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5月25日下午,海南省儋州市纪委监委驻儋州工业园管委会(派驻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图左)在海星(洋浦)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回访,向企业了解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本报记者李许坚摄
走进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巨轮靠泊,岸桥伸缩,接驳车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5月25日下午,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办公区迎来一批熟悉的客人——儋州市纪委监委封关运作专项监督工作组。一见面,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负责人就热情地招呼大家,并介绍起洋浦保税港区近期运转情况。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全岛封关运作则是这项系统工程的关键所在。而儋州洋浦作为先行区、示范区,被赋予“先行先试”的重任,要为全岛自贸港建设和封关运作积累实践经验。
聚焦封关运作这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一号工程”,儋州市纪委监委从硬件设施、政策扩区等方面,组建工作专班对与该市有关的自贸港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开展立项监督,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动态,监督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职,确保封关运作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在政策扩区方面,11项扩区政策中由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负责落实的就有9项,封关运作专项监督工作组也就成了这里的“常客”。“截至目前,已落地简化企业申报、加工增值税收、精简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扩大进出口商品第三方检验采信范围等6项,剩余各项政策落实中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们反映。”会议室内,儋州市纪委监委驻儋州工业园管委会(派驻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冯建多对照手中的《自贸港封关运作项目和政策扩区工作任务表》说道。表格上,“任务分类”“任务事项”“完成时限”“责任单位”等内容一目了然。
儋州市监委委员钟景晓向记者介绍,专项监督工作组不定期开展专项督导,通过调阅材料、现场督导及参加市自贸港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等,掌握自贸港封关运作准备工作的真实情况,定期进行信息比对、分析评估廉洁风险。“同时,市纪委监委还建立了跟踪监督问效和问题线索移送机制。组织市委督效办、市自贸办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通报跟踪监督工作情况,反馈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市委督效办、市自贸办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干部失职渎职行为问题线索及时移交市纪委监委,对落实工作迟缓、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后果的进行追责问责。”钟景晓说。
离开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记者跟随专项监督工作组一行来到海星(洋浦)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回访。该公司总经理王翔宇见到冯建多,主动说起扩区政策之一——进口水泥第三方检验采信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政策落地后大幅压缩了货物通关时长,降低了我们的生产成本。”
王翔宇所说的,正是海星物流公司之前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此前,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进口水泥采信要求的公告》,进口企业可以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采信机构对进口水泥实施检验。通过境外采信机构将检验环节前移,海关综合运用风险评估和符合性验证等多种合格评定方式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放行通关。而海星物流公司向海关总署提交进口水泥采信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备案申请后,未通过审核,使其无法享受自贸港政策红利。
政策好,能落地才是关键。“海星物流公司是封关运作压力测试过程中纳入政策扩区试点的企业,我们通过实地摸底调研,认为它是有条件享受这项政策的,但公告发出后还没有落地的先例,业务又涉及到多个部门,于是我们将相关情况上报给了省纪委监委。”冯建多介绍,省纪委监委抽调第六监督检查室、儋州市纪委监委等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主动靠前监督,跟进了解各职能部门履职情况,督促其指导企业落实订货、装船、运输、采样、送检、采信等相关工作环节,着力打通首单业务流程。
最终,海星物流公司进口的3700吨水泥顺利通关放行,标志着进口水泥第三方检验采信全国首船首单业务落地洋浦,整体放行时间从40天减少至3到5天,通关时间压缩90%以上。这也意味着,从洋浦口岸进口的水泥将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助力海南自贸港重点项目建设。
“首船首单,不仅给企业带来实惠,也为我们监督推动政策落地提供了经验。”冯建多告诉记者,就在这个月,在专项监督工作组的推动下,“先入企,后检测”政策得以落实,政策试点企业海南响亮饲料公司与恒丰面业签订了仓库租赁协议,首个外贸订单即将抵达广州南沙港,预计6月初可转运至洋浦。此外,还有“保税维修”“保税再制造”等政策正在持续推动落实中。
夜色渐浓,洋浦港灯火璀璨,依然一派热闹景象。站在这片先行先试的热土上,冯建多感慨道:“在这里,诞生了很多首单、首次。正是这种监督推动,为好政策在洋浦、自贸港全面落地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我们来说,难度大了很多,肩上的责任也大了很多。”(记者张弛李许坚自海南儋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