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恢复期中国为何专门部署“刀刃向内”改革?

日期:06-03
中国

原标题:经济恢复期中国为何专门部署“刀刃向内”改革?

(经济观察)经济恢复期中国为何专门部署“刀刃向内”改革?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记者王恩博)中国国务院2日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近年来已被高层在不同场合屡次强调、部署的“放管服”改革,在中国经济恢复进程中继续被置于显著位置。

“放管服”改革被认为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有观察指,此项改革通过触动“利益雷区”放出源头活水,提升了管理,优化了服务,激发了动力。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中国政府通过减少事前审批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用“管”和“服”让企业享受制度红利,并能够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目前,中国已在全国范围确立了市场准入环节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市场主体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实现“非禁即入”。官方发布的2020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共列入事项123项,比2018年相比减少28项,缩减比例达18%。

疫情之下,坚定深化“放管服”改革更成为对冲不确定性的有力“武器”。去年面对多重严重冲击,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直面市场主体需求,创新实施宏观政策,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对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形成有力支撑。

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此次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要“继续围绕市场主体关切,有效实施财政、金融、就业等宏观政策,把宏观与微观紧密联系起来,深化‘放管服’等重点改革,助力市场主体进一步恢复元气、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减税降费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受到广大市场主体欢迎。2020年,中国出台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力度可观,效果显著。进入2021年,减税降费凸显结构性和精准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税收优惠支持进一步强化。

更全面的“放管服”改革措施亦陆续有来。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从七个领域提出40多项具体改革举措,涉及降低就业门槛、健全惠企服务机制、提高投资审批效率、消除消费的隐性壁垒、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等20个方面。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承载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下各类市场主体大幅增加,活跃度不断提升。据统计,2012年中国市场主体登记在册总数为5495万户,今年4月份已增至1.4亿多户,活跃度约七成。

市场主体生存发展还需要良好土壤。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方向,中国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提升发展“硬”实力,给全球企业带来稳定预期和重要机遇。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专题报告指出,中国近年来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2020年,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背景下,中国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同比增长6.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成为最大外资流入国。

当然,就优化营商环境而言,改革也要放管有道:不是甩手不管,而是放掉该放的,管好该管的,其核心在于维护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着眼于此,本次电视电话会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破除束缚企业发展的不合理障碍,让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更便捷,促进市场新陈代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护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和发展空间,坚决守住质量和安全底线”等措施被提出。

“通过不断深化扩大开放,提高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程度,中国的营商环境吸引力正在持续增强。”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副董事长、沙中商务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艾尔·阿吉兰向中新社记者说,这令我们对一个更开放、更有韧性以及更有活力的中国市场充满期待。(完)

桥上设站!重庆轨道10号线技能上新 中方就伊核全面协议谈判表态:望有关各方早日作出政治决断
相关阅读: