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创建插上数字“翅膀”

日期:06-19
杭州市

原标题:杭州文明创建插上数字“翅膀”

住在杭州上城区彭埠街道杨柳郡小区的方韵莲老人,听说家里人的医保费用可以打通,就琢磨着和老伴儿办个医保共济,“可眼下都是‘数智’办事,想找子女帮忙怕麻烦他们,想找社工又要去社区政务大厅……”

近日,方韵莲在家门口就完成了业务办理。小区新上线的“智慧家”便民服务平台,可“一键呼叫”实时视频连线社区,全程云导办、帮办、代办。方韵莲一键呼叫,社工小罗就在屏幕那端上线了:“您先点击屏幕上的‘浙里办’……”不到5分钟,方韵莲成功办理了业务。

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是杭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民呼我为”主题活动所释放的行动力。通过数字化改革,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更好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为”的前提,是倾听呼声、读懂期待。通过整合优化12345热线、市民建议征集、我们圆桌会等线上线下民意渠道的“十大平台听民意”,完善民意直通车功能,让群众呼声一键直达党委、政府。通过数字化呈现民意热力图、民意热度榜、民意趋势预警分析,使之成为政府决策依据。

杭州有一条小营巷,又被称为“红巷”。1958年,毛泽东主席赞许:“你们的卫生工作搞得不错。”让这个巷子成了全国爱国卫生的典范和楷模。如今,长约300米的小营巷里,无论老式民居还是新楼房都显得洁净清爽。“小营巷正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改造项目有80%的内容都来自居民提出的需求。”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曹琛说。

“为”的思路,是要忙到点子上、做到关键处。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介绍,“民呼我为”推出“十大攻坚破难题”“十大举措暖人心”,就是要从最热点的问题抓起、从最具体的小事做起、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落实年度任务、通报每月进度,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为”的策略,是惠及人人、共建共享。环西湖道路上,全国首条“爱国主义教育公交专线”串联起环湖10个红色景点和展馆;全市500多个社区内,2700多个“孝心车位”为子女“常回家看看”提供便利;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开始,杭州褒奖了2.5万余位“最美人物”……近年来,杭州打造一系列文明实践品牌。

正在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杭州,文明创建同样插上了数字“翅膀”。2020年4月,杭州推出“文明帮帮码”数字服务平台,让志愿服务实现一码联通、全域推进。截至今年4月底,共入驻志愿者99.64万人,志愿服务团队9965支,发布志愿服务活动10.64万次。

在上城区南星街道,居民即将迎来一条全新的街区式邻里中心“南星里”,打通“居民—小区—社区—街道”四级数字化管理体系,让老旧小区唤醒“未来生活”;在闸弄口街道,“e(易)考核”系统上线运行,将446条考核细则精简成47条,让社工有时间听“民呼”,有精力做“我为”……

杭州连续4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今年以来,杭州在全市开展“学党史、迎亚运、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百千万”主题活动,开展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和服务活动,不断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工作。

探索人象和谐共生 电商网购节折射多重消费态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