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体制机制、打造过硬队伍、践行司法为民,海南法院全力打造与自贸港相适应的人民法院
来源:海南日报
创新体制机制、打造过硬队伍、践行司法为民,海南法院全力打造与自贸港相适应的人民法院
奋力书写海南自贸港法院全新篇章
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
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组织部分法官,在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综合服务台设立法律服务窗口。
海南法院24小时自助法院。(本版图片均由 黄叶华 摄)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被赋予非同寻常的意义。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向全世界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赋予海南改革开放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
法院工作如何更加有力地服务自贸港建设?如何建设与自贸港相适应的人民法院?成为摆在海南法院面前的时代之问。
“国家战略、海南担当;海南振兴、必有我功”,清晰的共识催生高度的行动自觉:“4·13”以来,海南法院坚决扛起为自贸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重大职责,在省委的坚强领导、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精心指导下,切实找准工作切入点,解放思想、努力创新,不断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作为,奋力书写了自贸港法院的全新篇章。
新蓝图 突出顶层设计,自贸港法院建设夯基筑台
建设自贸港法院,有了全新“施工图”——
今年5月24日,省高院正式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院建设五年规划(2021—2025年)》。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这份经过近三年精心编制,凝聚着全省法院智慧和心血的《规划》,分为总体要求,创新自贸港法院组织体系,创新自贸港法院制度机制体系,创新审判管理、基础保障和智慧法院建设体系,着力加强自贸港法院队伍建设,加强规划的实施保障等六个部分57项内容,对海南法院未来五年的远景进行了全面规划。
“自贸港法院建设本身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过程,需要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成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因此,创新自贸港法院制度机制体系,是《规划》最核心的部分。”省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对组织机构、司法政策、国际化审判、涉海审判、风险防控司法应对、审判管理监督、基层基础建设、智慧法院建设、队伍建设等11个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谋划,并具体细化为46项制度机制创新、29种能力提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五年的努力,确保海南法院全面达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国际水准的有影响力的法院。”
“普通审判+专门审判”的组织新格局——
国际商事、知识产权、金融、环境资源、执行、互联网、破产、数字、交通运输、税务、军民维权等专门法院或专门法庭建设加速探索推进,专业化审判水平将不断得到提升。目前,我省已经启动破产法庭的建设。
人力资源优化配套、交流顺畅的法官管理新机制——
按照“全岛同城化”要求,将探索建立全省员额法官统归省级管理的新模式,根据案件数量和特点,实施全省员额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动态调配机制,解决各法院办案不均、人才流出的矛盾。
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转口贸易、大宗商品贸易、海洋物流、涉海金融、游艇产业等现代服务产业的司法政策研究和司法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海事海商纠纷将得到及时高效化解。
……
谋篇布局,精准落子。《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院建设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为海南法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绘就了全新蓝图,标志着海南自贸港法院建设步入正规化轨道。
2019年9月26日,在最高院的支持下,海南第一、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和海口知识产权法庭分别在海南省一中院、三亚中院和海口中院挂牌成立。其中,海南涉外民商事法庭是全国首次设立的省级跨区域集中管辖涉外民商事案件的专门法庭,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随后,在成功设立两类专门法庭的基础上,海南法院关于“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的建议得到中央采纳。2020年12月3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揭牌成立,实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海南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全国第四家拥有专门知识产权法院的省份。
新担当 狠抓制度创新,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金饭碗”。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争创一流营商环境。
法治,正是最好的营商环境。“4·13”以来,海南法院坚持以审判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工作难题,助推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环境资源巡回审判全域覆盖机制,创设“立、审、执”一体化涉外民商事法庭,积极参与构建专职化、多元化、全覆盖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一站式”司法征信服务平台,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集中集约执行,防范房地产风险巡回法庭和国际商事纠纷“三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等7项入选海南自贸港制度创新案例。
涉外民商事纠纷难处理?在海南,正变得不难。
海南第一、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自挂牌设立以来,共收案2161件,结案1538件,结案率70%以上,成为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的一张亮丽名片。其探索实行的“立审执一体化”机制,统一了裁判尺度,促进了案件审判质量提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首届“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创新奖”二等奖。
与国际规则接轨是一大亮点。2019年12月6日,海南涉外民商事纠纷在线多元化解平台(ODR平台)正式上线。依托这一平台,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吸纳香港和解中心、澳门调解协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13家境内外调解机构300余名调解员进驻,及时开展专业调解。
“执行合同”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的指标之一。让执行难不再难,是海南法院不懈追求的工作目标。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部署,2016年至2018年,海南全省法院受理执行案120252件,执行案件整体结案率达93.83%。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海南法院加大积案清理力度,推动全省涉党政机关为被执行人案件全部执结到位,解决了一大批陈年老案和“骨头案”,有力促进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诚信体系建设。
不破楼兰誓不还!今年,海南法院继续向“全面解决执行难”迈进,面向全省开展提高执行到位率专项攻坚行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目前全省法院的执行到位率指标已由去年的全国排名第26位上升至第20位。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建立服务和保障创新驱动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体系,是海南法院面临的重要任务。今年4月26日,随着原告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诉被告张某植物新品种权侵权纠纷一案开庭审理,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敲响“第一槌”。6月11日,该院作出第一份关于知识产权行为保全的禁令裁定。截至目前,该院已受理一、二审案件215件。
不仅“坐堂办案”,该院还坚持主动靠前服务,通过不断完善“1个知识产权法院+5个保护中心+11个重点园区联系点”的全流程、全覆盖、全方位司法服务保障机制,努力打造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高地。
“目前,我们已在海南生态软件园、文昌国际航天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设立司法保护联系点。”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联系点将发挥“就近服务、定期咨询、专场培训、诉调对接、强化保护”的职能定位,精准对接服务南繁育种、深空深海、医疗科技、数字创意等重点行业,“近期,我们还将在崖州湾科技城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助力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基地等重大功能平台建设。”
防控化解重大风险,坚决扛起司法担当。海南法院建立实施“三级法院统一联动、院长亲自主抓”的立审执一体化风险性案件工作处置机制,2020年梳理排查出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案件17933件,并实行逐案制定方案、领导包案化解,以担当精神为风险化解赢得时间和空间。目前,海航、半山半岛等重大风险案件均得到有效把控。
与此同时,海南法院还积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立法调研,协助省人大制定出台《海南省多元化解纠纷条例》,协助起草《海南自由贸易港破产条例》,助力海南自贸港法治体系建设,为从制度层面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智慧和司法力量。
新气象 坚持党建引领,国际化审判团队加速形成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4·13”以来,海南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过硬”的总要求,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党和人民放心的法院队伍。
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海南法院紧密结合法院实际,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强化“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意识,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全面绝对领导。今年以来,省高院主要领导两次以“忠诚”为主题向全省法院干警讲授专题党课,强调要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政治忠诚、思想忠诚、行动忠诚。
同时,以“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为抓手,海南法院全面推行机关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把党组织全覆盖拓展到执法办案的基本单元,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首届海南省直机关“椰树杯”党建创新引领工作创优大赛中,省高院、省一中院分别斩获一、二等奖。
突出加强司法廉洁建设。面对出现的张家慧等司法腐败案件,省高院吸取惨痛教训,狠抓以案促改,扎实开展严教、严制、严管、严查“四严工程”,努力建设廉洁自贸港法院。
持续深化司法能力建设。“4·13”以后,省高院就以前瞻思维和超前规划,出台实施《海南法院队伍素能建设五年规划(2018-2022年)》,以期经过五年的素能建设,大幅提升全省法院干警的素质能力。
2019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国际交流中心海南基地在三亚成立。当年5月,首期尼泊尔法官研修班在三亚举行,标志着海南已具备提供国际化司法培训的能力;
2019年3月,省高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三年来,共举办了6期国际化审判团队培训班,730多人次参加培训;
2020年11月和今年7月,海南法院与新加坡法院先后围绕“法院诉讼规则中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规定”“国际商事审判”主题举行业务研讨和交流;
此外,海南法院还大力开展民法典专题培训及外语和海南方言等技能培训,多措并举提升队伍素能;
……
如今,一支涉外民商事审判精英团队正在加速形成,充分展现了海南自贸港法院的国际新形象。
2019年5月,海口海事法院成功调解涉案标的额达2.75亿元人民币的法国巴黎银行诉香港光汇宝石油轮有限公司船舶抵押借款合同纠纷案。鲜为人知的是,法国巴黎银行是在可选择管辖法院的情况下,主动选择向海口海事法院提起诉讼。
同样,2019年12月,在审查申请人亨廷顿公司和被申请人博鳌慈铭医院行为保全一案中,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结合自贸港营商环境建设要求,根据最高法院国际商事法庭规则,裁定支持了申请人的行为保全请求,被多家媒体认为对仲裁中适用行为保全措施具有重要借鉴参考意义,该案例也被纳入2019年最高法院仲裁司法审查的白皮书。
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中国民商事法庭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彰显了海南自贸港法院的国际公信力。
新作为以人民为中心,司法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也是人民法院工作一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海南法院始终坚持以群众期待为导向,不断深化实化司法为民工作,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最直接的“获得感”。
诉讼服务能否更便捷?“能!”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海南法院全力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新模式,先后建成运行移动微法院、统一送达平台、律师服务平台、无纸化办公系统等信息系统,同时对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全省统一的12368诉讼服务热线,推广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服务,构建起“厅网线巡”立体化服务体系,当事人可以“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建设“24小时自助法院”,实现诉讼服务全天候不打烊。在最高法院开展的诉讼服务质效评估2.0工作中,从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20日,海南法院连续19天保持综合排名全国第一。
纠纷化解能否更高效?“能!”
海南法院充分利用旅游法庭、交通法庭、扶贫法庭、城管法庭、医疗法庭、物业法庭等载体,方便群众在“家门口”解决纠纷,减轻群众诉累。2020年,全省法院共开展普法宣传式巡回审判37351次。
为努力打造新时代海南版“枫桥经验”,全省法院大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探索形成一批好经验好做法。
在三亚,当地法院依托旅游巡回法庭,与旅游警察、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执法部门构建“四位一体”的专业化旅游纠纷处理模式,全天候进驻重点景区开展调解、立案、审理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旅游诉讼案件呈现出“断崖式”下降。
在广大农村,各基层法院联合司法行政部门将村镇人民法庭建设成为集纠纷调解、矛盾化解、法治宣传、“无诉”推广等于一体的乡村法治服务中心,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不断提升。陵水法院“司法e精灵”、琼中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等先进经验面向全省推广。
特殊弱势群体保护能否更加有力?“能!”
为积极回应残障人士的司法需求,海南法院创新培育一个无障碍诉讼服务平台、一套无障碍诉讼服务设施标准清单、一个四位一体无障碍服务体系、一个全流程无障碍诉讼服务工作机制、一支无障碍诉讼服务队伍“五个一”工程,全面构建立体式、多方位的司法助残服务体系。今年5月,中国残联到海南调研时,对海南法院法律助残工作高度点赞。
探索设置冷静期制度、完善人身安全保护制度、建立家事回访制度、推行离婚生效证明书机制、实行未成年人“四访”“五帮”帮教活动……省高院在全省法院开展家事审判改革和未成年人审判改革,推动组建专业审判队伍,创新审判方式,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同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目前,全省法院已实现少年法庭和法治副校长的全覆盖。
据悉,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省高院梳理确定的30项“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均取得积极进展。例如,针对与国企、民企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问题,省高院正推动设立驻省国资委司法服务联络办公室,并建立与省工商联的常态化沟通机制;针对诉讼费缴费退费不方便、不及时问题,全省法院已经完成诉讼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均可实现全渠道网上缴纳诉讼费……
民有所急,我有所谋;民有所需,我有所应。下一步,海南法院将继续用心用情做好司法为民这篇大文章,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切实以法院自身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
(本版文字/江城吴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