机采收水稻,“贫瘠旱地变良田”梦想变成现实。(韦哲/摄)

金秋时节,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弄茶村弄茶屯,温馨的阳光洒在美丽的田野上,沉沉甸甸的稻穗在和煦微风的吹拂下,泛起一层层金灿灿的波浪。弄茶屯的“旱改水”项目,初见成效。

这源于该县纪检监察机关的跟进监督,促使贫瘠旱地变成良田,换来了如今的丰收“美景”。

“旱改水”(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是大化瑶族自治县2021年重点打造的民生项目之一,旨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将其列为年度重点监督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从收割到装袋、全部机械化,大化瑶山群众农业现代化进入“快车道”。(韦哲/摄)

从收割到装袋、全部机械化,大化瑶山群众农业现代化进入“快车道”。(韦哲/摄)

“山洼里常常出现内涝,祖祖辈辈都是种植玉米,种水稻今年还是第一次。”弄茶屯村民黄规玲开心地告诉该县纪委监委督查组。这是实施旱地改为水田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给屯里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

勾机正在清理旱地杂草。(韦哲/摄)

勾机正在清理旱地杂草。(韦哲/摄)

弄茶屯的“旱改水”工程还在进行中。督查组看到,一块田里钩机正在铲除杂草。在另一块田的边上,一条水管将从溶洞里抽出的清水灌入新修的渠道里,水从渠道设置的口子涌进田里。打浆机一面翻犁一面将杂草和表泥打成浆。

工作人员在打浆机培肥沃土。(韦哲/摄)

工作人员在打浆机培肥沃土。(韦哲/摄)

在六也乡华善村列下屯,在大约100亩的“旱改水”农田里,首季种植的水稻已经成熟,隆隆作响的收割机在田里来回奔忙。

实施“旱改水”后,新修整的土地还是比较贫瘠,刚刚种植很难丰产。为此,项目施工单位以每亩年租500元将已改造的水田承包下来,示范种植水稻,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良土壤。

“我们还出台激励政策,群众自己种植的,每亩给予耕地补助150元、育苗补助60元,并支付人工费200元。”项目施工单位负责人谢文德说,将持续5年带动群众种植水稻,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后就移交给群众。

“1斤玉米1.4元,1斤大米3元。玉米亩产在1000斤左右,目前种植的大米亩产也有700-800斤,种植大米还是比较合算。”下列屯村民韦福恒向督查组算起了经济账,表示很有信心,明年就自己种植,除了种植自己的5亩责任田,还要流转种植30亩。

打浆机一顿操作,旱地转眼变水田。(韦哲/摄)

打浆机一顿操作,旱地转眼变水田。(韦哲/摄)

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全县共投资1878.2万元,在六也乡弄茶村、和平村、华善村、贡川乡什陇村等实施6000多亩的旱改水项目,通过平整土地,建筑田间道路,修复排灌渠道,涵洞,完善水利排灌设施等措施,提高农田质量,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目前已完成改造4000多亩,其中有2000多亩水稻正在收割中。

“‘旱改水’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项目建设开展到那里,监督就跟进到那里,我们将持续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跟进监督,紧盯项目关键环节,为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保驾护航,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该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欧红明表示。(大化县纪委监委)

不能让群众因为一阵台风就返贫 谈话提醒转作风 纾解民忧解民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